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

2021-02-07 03:49徐杰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7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新时代

摘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频繁交流,而文化交流的背后又不乏西方主流价值观对我国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在文化和社会价值观方面暴露出系列问题,本文基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探索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暑期社会实践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历史,这期间创造了无数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近代民族饱受风霜、凌辱,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展示出强大的文化根基和强劲的文化发展势头,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欣欣向榮。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目前还只是一个文化大国而不是一个文化强国,在文化软实力方面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近些年相继出现了“韩国热”、“欧美热”、“印度热”甚至“泰国热”,可见,文化传播对青年一代价值观影响深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他多次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而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专业思政课堂教育外,如何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给本文提供了研究视角。

一、文化自信提出的背景和含义

(一)文化自信提出的背景

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总书记又多次在很多场合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他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总书记为什么如此重视“文化自信”?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1]。

可见,思想文化对于国家、民族以及个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在和平时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外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对内如何提升全体国民的文化底气、提升民族自信?显然,对于青年一代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十分必要,只有青年一代有信仰,国家才有希望。

(二)文化自信的含义

宏观上,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微观上,文化自信是一个人对于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并作为自身的行动指南,自觉作为国家文化的信仰者和传播者,在面对外来文化能够用正确的眼光接待和辩证的吸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当前的国情衍生发展而来的,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主义道德[2]。如何让新时代的大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做新时代文化的传播者,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关键之举。

二、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

本文基于天津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文化自信模块,开展了以津城优秀传统文化、优良革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去挖掘和宣传城市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

(一)走进城市记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天津市为例

实践团走进杨柳青年画馆,对话手工艺大师。杨柳青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采访中国传统手工艺大师——张克强先生,了解到他的艺术历程和成就入编《中国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家卷》,《脊梁、当代天津人物志文献》。论文也曾在国家重要杂志、美术刊物上发表。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的创作历程,对于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杨柳青年画作为非遗物质文化,在历史上浓墨淡彩的记忆,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通过与张老师的对话,使实践团成员深切感受到手工艺人的工匠精神,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进天津市博物馆,参观“红色记忆-天津革命文物展”,了解到天津人民一百年来与困难坚持抗争到底的精神,了解到天津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100年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积贫积弱到逐渐走向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通过参观,实践团成员对中国近代史、优秀革命传统文化有了深入了解,感受到百年政党波澜壮阔的历史。

走进天津市西青区怡和村社区,怡和村社区十分注重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的传承,每年利用暑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书法培训课程。走进书法课堂,从行笔落笔学起、字里行间感受书法的魅力。书法课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利用课余时间给小朋友们上了一堂有趣的“书法课”,通过抢答、击鼓传花、看图猜书法家、拆字重组等游戏,向小朋友们传递书法文化的魅力。

(二)走访革命纪念馆,感悟红色文化

实践团走进革命圣地—西柏坡,实践团成员在经过专业培训之后担任纪念馆第二展厅“志愿解说员”,其他成员在纪念馆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活动之余,组织实践团参观学习西柏坡纪念馆,采访馆内专业解说员,向党员前辈们学习注定载入史册的西柏坡精神。新时代、新征程,今天青年一代要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紧跟中国共产党的步伐,主动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主动做新时代的建设者。

走进平津战役纪念馆,了解到天津为解放全中国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斗、敢于斗争,平津战役的胜利,为和平解放北京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加速了解放全中国的步伐。参观完毕后,实践团成员感受到革命前辈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作为青年一代,要继续弘扬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从历史中汲取文化自信,争当做新时代优秀革命文化的传播者。

通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灌输式的文化传播途径,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还是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对于青年一代的吸引力都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我们国家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高校辅导员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走访、切身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无形中增加了对国家文化认同感。

三、结论与展望

实践团通过整理实践成果,每天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宣传,线下创新宣讲形式,走进社区、中小学通过做游戏、演讲比赛等形式开展宣讲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实践团成员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又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青少年一代。线上新闻报道在一定范围内宣传了城市优秀文化,特别是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推广,受众广、传播快。40余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新闻浏览量接近6万人次,线下受众150余人,对于天津城市文化和西柏坡革命精神进行了广泛的宣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很多学生的关注,这为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将号召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实践团,开展更加丰富的實践活动,为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持续助力。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传统文化产品从事工作者越来越少、传统文化产品市场经济不景气、优秀革命传统文化吸引力不足、主动参观人员较少等问题。仅仅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统筹规划,通过顶层设计,引导全社会重视民族文化。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带领中华民族奋勇向前。而高校辅导员有责任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让青年一代增加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主动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向世界展示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so.com/doc/23866400-24424025.html

[2]何晓晴.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决策探索(下),2020(06):84.

作者简介:

徐杰(1989.08-),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资助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新时代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