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起:带领乡亲们在甘薯地里“淘金”

2021-02-04 08:05陈全忠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1期
关键词:淘金鲜食甘薯

陈全忠

袁起回乡创业的决心是坚定的,看到家乡十几年没有什么改变,乡亲们还是过着穷日子,他想尽自己所能,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初冬,徐州贾汪区江庄镇高村的甘薯种植基地。

甘薯的收获季已过,翻松的土地静静地等候着明年的播种。但在徐州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徐薯薯业)的车间里,仍然有工人在忙碌着。

大学毕业后,袁起返回了家乡徐州市贾汪区江庄镇。13年来,他始终没有放弃当好“新农人”,种好甘薯。作为徐薯薯业的总经理,他带动贾汪区及周边薯农发展特色甘薯,建设“江苏甘薯产业示范园”,打造名副其实的特色甘薯产业镇。一颗普通的小甘薯在经过诸多科技要素注入后,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变得特色满满、与众不同,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秀才”种地,不走寻常路

袁起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考上大学时,村里都对他刮目相看,乡里乡亲的都说:“我们村出了个秀才,以后肯定有出息。” 大学毕业后,袁起拿到了国防大学防务学院办公室工作的offer,前途一片大好。

但出人意料的是,工作还不到一年,他就返乡当起了职业农民。村里人都不能理解,有个本家大爷拉着他的手看了看,然后问他:“你手上連个老茧都没有,也能在土里刨食?”袁起说,要说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他做出回乡决定的时候,父母第一个就反对。这么多年辛辛苦苦地把儿子送上大学,现在读出来了,也有了好工作,却要自砸饭碗,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但袁起回来的决心是坚定的,正是看到家乡十几年没有什么改变,乡亲们还是过着穷日子,他想尽自己所能,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农业方面,袁起是个门外汉。他一方面给自己“补课”,跟着姐姐下地干活,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融入农家生活;另一方面,他更相信科技和知识的力量。江庄镇南、北、西三面环山,系山东丘陵的余脉,中部和东部是平原,为丘陵山区准平原地带,整个地势是三面高起东低平,形似簸箕。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非常适合种植甘薯,江庄镇也一直有种植甘薯的传统,但小农经济很难闯市场,产品没有什么特色,也卖不出好价钱。

国家甘薯改良中心就设在徐州农业科学院,该院建有国内唯一的“国家种质徐州甘薯试管苗库”。其田间资源保存圃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国家种质徐州甘薯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同时也被中国农科院授牌为“徐州甘薯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袁起经常拜访徐州农业科学院的相关专家,请教甘薯种植的相关问题,一来二去,专家们都被这个热心小伙打动了,与他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

2007年,袁起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牵头成立了贾汪区劳信种植专业合作社,聘请徐州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对种植的彩色甘薯的标准化生产进行指导,推广“规模化种植、组织化生产、市场化运营”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为了让乡亲们加入合作社,他挨家挨户上门发动,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他经常是早上5点之前就去堵门,对于不相信他的村民,他就跟着人家下地里,帮着干活,边干边解释。凭着这股韧劲,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49户增长到了276户。

科技创新,让甘薯与众不同

和传统的甘薯种植相比,袁起在专家的指导下,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子,因此,乡亲们刚开始并不理解。比如,一直以来,大家种的都是黄色和白色的普通甘薯,而袁起选种的是紫色的甘薯、形状独特的手指薯、口感更佳的蜜薯等。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袁起秉承绿色生产、标准化培育的紫薯质量不断提高,市场开始供不应求。手指薯、蜜薯等多个精品化、差异化的品种也是市场热销,批发价格一路飙升。乡亲们这才心服口服,决定跟着他在甘薯种植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薯农种植甘薯一般都是关注薯块的产量,而袁起却种植地下几乎不结薯、专门吃茎和叶的菜用甘薯。2010年,在徐州农业科学院曹清河博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王庆美博士的指导下,袁起培育出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被誉为“蔬菜皇后”的菜用甘薯,开发菜用甘薯观赏功能。合作社已经筛选出包括蒲薯53、台农71、尚志12在内的多个高效茎尖菜用型甘薯品种,亩纯经济效益3万元左右,年销售收入600万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致富的源泉。从品种培育到生产方式革新,多年来,袁起以科技为先导,深入挖掘技术潜力。从2008年开始,他着手探索甘薯脱毒种薯种苗繁育体系,建成徐州市鲜食甘薯种薯种苗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2010年开始,袁起建立物理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甘薯绿色防治体系,减少农药使用量,有效提高甘薯绿色生产水平。如用黑光灯杀灭菜用甘薯地下害虫等,提升甘薯品质。传统的甘薯种植是一年一季,而袁起根据甘薯生育期和生长特性的差异,开发的一年两季技术,让甘薯的产量大大增加,薯农的收入也因此倍增。

现阶段由于缺乏优良鲜食甘薯品种、优质高产无公害生产技术和先进实用的贮藏保鲜加工技术,我国甘薯种植区品种混杂、退化现象严重。广大薯农往往在甘薯收获后廉价集中销售,即使在市场上出售的鲜食甘薯也多为网袋包装或大车散装,泥土杂质多、易损伤,外观质量差、档次低,没有竞争力,价格上不去。袁起带领团队根据鲜食甘薯薯形、色泽、口感等和加工品质的评价,筛选出鲜食甘薯专用品种进行分类、分级,运用自动化清洗、风干和分级生产线对鲜食甘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其商品性能,增加薯农经济效益。

2013年,袁起注册成立了集甘薯及农作物良种繁育、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机械研发、推广与应用及相关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这一路的探索,让袁起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行业中不落伍,不被淘汰,才能更好地带领农民致富。

坚持甘薯种植13年,袁起推广甘薯新品种15个、新技术6项、新材料2个,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徐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淮海科技奖一等奖1项。他个人也因此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三带”名人、全国农村杰出实用人才……

“农业互联网+”,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营养和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甘薯的营养与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鲜食甘薯市场不断扩展,甘薯已由过去的粗粮转变为营养保健食品。优质鲜食甘薯,物美价廉,烹制简单,香甜可口,销售时还可选择搭配皮色不同、肉色各异的品种,装入精制包装箱内,即成一种独具特色的馈赠礼品。在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超市鲜薯销售价与鸡肉持平,而包装精致的甘薯速冻产品价格更是不菲。

2019年,袁起建成甘薯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区,以鲜食甘薯为主要原料,开发出紫薯蓉、甘薯杂粮饼、倒蒸地瓜干等3大类、8个细分品种的系列休闲食品和快销产品,以营养均衡为目标,锁定不同层次消费群体。2020年,徐薯薯业投资1500余万元,新上薯泥线、薯粉线、清洗拣选分机线3条甘薯深加工生产线,厂房占地2000余平方米。3条生产线全部投入使用后,可生产净薯、薯泥、小薯仔、红薯薄饼等鲜食产品,预计产值可达1000万元。

优质的产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田间的效益才能提高,薯农们的钱袋子才能真正鼓起来。早在2014年,袁起就开设农产品实体样板店,并在江庄镇组建果姿生鲜电商平台,综合运用微信、微商、淘宝、手机APP等网络运营平台推广其特色农产品。运营电商平台的都是年轻人,他们拿到的工资并不比进入其他工厂的收入低。

目前,徐薯薯业50余名工人基本为周边村民,下一步还将继续招引近百人,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近年来,贾汪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一批科技型农业企业,带动江庄镇、汴塘镇、茱萸山街道等地连片种植甘薯8000余亩,计划投资5000余万元,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农文旅结合的现代甘薯产业园。这对袁起来说,都是利好。他将抓住这个机遇,培育壮大徐薯薯业的鲜食甘薯产业规模,带动周边农户、职业农民脱贫致富,助推江庄镇早日建成名副其实的特色甘薯产业镇。

(编辑 周静 charm1121@sina.com)

猜你喜欢
淘金鲜食甘薯
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甘薯黑斑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全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举行
淘金梦
鲜食甜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洪都拉斯Monty Farms公司被准许销售甘薯
淘金酒馆
甜甘薯
甘薯的储存
淘金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