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出生的西茜,5岁拜父为师学习绘画。当她坚持退学回家、专攻绘画时,父亲以宽广的胸怀为女儿撑起一片天,鼓励她坚定地走自己的绘画创作之路。
我小的时候,无论想学什么,都会得到爸妈的支持,所以,我在尊重和理解的氛围中长大。小时候我的爱好很多,想学古琴、钢琴和琵琶,爸爸说:“没问题,我可以弹吉他给你伴奏。”我还要学武术,爸爸就开玩笑:“我学不了你那些,但是我可以在你身边打太极拳。”对于我的任何想法,爸爸妈妈都鼓励,还想陪着我一起实现。快过8岁生日的时候,我把自己深思熟虑后的重要决定告诉了他们:我要退学。
这并不是我随口说出的任性之语。上学之前,我一直按照自己的轨迹,每天自由地读书、画画。爸爸是位画家,我看着他心生羡慕,于是就有了当艺术家的理想。
到了上学的年龄,我本来非常期待校园生活,想有更多的时间跟小伙伴们一起玩,大家开开心心地过集体生活,结果却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老师们留了很多作业,我根本没有时间玩。爸爸还特意去学校问老师:“我的孩子在家里就已经学完了课程,考试也没问题,可不可以不让她写作业?”老师听了爸爸的话非常吃惊:“谁也不能搞特殊啊。”没办法,妈妈就帮我写一些作业,想给我更多的课外时间。我还喜欢上课时偷偷看课外书,结果被老师发现了,他们觉得我不尊重他们,让我罚站。
我总以为自己很乖。在家里,爸爸会向我提要求,不过他不会命令我,而是耐心地引导我,给我指明方向,我会努力达到他的期望。到了学校,因为我“不听”老师的话,所以就成了“叛逆”的孩子。终于,我郑重地把要退学的想法告诉了爸妈。他们互相看了一眼,问我:“你想好了吗?再好好想想吧。”他们告诉我,追求梦想,当艺术家,他们都支持;但是人不能太理想化,上学符合大多数人的思维习惯,如果没有实现艺术理想,上学起码还有一个保障。我一下子就哭了,跑回房间关上门,把自己锁在里面,不跟他们说话,算是给彼此留一些时间和空间考虑。
不管在任何时候,爸妈都用包容的态度对待我,他们想得更多,自然明白退学的决定会给我们家和我带来多大的影响和考验,但他们从没怪我胡思乱想。面对我的坚持,爸爸做了决定:支持我。我很欣喜,可当时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个决定会带给爸爸多少压力。
西茜油画作品《蝶恋花》局部
我退学后,爸爸就“上岗”了,几乎成了我的全职老师。他要教的不仅是画画,还有更多学科。爸爸认真地思考了很多,包括希望我读什么书,学什么知识。他自己做了教材,给我指定必读书目。他每天上午教我画画,下午带我去图书馆,晚上和我散步回家。我们会交流当天看了哪些书,阅读的感受是什么。我特别佩服他的速记能力,为了让我保护视力,他会每天读一两本书,再把里面的精华部分背给我听。他最喜欢的书是《老子》,特意给我传递了以自然观万物的观点。他希望我能沉浸在阅读的海洋里,从哲学和文学的角度看待绘画艺术。逐渐地,爸爸不再限制我的阅读范围,而是鼓励我什么类型的书都要涉猎,这可以让我和更多人有共同语言。
西茜油画作品《珍珠》
为了让我成为不一样的人,爸爸牺牲了很多。他一方面为眼前的日子发愁,另一方面也忧心我的未来。他为了专心教我,辞去了学校的职务,转做职业画家,但这样收入就不稳定。在我10岁时,他的健康出了问题。一开始他被诊断为心肌梗死,后来才知道是癌症早期。因此,他不能再做高强度工作。如此一来连画家也当不成了。我们一家三口彻底失去经济来源。我们卖了房子,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外婆看我们实在可怜,就把她的养老金和社保卡交给妈妈,我们省吃俭用勉强过活。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家每天的生活费不能超过50元,但是,买绘画材料和书的钱一分不少,就连我的其他爱好,爸妈都依然支持。他们理解,自从退学,我就没法和太多同龄人建立友情,这些爱好就是我的“朋友”,能缓解我的寂寞。
其实在那个时候,爸爸承担的最多,却没有让我感受到任何压力。他的自信让我坚定,给我信念和力量。他认为,只要我拥有善良和坚持的品质,追求自己的梦想,未来我们一定会有美好的结局。爸爸总是跟我说,你一定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我们能理解你,因为艺术不能被规定,你要一步步去探索属于自己的路。这条路可能非常窄,窄到只有你一个人能通过,但是你要去寻找,哪怕披荆斩棘,经历种种磨难。与众不同的经历与想法,对你未来的创作非常有帮助。
爸爸一路引导我做自己,让我在每个年龄段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我从小的梦想是当画家,后来随着创作经历的丰富,我的想法也更加完善。我希望自己有爱心,保持童心。我眼里的世界是美好的,我遇到的每个人都是独特而可爱的,我希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悟。我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我的很多画作都在传递中国古典之美。比如为我赢得2017年美国艺术大奖赛一等奖的《蝶恋花》,里面人物的服装、发型都是我亲自设计的。还有《莲花》,它代表中国人的精神境界——不仅象征女性的高洁,还有君子的高尚情怀。创作《莲花》时,虽然我用了油画的颜料和画布,但背景是如古画般的素面。观看了越来越多国际知名博物馆的藏品后,我越来越意识到表达中华之美的重要性。因此,我在大多数作品中都追求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表现中国画的腔调和审美意境。
随着爸爸的病情越来越重,我们都很清楚地意识到,他与我们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和妈妈分工,白天我照顾他,夜里妈妈照顾他,我们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当时爸爸安慰我们:“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比很多人家都多,所以不要哭,不要伤心,要坚强。”
我记得他离开我们的那一天是2014年2月18日。因为癌细胞扩散到了大脑,他忘记了一切,连自己是谁都不记得,却在去世前一晚不停地跟我说:“宝宝,你喝水了吗?要喝水。”还对相爱多年的媽妈说:“很多人不懂你,但你是我最珍贵的宝贝。”第二天早上,他已经完全不能说话,只是看着我,看着妈妈。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充满眷恋又坚定的眼神。最令我震撼的是,他的神情里没有一丝伤感,只有满足和欣慰。
爸爸走了,我没法像他在的时候那样随时向他倾诉,只能在他的照片前跟他说话。一开始,我觉得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一切都将没有意义。后来我慢慢明白,我还在,我可以在我的生命里、在我的作品里延续爸爸的思想和表达,还有他的人生路。我有一幅重要作品《珍珠》,它的含义是:每当我流一次眼泪,就收集一颗珍珠,等它们串成项链,那就是我浓浓的回忆。其实我画的是自己。可能大家觉得这个人是忧伤的,但我想要传递的是:人生一定会经历悲欢离合,但是人们心底最真的信念,也许会在你最伤感的时候爆发,会让你在绝望的时候看到希望。我在生活中感到困惑和迷茫时,总会感受到父亲的存在。他虽然离开了我们的世界,但是他一定会在另一个世界看着我,看着自己的女儿成为他希望的样子。
(一米阳光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谢谢了,我的家》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