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俊波,杨 洋,刘佳佳,薛建华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江苏 南通 226001)
腹部创伤是多发伤患者最常见的合并损伤。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在送达医院时常处于休克状态,机体出现严重的生理紊乱及代谢失调,继而发生致命三联征(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障碍)。此时,最为紧要的是采取快速姑息性处理进行生命维护,待患者手术耐受力提升后,再择期进行确定性手术。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是一种用于急诊救治腹部创伤患者的方法,能有效减少致命三联征发生,提高患者预后[1]。为探讨DCS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择了43例患者按照该策略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83例,本次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分;②体温低于34℃,乳酸中毒pH值<7.3且乳酸>5 mmol/L,凝血酶原时间(PT)>19 s,部分促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PTT)>60 s[2];③受到创伤后12 h内送至医院。排除标准:①已发生器官衰竭患者;②本次受伤前有腹部病史;③精神障碍者。按急诊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0例,男29例,女 11例,年龄29~65岁,平均(46.25±10.13)岁;ISS评分23~57分,平均(37.79±9.10)分;腹部遭受创伤的主要部位:脾脏17例、肝脏6例、肾脏4例、肠管9例、其他4例。观察组43例,男33例,女10例,年龄27~71岁,平均(45.40±12.55)岁;ISS评分17~61分,平均(39.81±11.07)分;腹部遭受创伤的主要部位:脾脏14例、肝脏8例、肾脏5例、肠管11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ISS评分及主要腹部损伤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DCS治疗。患者急诊入院后,快速判断致命性损伤并处理。迅速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维持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上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同时,采取措施进行体温保护。查找出血部位,采用简化手术快速处理,如快速修补、结扎损伤的血管,进腹后遵循右上腹、左上腹、左右下腹的顺序填塞止血等。积极控制腹部感染,快速修补破裂的胃、肠管。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力求在1.5 h内完成手术,减少热量丢失。手术后送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通过复温,呼吸支持,纠正组织灌注、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等生理功能紊乱,维持患者内环境基本稳定。待各项生理学指标改善后,再行确定性手术。
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处理,当患者送达急诊后快速判断致命性损伤,立即开通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积极止血、抗休克处理;迅速做好术前准备,进行手术治疗。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EICU住院时间、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及APTT恢复时间,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评价标准[3]:治愈:手术成功,未出现并发症;有效:手术成功,并发症轻微,并逐渐恢复;无效:需再次手术;死亡。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E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比较,观察组占有明显优势,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病情危重,病理生理比较复杂[4]:腹腔脏器遭受严重创伤,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机体产生应激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加重组织损伤;腹腔脏器破裂出血,机体迅速进入低血流灌注状态,细胞通过无氧代谢产生大量乳酸,加重代谢性酸中毒;多处组织器官受损,机体产热功能减弱引起低体温;在血液稀释、酸中毒及低体温状态下,血小板及内皮功能异常,继而影响凝血功能,进一步加重症状。该类患者被送入医院时生理功能多处于耗竭状态,如果此时实施手术势必会导致患者热量持续损失,凝血障碍和代谢性酸中毒加重,引起组织器官功能衰竭。为提高救治成功率,在救治该类严重创伤患者时,应简化手术,及时复苏,控制病理生理性改变,在生理机能适当稳定后行确定性手术[5]。
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是一种分期、分段救治的外科策略,包括:①首次姑息性手术,以简单、快速为主,控制出血,预防感染;②复苏,包括呼吸支持、恢复体温、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及酸中毒等生理功能紊乱;③确定性手术,进行损伤脏器及解剖结构修复[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DCS分步骤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中应用DCS,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就诊时生理潜能已达极限,此时复杂的外科干预或麻醉会对生理潜能造成进一步损害,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DCS强调采取简单的方式快速处理致命性损伤,及时控制出血及感染,稳定各项生理机能,提高患者确定性手术的耐受力,避免手术对患者造成的连续打击,增强了治疗效果。对研究所收集的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及PT、APTT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DCS可以缩短相关临床指标的恢复时间,有利于纠正机体内环境紊乱,为尽早进行确定性手术赢得宝贵时间。DCS强调简单、快速处理腹部脏器损伤,快速止血,避免发生污染,尽早进入EICU复苏。由于注重止血、预防感染,早期得到有效复苏,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及PT、APTT都得到了有效缩短。研究结果中,观察组EICU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这是因为DCS强调维持患者生理功能稳定,在EICU观察、治疗的时间长。
综上所述,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采用DCS治疗,能最大限度地纠正患者生理功能紊乱,提高确定性手术的耐受性,使患者在治疗中受益。但DCS并不适用于任何急诊创伤患者,必须以出现致命三联征为首判标准[7],避免错过最佳抢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