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护理对初产妇的护理效果观察

2021-02-07 06:11张晓倩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初产妇乳房产后

张晓倩

产妇产后康复效果会对其身心健康构成直接性影响,尤其是无分娩经验的初产妇,如产后康复效果不良,就可能出现子宫复旧不全、母乳喂养率低等现象[1]。为改善初产妇产后恢复现状,需要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改善产妇预后,加速产妇产后恢复速度。本文主要针对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明确产后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诊的82 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表分组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 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32 岁,平均年龄(27.5±3.2)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9.5±0.9)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1~32 岁,平均年龄(27.9±2.9)岁;孕周36~41 周,平均孕周(39.1±1.1)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产妇予以常规护理方法,根据产科护理流程和操作加强对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监测,观察产妇子宫收缩情况,并详细记录监测的信息,待产妇身体恢复可出院,提供出院后的随访性护理。

1.2.2 观察组 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产后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2.1 产后强化护理 针对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护理人员应采取适当的护理方法。对于剖宫产产妇,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腹部切口愈合情况,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对于会阴侧切产妇,可帮助其采取健侧卧位,必要时可遵循医嘱使用镇痛剂[2]。利用热敷、针灸、按摩膀胱等不同方式,引导产妇产后2 h 排尿,同时应注意观察产妇产后24 h 情况,预防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1.2.2.2 心理护理 初产妇初为人母,角色很难调整,产后很容易出现多种负面情绪。因此,在整个产后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产妇情绪变化,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内容。护理人员对产妇表示充分的理解,了解其情感需要,尽可能满足产妇的合理化需要。在此期间应积极调动配偶的积极性,督促配偶尽可能满足产妇的需要。对于负面情绪比较严重的产妇可利用音乐进行调节,音乐有利于调节人的精神状态[3]。护理人员依据产妇的喜好与要求,可每天播放一段时间的音乐。播放音乐时让产妇紧闭眼睛,静卧在床上,利用听音乐的方式促使其放松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可通过不同的方式,促使其注意力转移至某一焦点,帮助产妇与新生儿多接触。对于母婴分离的产妇,可带领其看望新生儿,鼓励产妇与新生儿多交流,充分感受到初为人母的喜悦,帮助产妇减轻消极、不良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产妇的生活习惯、个人喜好、家庭角色以及经济状况等,采取适当的方式与产妇多交流[4]。通过适当的方式鼓励产妇将心中郁结诉说出来,以达到宣泄解除、遂畅情志的目的。鼓励产妇保持积极的心态,向产妇传授产后抑郁的治疗方法,增强其信心,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向产妇家属说明抗抑郁药物的功效及副作用,帮助产妇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提高产妇治疗依从性。

1.2.2.3 产后康复护理 产后30 min,护理人员便可指导其母乳喂养。剖宫产产妇身体疲惫,护理人员可帮助其保持侧卧位,一手托住宝宝,促使胸腹部贴近产妇身体,下颌紧贴乳房,口含乳头乳晕吸吮。指导产妇用食指从乳房根部将乳房托起,另一边用手指轻轻按压,以促进乳汁排空。同时护理人员应注意,哺乳前将毛巾浸泡在40~45℃热水中,提起拧干,敷在乳房上,持续10 min。随后托起乳房按摩。哺乳中双手轻轻按压乳房,随后托住乳房,以促进乳汁分泌[5]。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在不影响机体恢复的情况下,指导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加快肠胃蠕动,避免出现产后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SDS、SAS 评分及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依据产妇心理状态进行评分,SAS 与SDS 分数越高表明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两组产妇护理后生活质量根据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定,包括躯体功能、精神健康、社会活动与社会功能4 项,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SDS 评分和SA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产妇SDS、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产妇SDS、SAS 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精神健康、社会活动与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SDS 评分和SAS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SDS 评分和SA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产妇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产妇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5.1%(3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3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几年,临床越来越重视对初产妇的产后护理。因初产妇毫无分娩经验,分娩中很容易会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紧张、恐惧[6]。如护理措施不当就可能引起产妇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对初产妇分娩与产后恢复产生影响。常规性的产后护理措施忽视初产妇的特殊性,不能针对初产妇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内容,致使初产妇产后出现负面情绪,产后恢复速度缓慢。为改善这种现象,需要为初产妇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本次研究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观察组初产妇接受产后康复护理,此种护理模式不同于常规护理,能够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提供护理内容,从而加快产妇产后恢复速度。本研究中,护理后,两组产妇SDS、SAS 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精神健康、社会活动与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产后康复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恢复具有重要的影响[7],可调整产妇心理状态,指导产妇母乳喂养,加强对产妇乳房康复训练,以此改善产妇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为初产妇提供产后康复护理能够调节产妇情绪状态,同时可提高产妇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产妇预后。

猜你喜欢
初产妇乳房产后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