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与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对比

2021-02-06 07:20刘福达李超英陈世文
吉林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动脉发病率硬化

刘福达,李超英,温 骏,陈世文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区,广东 江门 529030)

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1-2],对该病的病因以及分型进行明确,有利于提高临床有效防治该病的效果,故深入分析脑梗死的相关发病因素十分重要。本文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9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接收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114例,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病因分型进行分组,即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A)组60例、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PAD)组54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均为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小于48 h的患者;③自愿配合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因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脑梗死患者;②存在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③近期出现严重感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LAA组60例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5~74岁,平均(60.11±10.25)岁。PAD组54例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46~76岁,平均(59.64±11.17)岁。研究对象间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均衡性。

1.2方法:①一般资料: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因等,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吸烟饮酒史。②实验室检查指标:通过实验室检查获得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内皮细胞计数、一氧化氮水平等生化指标。③影像学检查:头颈CT血管造影术(CTA)、头颅MRI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观察不同分型脑梗死患者的发病部位。④神经功能: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所有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分值区间为0~42分,以分值低为优势;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时的神经功能残疾程度,其中mRS为0~2分、3~5分依次表示恢复良好、恢复不理想。

1.3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情况、生化指标以及发病部位。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以观察转归情况。

2 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LAA组、PAD组的年龄、性别以及无明确病因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的吸烟、饮酒比例均比PA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

2.2两组基础疾病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发病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的糖尿病发病率比PAD组低,冠心病、脂代谢异常发生率均比PA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基础疾病情况比较[例(%)]

2.3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LAA组的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内皮细胞计数、一氧化氮水平与PA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2.4两组发病部位比较:两组的侧脑室旁、皮层、小脑、分水岭发病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脑干、基底节区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发病部位比较[例(%)]

2.5两组转归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出院6个月后mR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转归情况比较

3 讨论

脂质氧化和沉积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3],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细胞毒性高会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4],减少一氧化氮分泌量,促使血管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降低机体内源性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血管内皮细胞脆性、黏附性、渗透性的增加会导致大量低密度脂蛋白沉积于内膜,在氧化作用下形成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恶性循环,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进而增加脑梗死发生风险。

穿支动脉是主要供应大脑深部白质、灰质等的终末动脉[5],一旦出现梗阻,则不能与大脑前后动脉建立侧支循环,会丧失相应供血脑功能区域的功能[6]。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发生可能与穿支动脉口部粥样硬化、穿支动脉终末小动脉玻璃样变有关。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LAA组的吸烟、饮酒比例以及冠心病、脂代谢异常发生率更高,说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同吸烟、饮酒、冠心病、脂代谢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7-9];PAD组的糖尿病发病率更高,则说明糖尿病与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关;LAA组的生化指标同PAD组有较大的差异存在,LAA组、PAD组的发病部位分别以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为主[10-12]。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相差不大,提示两组患者出院后能遵医用药,因此转归情况良好。

总而言之,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进行明确,有助于进行对症治疗和防控,促进预后效果的提高。

猜你喜欢
大动脉发病率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汽车的大动脉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数字经济+中轴力量,广州未来十年发展大动脉在这!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国际能源通道恩仇录六——中俄原油大动脉的曲折轮回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