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民
摘 要:该文分析了发展白蜡良种基地发展的必要性,介绍了河北省白蜡良种基地发展现状,针对白蜡基地建设过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了加强白蜡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白蜡良木种苗基地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蜡;良木种苗;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8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1-0086-02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城镇绿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河北省环京津的区位优势,为城镇绿化主要树种的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对园林树种需求的日益增加,河北省种苗生产树种单一、良种匮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难以满足生态区域社会多样化的种苗需求。为了改变当前的生产现状,良种基地通过引进、选育适合黑龙港流域发展的树种,为本地及周边林业生态工程提供优质良种苗木,同时带动种苗生产的更新换代和繁育技术的提高,充分发挥良种基地的优势,引导基层苗圃和广大群众有序地开展良种苗木生产,以此推动区域林木种苗生产良种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发展潜力巨大。
1 白蜡基地发展的必要性
林木种苗是现代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良种繁育是林业现代化建设的种源保障。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是资源收集和保护、良种选育和示范推广的场所,是林木良种工作的抓手。加强林木良種繁育体系建设,必须抓好良繁基地建设。当前,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决策,对良种壮苗的最直接要求是“量”的增长、“质”的提高。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将进一步加大对良种的需求,农民的良种意识也在显著加强,良种苗木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长,供不应求的矛盾会日益突出。因此,加快良种化进程,提高林地生产效益,加快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2 白蜡良种基地现状
河北省白蜡良种基地地处河北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少雪寒冷的特点。全年平均气温12.6℃,年日照时数2642.8h,平均日照7.2h,日照率30.2%,年总辐射量568.85kJ/cm2,无霜期191d,≥10℃积温4387.1℃,多年平均降水量524.2mm,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项目区土壤主要为潮土和盐化潮土,土壤质地为沙壤土,pH6.8~7.6。
基地土地总面积40hm2,截至目前,良种生产面积40hm2,其中种质资源收集圃4hm2、采穗圃4.6hm2、测定林4.42hm2、示范区3.92hm2、良繁圃23.07hm2。近5年基地共销售优良无性系穗条227.27万支,分别为:2015年销售白蜡无性系接穗31万支,2016年销售白蜡无性系接穗31万支,2017年销售白蜡无性系接穗40.90万支,2018年销售白蜡无性系接穗53.87万支,2019年销售白蜡无性系接穗70.50万支。
近几年引进、选育出特色明显的白蜡优良无性系87个,其中对表现优良的22个无性系正在做进一步的测定和繁育试验。2020年申报的3个白蜡新品种,于8月进行了公告。
为丰富造林树种、进一步优化造林树种结构,基地在做好白蜡良种选育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当地的主要造林树种的选育工作,主要包括卫矛、栾树、楸树、金银木等树种。经过几年的研究选育,2019年申报了“曲叶卫矛”的品种审定,并于当年7月份通过了由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的专家现场测试,经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在边选、边繁、边推广的指导思想下,向本省及京津、河南、山东、辽宁等多个省区进行良种推广,为白蜡良种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到目前为止,已向外提供白蜡良种穗条200余万支,苗木质量达到和超过国家、地方标准,品种纯正可靠,种源清晰,充分发挥了国有白蜡良种基地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3 良种基地存在问题
一是种质资源较单一,造林绿化需求趋于饱和。计划增加栾树、卫矛等种质资源,增加造林树种的生物多样性。二是项目区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调整白蜡造林树种规划,增加栾树、卫矛等种质资源,加强新品种的引进及自选力度,逐步增加收集圃收集品种,并按规划标准栽植,建立健全技术档案。三是良种审定工作有待加强,加强白蜡及其他林木无性系审定工作及科研工作,尽快培育出自有优良品种。四是项目建设实施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但对栾树、卫矛等选种、繁殖和育苗工作仍需进一步积累,有待在下一步建设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提高,规范化实施。
4 白蜡良种管理措施
在加强现有品种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对原来设计搭配种植不合理的品种区进行调整及搭配,使收集圃进一步完善化、科学化。
4.1 土壤管理 每年4—10月份松土5~6次,深度3~15cm,其目的是提高土壤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水热气条件。并随时将树冠周围杂草全部清理干净,对树冠范围内土壤进行深翻。
4.2 树体管理 根据各品系的生长特性,每年自3月初开始至12月末止,及时去掉砧木的萌发枝。根据树体的长势及营养和光照的需要,重点对树冠内的重叠枝、徒长枝、枯死枝、病虫枝等疏除5~6次,并将枯死枝、病虫枝收集好后远距离集中粉碎,消毒处理。
4.3 水肥管理 一般于每年4月、6月根据苗木大小,分2~3次施肥,每株埋施1.5~2kg复合肥及适量的有机肥,并结合施肥及降雨具体情况浇水4~5次。同时进行水肥试验,找出不同品系最适宜的水肥用量及施肥浇水时间。
4.4 病虫害防治 根据白蜡的生态习性及发病规律,于春季发芽前即3—4月份,或冬季落叶后即11—12月份普遍喷1次石硫合剂,重点是杀虫卵及少量病虫害。除利用化学药剂重点对白蜡蚜虫、介壳虫、美国白蛾、金龟子及少量的蛀干害虫进行预防和防治外,还可利用太阳能杀虫灯或广谱杀虫灯进行防治,杜绝各类病虫害造成的危害。
4.5 种质资源的选育及补充 每年通过种群的自身选育及新品系的引进培育,经过2~3年的观察测定,表现出一定的优良特性后,按照收集圃的设计要求及时向收集圃进行补充。
5 对策建议
5.1 加强技术支持 为加强、提高业务技术人员的科技水平,基地可采取以下3个方面措施:一是走出去,派技术人员到管理好、科技含量高的苗圃,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同时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培训。二是请进来,聘请知名专家,为技术人员授课。三是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利用冬春两季农闲季节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素质,为项目良好运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5.2 加强资金管理 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制度。项目管理与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工程建设资金使用要求,建立项目资金专用账户,杜绝项目建设专用资金的浪费与挪用。计划、财政、审计部门定期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审计,一旦发现问题,由同级监察和纪检部门按照有关纪律规定,对违反财务纪律的有关人员给予严肃的处理。
5.3 强化规范化管理 按照《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等有关规定,制定项目建设进度安排、资源收集、试验测定、施工设计、经营管理、技术培训、良种推广、资金筹措、资金使用、物资采购、财务管理、检查验收等项目经营管理计划。在项目工程建设中,严格计划管理,保证项目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规范性标准化要求,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基本管理程序。按照作业设计组织施工,组织年度检查验收和竣工验收;按年度检查验收结果进行工程建设资金拨付。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做到文书档案、技术档案、会计档案分类归档,保证项目建设的完整性、科学性。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