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和了解优秀的本土文化与艺术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功能之一。天山天池位于新疆阜康市内,被称作是天山的一颗绿宝石。它以其清洁而神秘的面容,赢得了人们的敬仰与喜爱。那里有秀丽挺拔的山脉,深不可测的湖水,雪域下四季常青的松树林;勤劳纯朴、热情好客的哈萨克牧民。天池文化内涵丰富,又贴近我市幼儿的生活。但这些本土文化多以成人的视角来反映,如何在本土文化与幼儿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我们的本土文化从小在幼儿的心中生根,使我们的天池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是我园挖掘本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會领域中提出的新的价值取向。从天山天池的人文景观中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进行挖掘。在探索过程中,可以逐步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教师参与本土课程挖掘、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文化修养,在与幼儿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繁荣和发展自己的本土文化。
通过我们对天池本土资源的调查分析,有目的地整理筛选,进行简单的分类,将之归纳为:民俗文化、西王母文化、旅游文化三大类。在“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拓宽思路,多途径开展本土主题课程,从主题活动素材的探究、内容的丰富、主题网络的延伸、主题活动的实施,深入探究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本土课程。
一、筛选贴近幼儿的本土文化,探究主题活动素材
西王母文化、民俗文化、剑侠文化、旅游文化、名人文化是天池的五大文化,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确定以西王母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为主线,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与幼儿发展需要整合起来的活动。充分的考虑把幼儿周围环境及生活作为生成主题的基础。
(一)符合幼儿年龄点的主题
在民俗文化中,小班幼儿对食物感兴趣,我们就以“我喜欢吃”为主题开展活动,将哈萨克小各、天池小吃融入活动中,逐步深入,将从哈萨克的饮食风俗入手。
(二)引发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题
在民俗活动之中,中班的幼儿从认识服饰入手。“小别克和小热娜”从孩子们不同的服饰,到哈萨克民俗风情,孩子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天池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幼儿认同多元文化奠定了基础,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孩子们的社会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三)促进幼儿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主题
“旅游对对碰”在孩子们对天池有了一定的经验,我们以角色游戏深入,游戏的不断充实,孩子们对天池的,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了有目的的互动,从而加深了对家乡的喜爱之情。这些主题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的环境,兼顾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贴近幼儿兴趣,并具有时代性,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本地资源环境,引导幼儿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进行积极交流,相互作用,尽量把幼儿的学习内容定位在随处可 见、随手可得的社会、自然环境中,从书本中走出来,从教室中走出来,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
二、利用贴近幼儿的本土材料,丰富主题活动内容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对于身处城乡相结合的地域,我们身边有许多取之不尽的资源和材料,这些材料随手有得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利用这些有利用的材料,提供能引发幼儿探究动机和兴趣的本土化材料,丰富主题活动内容,并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怀有更高的热情,并极其专注地投入探索中,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在我们的课题组成员的幼儿策化下,将水磨新村双语幼儿园、三工乡双语幼儿园打造成为哈萨民俗风情特色园。”
三、探索主题开展程序,延伸主题活动网络
经过对课程资源的挖掘生成主题内容后,又经过孩子们的参与、实践、探索,教师的适度、适时调整,不断生成新的主题网络内容,以各种活动形式展开,构成了一个动态、系统的主题流程。
一是教师根据幼儿的探索兴趣与幼儿原有的经验,通过查找资料,产生主题网络。和孩子一起讨论分享,在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再进行调整,扩展主题,围绕五大领域制定各教学内容,制定主题计划。
二是教师分析幼儿在主题活动探索中的兴趣表现和难易程度,从而评价幼儿在整个主题活动探索过程中的发展和学习。是教师在分析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丰富调整主题活动。
三是在主题确定下来后我们以主题为主线,确定主题总目标,并将幼儿一日活动视为课程组成部分,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我们紧紧围绕研究课题,遵循师生互动原则,根据幼儿兴趣、能力和水平,在建立主题网络的基础上生成系列主题活动,并从五个领域出发,编排出每阶段的领域内容,供年级组教师参考及使用,以期真正达到教材、
四、结合幼儿兴趣需要,推进主题活动实施
(一)善于捕捉幼儿兴趣,尊重幼儿现实需求
主题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本土化的主题活动的探索研究,本质在于依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实际,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内容,生成主题,并进行探索,深化、发展主题。
(二)正确把握预设内容、时刻关注生成内容
在本土化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教师编制的主题网络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并不一定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感,也不一定全部符合孩子的兴趣与需要。因此,我们在选择主题时应始终把幼儿作为主要的对象,使幼儿成为活动内容的主人,幼儿的兴趣必须得到承认和支持,这种内在动力能够促进幼儿的学习。
(三)充分利用多种资源,注重拓展教育途径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本主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家庭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多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幼儿、教师、家长及家庭、社区都包容在课程资源网中,让幼儿充分和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有意义的互动。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更加明确了生态的、开放的、创新的、终身教育的新理念。也深深的感触到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丰富了幼儿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而且拓展了幼儿教育的空间,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