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银娟
(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急性胰腺炎是由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作用、水肿甚至坏死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休克[1]。目前临床西医认为急性胰腺炎可治愈,一般采取内科保守疗法,以达到去除病因,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的目的。中医认为急性胰腺炎为腑石热结之症,清胰承气汤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之效,可用于急性胰腺炎[2-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清胰承气汤灌肠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6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17 例;年龄28~66 岁,平均年龄(46.34±4.21)岁;病程6~42 h,平均(23.34±1.54)h。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7.12±4.11)岁;病程8~40 h,平均(24.27±1.24)h。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4];②均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②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④存在外科急诊手术指征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禁食、减轻胃部压力、缓解疼痛、抑制胰腺分泌、吸氧等,并酌情给予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胰承气汤治疗,组方为黄芪、柴胡、大黄(后下)、枳实、厚朴、延胡索各15 g,木香、芒硝(冲服)、白芍各12 g,炙甘草6 g。每天1剂,浓煎至200 mL,每次100 mL,灌肠30 min,每天2次。两组均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血尿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及血尿淀粉酶水平明显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治疗效果,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采集两组治疗前、2周后静脉血6 mL,取3 mL放置于采血管中,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检测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另3 mL静置30 min后离心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③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统计两组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予以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WBC、IL-6、TNF-α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时间治疗前TNF-α(ng/mL)180.68±24.29 178.28±23.14 0.469 0.640 26.28±7.15a 54.89±9.21a 16.090 0.000治疗后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WBC(×109/L)23.19±4.89 22.27±5.24 0.842 0.402 6.14±1.87a 11.17±1.58a 13.473 0.000 IL-6(pg/mL)132.89±18.96 131.28±19.25 0.391 0.697 26.35±5.27a 45.21±6.89a 14.257 0.000
2.3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d)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d)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首次排便时间2.29±1.21 3.98±1.54 2.310 0.023腹痛缓解时间2.84±1.31 4.29±1.57 4.650 0.000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21±1.54 5.17±1.67 5.658 0.000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可治愈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全身炎症反应在其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WBC、IL-6、TNF-α能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程度,而尽早缓解临床症状对改善病情具有重要作用[6]。目前,临床主要采取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胃酸等治疗手段,但效果并不理想。
中医学将急性胰腺炎归于“腹痛”范畴,多因暴饮暴食、郁结难舒及外邪入侵导致的肝胆湿热等有关,其病理特点表现为肝郁气滞、湿热毒内蕴、腑气不通,因“腑以通为用”,治疗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通里攻下为主。利用中药可强化肠胃动力,缓解肠梗阻症状,加速肠道内毒素排出,从而抑制消化酶的分泌,促进患者体内微循环,缓解炎症[7-8]。清胰承气汤方中黄芪清热解毒,柴胡疏肝解郁,配木香可疏肝理气,清泻湿热;大黄通腑泄热,芒硝软坚散结,可增强大黄之效;枳实行气消痞,配伍厚朴可增强通腑之力,与白芍相配可理气和血,消除郁痛;延胡索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白芍柔肝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痛;炙甘草可调和药物,缓急止痛,全方配合使用可发挥通腑泄热、疏肝通气、排除毒素、缓急止痛之效[9]。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具有抑菌抗病毒作用,可促进胃肠蠕动,修护受损肠道黏膜,减轻对周围组织的刺激;黄芪有较强的抗氧化及解热作用,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微循环;延胡索能抑制胃酸,降低淀粉酶水平;厚朴可抑制炎性介质合成,发挥抗炎作用;木香能加速肠胃的消化作用。因此,清胰承气汤可有效抗炎抑菌、清热镇痛,修护受损黏膜,降低毒素及淀粉酶水平,保护肝功能[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WBC、IL-6、TNF-α、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清胰承气汤临床疗效显著,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发挥消炎镇痛功效,其原因在于,保留灌肠治疗可使患者充分吸收药物,提高疗效,促进急性胰腺炎患者能更快恢复。
综上所述,清胰承气汤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