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慧 ,邵抚民 ,武绍波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地处滇中高原,具有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征,适宜种植多种亚热带落叶果树,是昆明地区重要的水果种植区。水果产业的发展对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乡村旅游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西山区海拔在1 731~2 622 m之间,年平均气温12~15℃,极端最高气温33℃,极端最低温-9℃,气温年较差约10℃,日较差11℃,境内坝区无霜期为239天、山区257天。年降雨量900~1 200 mm,干湿季明显,11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5—10月为雨季。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 200小时。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红壤、紫色土、水稻土、棕红壤、黄红壤等。植被以高原湿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森林覆盖率60.24%。
区位优势:西山区作为昆明市四大主城区之一,区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是昆明主城西区发展空间较大的高原特色农业区。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水果产业,以果园采摘带动乡村旅游业,有力地推动了高原特色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市场优势:西山区纬度低,海拔高,春季回暖升温早,果树物候期相应提早。相同品种果树比育种地、原产地和其他主产区提早20~30天成熟上市,与国内、国际水果市场有较强的互补性。
品牌优势:“十三五”期间,打造以团结苹果、海口黄梨、富善草莓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成效显著,尤其是苹果栽培已成为当地较有影响的产业。“团结苹果”是西山区的一张名片,而采摘“富善草莓”已成为人们每年去西山旅游的网红打卡点,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水果品牌。
栽培树种及主要品种:西山区种植的水果主要有苹果、梨、草莓、桃等,零星种植的还有李、柿、花红、樱桃、杏、石榴、无花果、葡萄、柑桔等。其中苹果品种主要有长富1号、岩富3号、乔纳金、嘎拉、华硕、玉华富士、红王将等。梨品种主要有车头梨、早酥、砀山梨、富源黄梨、金花梨、丰水、幸水、岩宕、新高、苍溪雪梨、巍山红雪梨、早美酥、满天红等。桃品种主要有庆丰、北京26、春花、橙香、春蕾、北京离核、百花、白凤、大久保等。
种植面积及产值:截至2020年,全区果园总面积 1 272.5 hm2,水果总产量 21 421 t,总产值10 396.5万元,水果产业稳步发展。四大类水果中,苹果种植面积呈逐年增长态势,草莓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高回报的商品价值初步显现(见表1)。
种植区域分布:全区水果生产以团结街道为主。团结街道水果生产面积占全区的68.4%,以苹果为主;海口街道占25%,以梨为主;碧鸡街道占6.6%,以草莓为主。西山区水果种植分布情况见图1。
表1 西山区2017—2020年水果种植面积和产值
产业发展定位:“十三五”期间,西山区明确区域发展定位,优化水果产业布局,积极引进苹果、甜柿、鲜枣、蓝莓等30个新品种示范种植,累计发展水果种植面积5 089.2 hm2。当地将水果产业与地域特色农业、观光采摘、农耕体验相结合,实现了水果生产多样化、果品周年循环供应,水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团结苹果”“碧鸡草莓”“海口黄梨”为主的“一乡一品”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目前全区有苹果标准化种植企业25家,其中:矮化苹果种植企业19家、经营面积184.6 hm2;乔化企业5家,经营面积96.7 hm2;梨种植企业3家,经营面积 87.7 hm2;草莓种植企业13家,经营面积81.0 hm2。“团结苹果”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西山区草莓种植户获全国金奖5项,种植的规模和效益居全省领先水平。
图1 2020年昆明西山区水果种植面积分布
一是土地资源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西山区总耕地面积约3 200 hm2,其中田1 066.7 hm2、地2 133.3 hm2。土地资源不足,果园设施用地审批困难,限制了果园规模化发展。大多数果园道路、灌溉沟渠等基础设施水平总体不高。当地年降雨量900~1 200 mm,但分布不均,多集中在5—9月,冬春干旱,夏季易涝,容易造成果园减产减收。
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种植管理粗放。品种结构方面,普通树种多,优质树种少;中熟品种多,早熟品种偏少。种植管理方面,果农偏重种植而疏于管理,树形、树冠结构不合理。经调查,目前“团结苹果”大部分果树树龄都在28年左右,有机肥施用普遍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树势衰弱,导致病虫害严重,产量低,果品品质不高。种苗繁育方面,育苗密度过大,种苗质量标准化低、苗木质量参差不齐,新栽果园水肥综合管理和配套技术不到位,难以实现早果丰产。
三是规模化程度较低,商品化处理水平不高。近年来,西山区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但特色水果种植标准化、规模化的果园较少。水果以鲜销为主,依赖上门收购和游客采摘。果品产业链短,冷藏库、冷藏车配置不到位,冷链物流难以保障。商品化处理率不高,大多数仍以手工方式进行简单的果实大小分级。有些果园缺乏劳动力,甚至不分级就售卖,影响生产效率和精品果生产。果品附加值低,果农抗市场风险力弱的问题突出。
四是政策保障措施不到位,农技推广人员少。受大棚房整治的影响,部分果农对果园建设持观望态度,申报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积极性不高,果园采摘旅游业发展较慢。目前,全区从事水果生产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仅30余人,尤其是基层科技人员缺乏,农技人员老龄化、知识结构单一陈旧,新入职人员没有基层实践经验。新老人员在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等方面出现断层现象,严重影响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也影响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产业发展研究,做好“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云果产业发展,在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三张牌”行动中,将水果产业列为八大优势产业之一[1]。西山区将紧紧围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培育西山区“绿色食品牌”,形成“以旅带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促进水果产业提质增效。2020年按照《西山区“十四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报告》,对水果产业发展进行优化。主要措施包括:以四季特色瓜果园区建设项目为抓手,以团结龙潭、和平、蔡家、下冲等社区为重点,加快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基地、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以碧鸡富善、西华、观音山和海口白鱼口等社区为重点,创新草莓生产、经营模式,延伸草莓产业链,引导农家乐发展“草莓餐饮业”,推动以草莓生态观光为主题的“草莓旅游业”,让“草莓采摘+吃农家饭+欣赏滇池西岸风景”成为高海公路沿线一道靓丽的风景,实现以果促游,以游养农。预计到“十四五”末,发展特色水果面积1 466.7 h m2,其中苹果666.7 hm2,草莓 133.3 hm2,其他水果(梨、桃、樱桃等)666.7 hm2,产量 2.3 万 t。
加强政府引导,改善基础设施,调整品种结构。政府加大投入,制定经济运行稳增长措施。西山区对符合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示范实施细则》《四季特色水果园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果园给与适当补助。针对特色优势水果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引进和培育适销对路的水果优良品种。2020年引进水果新品种21个,其中引进樱桃品种2个、葡萄品种5个、苹果品种9个、草莓品种2个、梨品种3个。通过引种试验、品种改良、补植等措施,调优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延长供应水果供应期。同时注重果品商品化处理,提高分级包装,分档销售,建立中小型冷藏保鲜库,开拓冷链物流,提高果品耐贮运性和市场竞争力。
抓好龙头企业的培育,加强种植技术培训。集中扶持一批有实力、有现代经营理念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壮大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产、贮、加、销”一条龙产业链。通过举办星级草莓园评定活动,大力推广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栽培模式,落实种植户主体责任,促进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政府定期组织果农参加技术培训,培养一批会经营、懂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促进科技进村入户,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实际应用。
转型老果园,走精品果园适度发展路子。西山区水果产业对于全省来说属于“小众”,但对于昆明市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特色农业产业。近年来,受周边富民、曲靖、昭通等地水果市场的冲击,西山区果农效益已大不如前。老果园亟待转型,应在提高果园采摘乐趣和果品质量上下功夫。一方面果农应加强果园管理,提高硬实力;另一方面应加强政策和技术指导,提升软实力。昆明属于省会城市,中高端水果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20年水果产业走“最高的性价比路线,就是最挣钱的经营模式”[2]。2020年西山区新建水果标准化种植基地33.3 hm2,推广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示范13.3 hm2,成龄果园提质增效核心示范266.7 hm2。在保证市场供应的同时,走适度精品化发展道路,是确保 果农效益的明智选择。
加大宣传力度,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品牌果园。加强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西山区水果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打造水果品牌形象。积极邀请国内、省市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当地水果产业发展,大力推广“基地+合作社+企业”模式,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带动果园标准化生产,打造品牌果园,生产品牌果品。组织召开优质农产品快递促销工作会,引入速递、物流企业与当地果农合作,进一步降低外销物流成本,加快农产品流通;组织水果种植企业参加《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启直播》培训,学习如何直播带货、利用电子设备、小程序、互联网助力产品销售,大力支持水果电商发展,创新果品流通模式。云南作为中国与东盟相邻的省区以及连接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有着与东盟及更大范围区域发展国际合作的潜能。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东盟地区热带优良种质资源和品种资源,增进优势互补,增强水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