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嫱,陈晓莉,冯育基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广东 惠州 516000)
弱视是儿童群体高发的眼科疾病,实际中常见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与屈光不正性弱视等类型,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这一类型[1]。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多是一只眼弱视,另一只眼的视力正常,在视物的时候可清除的分辨事物,儿童很容易认为这是正常的情况,如此使得疾病常被忽视,但是这种疾病却会对儿童视力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当前也更为重视对这一疾病的诊断及治疗[2]。在对疾病的治疗中,既往多是采取框架眼镜矫正及遮盖法治疗,虽然常规方法治疗的效果一定,但是受患儿依从性影响,常使得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院在对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治疗中,采取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RGP)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眼科病房收治的100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符合《屈光参差性弱视诊断标准》的相关诊断标准,主要体征表现为双眼视网膜物象不等,视觉中枢融像困难出现主动抑制屈光度较高眼物象结果,屈光参差:球镜度差值≥1.50D,柱镜差值≥1.00D[3];②患儿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③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眼部器质性病变患儿;②角膜接触镜佩戴禁忌者;③治疗期间依从性差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以下两组:试验组50例,该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7~13岁,平均(10.1±1.2)岁:左眼患病30例,右眼患病20例。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7~14岁,平均(9.9±1.3)岁;左眼31例,右眼19例。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在两组患儿入院后,医师均对患儿进行散瞳验光,并且进行眼部检查,具体进行眼底检查、裂隙灯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等。
对照组佩戴依据患儿视力计算的框架眼镜进行视力的矫正,试验组则是使用RGP进行视力的矫正,主要是根据入院后的检查结果,以角膜曲率以及相关标准选取合适度数的RGP试戴片为患儿试戴30 min,在佩戴30 min后患儿适应追加适合度数的RGP。
在视力矫正期间均对两组患儿进行弱视训练以配合眼睛矫正视力,同时对患儿均进行8个月的随访。
1.3观察指标:①在矫正前、矫正1个月、矫正3个月及矫正8个月均采取标准的对数视力表评价两组患儿矫正视力,正常的裸眼视力值在5.0以上。②比较两组患儿的视力矫正疗效:显效:经过视力矫正后患儿裸眼视力提高到5.0以上;有效:相较于矫正前,视力提高两行及以上;无效:视力经矫正后无提高甚至出现降低的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采取询问评价的方式,询问两组患儿对视力矫正的满意情况,内容主要为矫正前后生活变化的满意,满分为100分,其中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2.1两组矫正视力比较:在矫正前,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矫正后1个月、3个月、8个月视力均较矫正前提高,而试验组矫正后的各个时间段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矫正视力比较
2.2两组疗效比较:试验组患者在视力矫正疗效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矫正疗效对比[例(%)]
2.3两组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患儿对视力矫正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是儿童群体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疾病因为单眼发病,一眼视力降低,一眼视力正常,这使得双眼在视物的时候成像清晰度也常存在差异,这种情况短期对正常的生活无明显影响,但是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会抑制视觉中枢影像清晰度,这对患儿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4]。而研究报道显示,虽然当前的检查手段不断更新,但是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检出率却并未出现显著升高的趋势,主要是大部分患儿虽然出现双眼视物清晰度差异,但因为不影响生活而不告知家长,这样导致检出率不高[5]。而对于已经检出的患儿则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以往在对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治疗上,主要是采取配镜的方式进行视力的矫正,但是经实际的随访发现常规镜片矫正的效果并不满意,甚至还有部分患儿会出现视力降低的情况,因此需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6]。RGP是目前提倡采取的治疗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方法,相对比传统的框架眼镜矫正方式,RGP可以更好地提高弱视患儿的视力,主要是因为RGP能够提供给患儿更清晰及真实的影像,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屈光因素对患儿视觉功能的发育,进一步为患儿的治疗提供有利基础,进而达到纠正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及提高患儿视力的目的[7]。同时RGP还较常规的框架眼镜可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这样也使得矫治效果满意,RGP也可以直接贴在眼角膜表面,这使得镜片的性状可以长时间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加上RGP所具备的独特光学镜片,可以直接的作用于弱视患眼,使得角膜散光情况得到矫正,这也可以帮助患儿实现视力的提高,使患儿可以正常的进行生活与学习[8]。在本次研究中,也具体对比了在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治疗中,分别使用常规的框架镜片、RGP对患儿视力的矫治效果,结果也显示在经过1个月、3个月与8个月的视力矫正后,两组患儿的视力均较矫正前提高,但是试验组在矫正后的各个时间短的视力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在视力矫正效果上,试验组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也充分证实了应用RGP进行弱视患儿的干预具有满意的效果。在视力矫正后患儿的满意度情况上,试验组患儿总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也提示应用RGP干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预后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对于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儿童,在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使用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进行视力的矫正,可以更加显著的提高患儿的视力,使得弱视治疗效果提高,帮助患儿回归正常生活及学习,提高患儿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