核心素养时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2021-02-08 03:39张佰峰董海良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2期

张佰峰 董海良

摘要:“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而数学的眼光就是抽象,数学的思维就是推理,数学的语言就是模型。” 其中的抽象、推理、模型是数学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是指向数学学科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联系生活关注过程 渗透思想 适当取舍

随着中国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核心素养”时代已经来临。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内涵上的提升,是学科教育对人的真正回归;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学科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下面我就结合对相关文件的阅读和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想法,主要提四点建议: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实践运用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是具体的生活问题的一种抽象,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现实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是科学世界的根基,教学只有联系生活,走进生活,才能使人真正体验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因此,现实生活应该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学应与现实生活连接。

例如:现行教材中的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是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其目的就是为计算教学的深入进行提供理念的支撑。比如说教学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两个数的和。没有生活情境,直接告诉规则,让学生套用规则也能完成既定的知识层面的教学任务,甚至教学效率更高,但这种教学完全基于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没有想的过程,也就是没有体验的过程,学生很难形成素养。但如果有了生活支撑,学生会发现这个规律其实就是类似的生活情境的一种抽象,两个算式对应两种求法,但最终求的都是最后剩下多少钱的问题。学生不需要记忆规则,只要想想对应的生活情境,就能从现实需要的角度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习过程,推动综合技能的形成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本质上,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悟”出来的;不是依靠记忆与模仿,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理解与感悟。

当今时期的数学教学,要求学生不仅充分掌握数学知识,还要求教师明确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对学生探索活动提高重视程度!数学素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自主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自身的探索中亲身感受数学知识,提升自身数学技能!比如说:在圆柱、圆锥的体积复习课程上,教师可以首先提出疑问:如果一张纸牌,将不同的边作为旋转轴,旋转一周会获取几种圆柱?体积是否相同学生通过操作,明确虽然是同一个图形,但是不同的旋转轴所得到的立体图形也具有差异性,之后,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平面图形,将不同的边作为旋转轴,让学生观察旋转一周后又会获取哪些立体图形。同时要求学生明确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相互分享心得,以此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三、渗透数学思想,促进素养提升

2011版数学课程编写组组长史宁中教授将数学核心素养概括为:“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而数学的眼光就是抽象,数学的思维就是推理,数学的语言就是模型。” 其中的抽象、推理、模型是数学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是指向数学学科的關键能力。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师设计一节好课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充分挖掘知识技能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我们在教学概念课的时候,一般引导学生简约地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抽象的思想;教学规律法则类的课的时候,一般要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强调推理思想;教学统计类的课的时候,一般要让让学生经历统计、分析数据的过程,强调数据分析观念……

四、学会适当取舍,增强体验效果

因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与以往的课堂教学相比,增加了落实思想方法目标的任务,强调活动与体验,但活动与体验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教学知识容量较大的内容时就产生了矛盾:活动做充分了知识讲不完,知识点讲全了却重点知识讲不透,思想方法落不实的情况。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个人的建议是在众多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上做出选择,适当的取舍,以减少知识的离散程度,促使学生将的注意力聚焦到核心知识上来,使学生对知识结构有更透彻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五年级下册《探索规律》一课,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角度分析:本课需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掌握将一个涂色的较大的正方体切成若干个小正方体以后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零面涂色正方体个数的规律。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分析,这节课还承载着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任务。如果一堂课将所有的知识点讲完,就只能蜻蜓点水,浮于表面。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孩子记住了知识,但由于学生“悟”的时间有限,数学思想方面的目标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最佳的教学设计是先抓住其中的一种规律教给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建模”的探究方法,再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第二种规律,理解体验探究方法,最后让学生回家后运用方法独立探究剩余的规律,学生学习的时间会更加宽松,探究的空间会更加广阔,获得的体验会更加充分,思想方法目标的落实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建议》;

[2] 强震球的《让我们的教学由创新走向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