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俊 黄思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女性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生与妊娠、分娩、衰老等因素均密切相关,以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症状为主。研究指出[1],盆底功能障碍是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五大慢性疾病之一,国内发病率高达25%~35%。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相关医学知识匮乏,大部分患者多在病程持续较长时间之后才进行治疗,且治疗范围多局限于盆底肌功能训练,疗效欠佳。近年来,随着各种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均普遍认为通过康复治疗即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本文选取本院2019年4月~2020年1月所收治的20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评估盆底仿生物物理治疗价值。研究过程回顾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202 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1 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0~39 岁,平均年龄(30.25±5.19)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1~42 岁,平均年龄(30.20±5.3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2]:①盆底肌力<3 级,出现漏尿、子宫脱垂>3 次;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②合并泌尿系统感染者;③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予以常规治疗。予以常规健康指导,并进行盆底肌训练:嘱患者全身放松,双腿进行伸展、屈伸及开合动作;根据呼吸节奏进行肛门收缩运动,吸气时收缩肛门6 s,呼吸时放松6 s,中间休息6 s,再重复,30 min/次,2 次/d。阴道哑铃训练:哑铃尾部涂抹润滑油,嘱患者平卧,将其缓缓置入阴道内,可根据患者感受不断调整臀位,约30 min/次。
1.2.2 研究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盆底仿生物物理治疗。盆底仿生物物理治疗:首先,予以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功能锻炼,电刺激参数根据盆底肌纤维受损情况进行调整,15~30 min/次,2 次/周,15 次为1 个疗程。之后,辅以阴道康复器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随访6 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包括子宫脱垂、尿失禁、性生活不协调等。疗效判定标准:治愈:阴道压力正常,盆底肌力5 级;好转:症状明显减轻,肌力提高≥2 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盆底肌Ⅰ类、Ⅱ类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Ⅰ类、Ⅱ类纤维肌力分别为(4.26±0.92)、(4.23±0.87)级,均高于对照组的(2.67±1.08)、(2.50±1.09)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63、12.467,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9%,低于对照组的22.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治愈77 例、好转21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7.03%;对照组患者中,治愈56 例、好转30 例、无效15 例,总有效率为85.1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80,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比较(±s,级)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比较(±s,级)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n(%)]
女性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具有排尿、排便、维持性功能等多项生理功能。经妊娠、分娩后,常可因肌肉、筋膜损伤而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等问题,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研究指出[4,5],产妇妊娠期间激素水平会出现相应变化,从而减弱盆底肌纤维胶原蛋白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促使肌力下降、弹性减弱。而在常规治疗中,多以盆底肌训练为主,虽可在一定程度加强盆底肌力量,但在改善神经功能、肌肉力量上仍有所欠缺。而盆底仿生物物理治疗则可刺激盆底肌肉和神经,使其发生被动运动,从而增加盆底肌肉强度和弹性。研究指出[6-8],电刺激治疗可唤醒本体感受器,提高盆底神经反应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盆底肌Ⅰ类、Ⅱ类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Ⅰ类、Ⅱ类肌力分别为(4.26±0.92)、(4.23±0.87)级,均高于对照组的(2.67±1.08)、(2.50±1.09) 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63、12.467,P<0.01)。提示研究组肌力恢复更快,这可能与其可更好地刺激肌肉和神经反应等因素相关。其次,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9%,低于对照组的22.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术后症状控制更好,这可能与其盆底肌肉力量更强、神经反应更好有关。最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3%高于对照组的85.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疗效更好。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盆底仿生物物理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盆底肌力提升,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症状,对改善临床疗效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