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君英
有次考试结束,像往常一样,组长安排我批改作文。戴上花镜,我仔细翻阅,生怕偏差太大而委屈了孩子。我知道,有不少同学的语文,就指着作文来支撑呢。
批改多篇后,一篇作文映入眼帘,大意是跟同学一起去旅游,在火车上偶然遇到了衣着朴素、满脸疲惫的父亲。父亲也看到了他,并往他兜里塞了200元钱。旅游没结束他就去了父亲打工的工地,看到父亲正汗流浃背地拧钢筋,他感动了,从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情节很有戏剧性,但字迹工整,叙事清楚,主旨积极向上,于是,我写上了分数:43。
再往后批,又一篇与“43”分内容相似的作文出现在眼前,我细细读了一遍,没错,一样。先别轻易下结论,我这样提醒自己,顺手把这张卷子放在一边。
让我想不到的是,第三篇“43”分作文出现了,接着是第四篇第五篇,有一个同学还在作文中写道“与父亲相遇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故事,记忆深刻”。于是,我断定,是孩子们套写了某篇范文。
晚上回家上网查阅,果然查到了原文章,题目为《火车上的相遇》,作者叫邓迎雪,文章曾被一家著名期刊转载。
想起几年前批改学生作文,有个以“宽容”为话题的题目,一个孩子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宽容是深邃天空里的一颗流星,宽容是高山上的一棵无名小草,宽容是大海上的一盏指航明灯。
深邃的“邃”字那么难写,孩子都写对了,流星呀,小草呀,明灯呀,都是多么温暖的字眼,可都与“宽容”有何关系?流星转瞬即逝,说宽容是流星,该怎么解释?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宽容你,过了时限就不宽容了吗?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请小作者予以解释,他有些懵懂地告诉我:我也不知道,作文班的老师让这样写,说这是三个比喻句组成的排比段,可以得高分。每次作文都可以按这个套路写。
乖乖,比喻和排比被如此濫用!于是,我懂了。我顺手拿起眼镜盒说“眼镜盒是深邃天空里的一颗流星”,又拿起一支签字笔说“签字笔是深邃天空里的一颗流星”。学生们都笑了。谁跟谁呀,风马牛不相及。
我告诉孩子,套用范文,或者按照什么套路以获得作文高分的做法不可取。
有一年江苏高考语文阅卷,发生了一个作文雷同卷事件。某培训中心在教学生写作文时,发现有篇作文立意不错,于是利用两个课时,和学生们一起逐字逐句打磨文章。这篇文章恰恰和当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惊人相似,被不少同学大范围“引用”。这家培训中心还为押中题目而骄傲,结果高考分数出来,所有参考了范文的学生,语文成绩都出现滑坡,即便是作文的原创作者也一样。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认为,这批考生的作文雷同。
作文得写自己呀!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真情实感。背范文,然后大面积引用、套用,以为会得高分,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必须禁止!否则,去背四大名著好了,写作文时各引一段——那不叫作文,那叫“四不像”。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意见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我是一个在讲台上站了四十余年的中学语文老师,至今也还没有坐下来。我知道,作文不能说大话、空话、假话和套话,否则就会变成笑话。我教作文,不信什么套路,文无定法,哪里有什么套路?遵循着让学生写真情实感,写真话,是我作文和教作文的方向和原则。
编辑 东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