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梅 朱海彬 邓秋红 杜伟坚
产妇分娩过程中镇痛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怎样缓解产妇镇痛在当前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所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选择无痛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硬膜外分娩镇痛在无痛分娩中是常见的一种个体化用药方式,能够按照产妇的现实情况的对临床用药剂量进行合理调整,不但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镇痛成效,其对于之后的剖宫产麻醉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硬膜外分娩镇痛的舒适度以及安全性相对较高,效果明显。当前,分娩镇痛一般都是从活跃期开始,虽然和潜伏期相比,活跃期的疼痛感相对较轻,但是其持续时间较长,对产妇的体力以及情绪等都会带来严重影响,应激反应相对强烈,不管是对母婴的身体健康还是生命安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分析不同时机实施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 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的2680 例头胎足月产妇,随机法将其分为A 组(872 例)、B 组(872 例) 和C 组(936 例)。A 组 产妇平均年龄为(27.56±2.30)岁,平均孕周为(35.14±1.06)周;B 组产妇平均年龄为(27.15±2.15)岁,平均孕周为(35.45±1.22)周;C 组产妇平均年龄为(27.63±2.34)岁,平均孕周为(35.67±1.20)周。三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所有产妇均不存在并发症,且胎位正常;所有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且依从性较高,可以配合临床治疗。排除标准[3]:排除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排除存在严重精神疾病以及意识障碍患者;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治疗耐受性较差患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完善以及存在麻醉禁忌证患者。
1.3 方法
1.3.1 A 组 实行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实行各项基础性检查,并对产妇和胎儿的心率、血压、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在产妇宫口开至3 cm 时,常规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指导产妇左侧卧位,并对产妇腰2~3 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头端置管3~5 cm,并胶布固定,硬膜外给予1.5%的利多卡因3 ml 进行注射,如果产妇并没有产生任何不良反应,硬膜外导管给予浓度为0.1%盐酸罗派卡因和0.5 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6~10 ml,根据产妇疼痛情况,给予100 ml 混合液的镇痛泵,持续给药6~8 ml/h,产妇自控给药6 ml/次,锁定时间15 min,产妇并没有产生不良反应,产程中不停泵。
1.3.2 B 组 实行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基本操作参照A 组,不同的是产妇宫口开至1~2 cm 即可操作,和A 组相比,该组的操作时间相对较早。
1.3.3 C 组 自然分娩,并没有使用镇痛泵。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三组产妇的产程进展,主要包括宫口扩张速度、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 组产妇的宫口扩张速度明显高于A 组和C 组,活跃期显著低于A 组和C 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短于A 组和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产妇的宫口扩张速度明显高于C 组,活跃期显著长于C 组,第二产程短于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和C 组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的产程进展比较(±s)
表1 三组的产程进展比较(±s)
注:与C 组比较,aP<0.05;与A 组比较,bP<0.05
产妇分娩镇痛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怎样进一步缓解产妇镇痛在当前临床产科中已经成为广大医护人员研究的重点所在。当前,医学的迅猛发展,硬膜外麻醉作为一种科学性以及有效性都相对较高的分娩镇痛方式,其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成效,即便是分娩失败,也可以在剖宫产麻醉中进行有效应用,能够使产妇保持在清醒状态,对于确保母婴安全是非常有利的[4]。在这一过程中,产妇能够按照自身现实情况对用药频率以及用药量进行合理调整,临床中具有非常明显的应用成效。硬膜外自控镇痛主要是根据产妇的特征以及自身需求对用药量进行调整,产妇能够对用药频率进行有效控制,效果显著,并且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运动阻滞,因此其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在第一产程分娩阵痛就会对母婴带来严重影响,而产程时间的逐渐增加,其不良影响也会随之增加。因此需要在不同时机对患者实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进而在减轻患者疼痛感的同时降低其产程时间,对母婴安全进行充分确保。如果在潜伏期并没有对产妇实行镇痛处理,则很有可能会对母胎损伤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还会对产妇的整个分娩过程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表示,和活跃期相比,潜伏期镇痛产妇的血浆皮质醇会显著降低,这表明在产妇潜伏期对其实行分娩镇痛,可以最大程度地对因为疼痛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发生率进行有效控制。对产妇产程进行密切观察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在进行分娩阵痛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5]。因此,在产妇宫口开至8 cm 时,可以关闭镇痛泵,提高产妇的自身耐受性,与此同时还可以避免第二产程的延长,对于促进顺产率的进一步提高是非常有利的。总之,在产妇潜伏期实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对于降低产程时间以及提高母婴安全性都是非常有利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较高。对于初产妇,其在潜伏期的宫颈口扩张速度较为缓慢,在进入活跃期之后,其宫缩显著增加,宫口扩张速度也会随之加快,直到开全为止。在进入到第二产程之后,则需要膈肌、腹肌、盆底肌以及产妇屏气所产生的共同作用。所以,如果在潜伏期推注首次剂量以及实验剂量,在进入到活跃期之后,则主要是以镇痛混合液速率前提下的硬膜外自控镇痛,在活跃期以及第二产程,在对患者进行镇痛的过程中能够在不对肌肉张力产生影响的前提下取得最为显著的效果。如果在活跃期推注首次剂量,其产程进展速度则会加快,一些产妇会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到第二产程,再加上受到药物剂量以及浓度的影响,其肌肉张力以及主动屏气能力也会随之降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第二产程进展产生不利影响。总之,实行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以在缓解产妇疼痛按的同时降低其宫口扩张时间,对于降低活跃期以及产程时间都是非常有利的,能够改善患者预后[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 组产妇的宫口扩张速度明显高于A 组和C 组,活跃期显著短于A 组和C 组,第二产程短于A 组和C 组,第三产程短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产妇潜伏期实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一产程时间,促进宫口扩张,安全性较高,具有应用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硬膜外分娩镇痛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宫口扩张,缩短产妇的产程时间,还可以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有效缓解,保障母婴安全,临床中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