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200)
江西位于长江中游,属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优势产业带上的油菜主产省,耕地资源具有复种指数高、水田多、分布广等特点[1]。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加大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利用冬闲稻田发展冬油菜生产是保障食用油安全供给的重要举措[2]。但在双季稻三熟制区,由于油菜与双季稻之间存在季节矛盾,为了不影响双季早稻生产,收获双季晚稻后一般选择休闲,造成大量稻田冬闲撂荒,浪费了土地资源[3]。与此同时,由于植物油产需矛盾加剧,我国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达到甚至超过了50%,其安全有效供给面临严峻挑战[4],选择在双季稻区增种油菜是有效解决我国植物油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选育熟期早、产量高、品质优、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油菜新品种,利用冬闲稻田种植早熟油菜以扩大油菜生产,是促进南方双季稻区油菜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确保粮油安全供给的重要举措[5,6]。目前油菜机械化播种技术环节基本得到了解决[7]。但由于适合双季稻区早熟、抗裂角、耐密植等的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滞后,农机农艺融合不够,造成我国双季稻区油菜种植面积徘徊不前,机械化水平较低[8]。因此,选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早熟油菜新品种是实现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油菜绿色高效生产的关键[9]。
赣油105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高产优质为基础,迟播早熟为核心,抗病抗逆为保障的育种思路,于2017年选育的早熟、稳产、耐迟播、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油菜新品种。分别于2014—2015年参加江西省油菜新品种迟播组南昌点区域试验,2015—2016年参加江西省油菜新品种迟播组区域试验,2016—2017年参加江西省油菜新品种迟播组联合测试试验,并于2020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赣油105最大优点为适播期较长,从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均可播种,且产量比较稳定。该品种适宜在江西省及邻近省(市)油菜双季稻三熟制主产区种植。本文介绍了赣油105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特性,旨在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赣油105为甘蓝型油菜早熟常规品种,是通过亲本优势群试验中选择的两个优势亲本Altex(母本)与川油1号(父本)杂交后,通过连续自交,按系统选育方法,对早熟性、抗病性、品质和综合经济性状等育种目标定向选育而成。其详细选育过程如图1。
图1 赣油105的选育过程Fig.1 Breeding process of Ganyou 105
2013—2014年度在南昌参加产量鉴定试验,产量为1 463.3 kg/hm2,比对照龙油668增产13.2%,居第4位。2014—2015年参加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南昌点的产量为1 355.0 kg/hm2,比对照龙油668增产10.6%,居第5位。2015—2016年参加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 712.3 kg/hm2,比对照中油杂12增产3.8%,居第2位。2016—2017年参加江西省油菜新品种联合测试试验,平均产量为1 727.3 kg/hm2,比对照中油杂12增产2.4%,居第3位(表1)。赣油105在各级试验中最高产量达2 148.4 kg/hm2,在早熟油菜中的生产潜力较大。
表1 赣油105在各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Table 1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Ganyou 105 in various tests
品质分析表明,2013—2014年度在南昌试验点的含油量为42.9%,籽粒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为19.2 μmol/g,芥酸含量为0.1%。2014—2015年在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南昌点的含油量为43.6%,籽粒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为16.5μmol/g,芥酸含量为0。2015—2016年在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平均含油量为40.4%,籽粒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为6.5μmol/g,芥酸含量为0.2%。2016—2017年在江西省油菜新品种联合测试试验的平均含油量为43.3%,籽粒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为18.6μmol/g,芥酸含量为0(表2)。各级试验均达到了国家双低油菜品质标准。
表2 赣油105在各级试验中的品质表现Table 2 Quality performance of Ganyou105 in various tests
赣油105各级试验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菌核病发病情况不一。2013—2014年度在南昌试验点的菌核病病株率为10.5%,病情指数为5.9。2014—2015年在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南昌点的菌核病病株率为11.3%,病情指数为7.1。2015—2016年在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的菌核病病株率为8.4%,病情指数为3.5。2016—2017年在江西省油菜新品种联合测试试验的平均菌核病病株率为3.7%,病情指数为0.7。各级试验平均菌核病病株率为8.5%,病情指数为4.3,菌核病抗性较强(表3)。
表3 赣油105在各级试验中菌核病抗性表现Table 3 Resistance of Ganyou 105 to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n various tests
赣油105属半冬性甘蓝型常规油菜,子叶肾脏形,叶色浅绿,叶缘浅锯齿状,越冬生长习性半直立。成株期株高145.8 cm,单株有效角果数134.6,每角粒数21.9,千粒质量3.8 g,角果长度中等,挺直,种子黑褐色。全生育期183.2 d,比对照龙油668早熟1.6 d,比对照中油杂12号早熟5.8 d,属甘蓝型油菜半冬性早熟类型,适宜在江西省及邻近省(市)油菜主产区作为早熟品种种植(表4)。
表4 赣油105在各级试验中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Table 4 The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Ganyou 105 in various tests
赣油105在南昌县、万安县、安福县、吉安县、吉水县、都昌县、井冈山市、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九江农业科学院、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广东韶关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等地开展了各类试验,在新建区恒湖农场开展了小面积示范。在各点试验中均表现为早熟、稳产、优质、成熟期熟相好、耐迟播,适合机械化生产(表5)。
表5 赣油105试验示范表现Table 5 Yield and quality of Ganyou 105 in different tests and demonstration
严格按照系谱法进行提纯复壮和原种繁殖[10],选择水源较近、灌溉方便且近2年内未种过油菜的繁殖田,最好选择隔离条件好的山区进行繁殖;在油菜生长各个重要时期均要求去除杂株;在充分成熟时收获,确保种子含水量不超过9%。
赣油105宜播期较长,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直播均能稳产,直播密度为45万~52.5万株/hm2;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酌情重施薹肥;氮磷钾合理配施,厩肥等有机肥、磷肥及70%的钾肥底施;增施硼肥,底施15 kg/hm2硼砂,薹期喷施1.5 kg/hm2。苗期防治蚜虫、菜青虫,冬前春后注意清沟排渍,薹花期喷施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药防治菌核病[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