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坏境应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

2021-02-08 08:38启纯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保护环境自然界环境保护

启纯

正方观点 保护坏境应以人为本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自然的长子,也是自然的一个奇迹。自古以来,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以人为“本”,这个“本”在这里不止是一个起源问题,还是一个归宿问题,如果解决不了人类的生存问题,何谈整个自然的发展?因此,我方认为,保护环境应该以人为本。

第一,以人为本的环境保护对环保行动有更强的促进作用。相比以环境为本,以人为本把人类的利益和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这样能更有效地保障人类的高收益。高收益的产生,会很大程度上提升人类的参与热情,进而创造丰富的环保成果。人是环境保护的承担者和践行者,只有人类主观愿意,才能在意志的引导下积极行动,这样才能切实保障环保事业的长足发展,真正提升环保事业的行动效率。

第二,以人为本的环境保护更能保证社会的持续性发展。人类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依靠自然来创造各种福利,供自身更好的生活。甘肃甘南州曾出台“停牧休牧”政策用来修复生态,却导致当地经济一落千丈;后来政府推行季节性放牧,并积极发展草原相关的第二、三产业,生态改善的同时,也稳固了牧民收入。由此可见,利用与保护环境,二者并不冲突,过于以自然为本,往往会忽略人类社会发展的连续性。

第三,以人为本的环境保护能更快实现人与环境彻底的和谐。保护环境的目的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决定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方向,若以自然为本,就会为了修复已经被污染的环境而进行大量的投资;而以人为本,注重对环境修复的同时,更注重的是对科技的投入。科技的进步能为人类提供提供新能源材料等替代品,以此降低人类对环境的依赖,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这样,人类与自然才会实现真正的和平相处。

反方观点 保护坏境应以自然为本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必须依赖自然才能生存和发展,这是大家的共识。所以说,敬畏自然是人類应该持有的基本态度。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当下,以人为本已然成为一把双刃剑,很容易危及自然,进而危及人类自己。自然不应只是人类发展的工具,而是摆在首位的同盟军。因此,保护环境当以自然为本。

首先,人类行为对大自然造成的影响具有不可控性。人是有自我意识和改造能力的动物,这意味着人类的思想不可能存在绝对的统一。让自然获取休生养息的机会,对于资本家来说并非易事。人类的欲望会随着利益的变动而膨胀,一旦失控,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不遵循以自然为本,人类是无法维护其根本利益的。

其次,人类要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不要过度的人为干预。我国的珠三角地区曾经人为的保护环境,但却适得其反地造成了“绿色污染”。为什么会出现反效果?因为以人为本的环境保护是治标不治本的形式保护。人类始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存必然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类想要发展,必然需要源源不断的资源供给。因此,任何不以自然为基础的环境保护都是绝对的理想主义,没有真正的现实价值。任何保护环境的可行性行为都必须建立在遵守自然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环境保护。

人类起源于自然界,演化、发展于自然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是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主宰者,其存在和发展都是自然发展的一部分。因此人的发展必须要遵循自然规律,只有保护了自然,人才能得以发展,社会才能进步。因此,人类不应该限于以人为本的局部环境保护,应该将其扩展到以自然为本的整体性保护。人的一切活动必然包含于自然这一范畴中,所以保护环境的一切活动,必须以自然为本。

总结陈词

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澳大利亚山火持续燃烧210天,过火面积400公顷,超过10亿本土动物死亡,65万只蝙蝠入侵城市;4000亿蝗虫从非洲飞往亚洲,印巴地区告急,一个400万只的蝗群每天可移动150公里,吃掉3.5万人的粮食;南极气温突破20.75摄氏度高温……最初没有人在意这些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直到这些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可见,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关乎身边的每个人。人类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携手共筑生态文明的“绿色长城”。

编辑 凤池

猜你喜欢
保护环境自然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的一秒钟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