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莎
【摘要】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河南省地处中原,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积淀了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目前河南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资源传播和文化自信构建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本文将从“一带一路”背景出发,探讨如何在河南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用英语讲好河南故事的能力,以助力中原文化影响力的提升。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自信;河南高校;英语教学
“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文化进一步开放和走出去的战略重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对于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开展,学习英语的目的除了掌握传统意义上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使用英语传播中国思想、文化及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的力量,是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动力。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发展繁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河南应强化文化资源的对外宣传,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因此在河南高校英语教学中,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其讲好河南故事、弘扬中原文化的能力。
一、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应当积极回应时代主题,把握好德育与教学两个环节,以文化自信为指导进行教学与研究。文化自信,是对中国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中国自身文化顽强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在新时代下,要求我们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高校学生作为时代精英、语言的输出者与中国文化传承的行动者,更应该深刻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其热爱和传承中国文化之情,提升文化自信,从而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理念的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河南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
中原文明源远流长。新时代以来,河南省在对外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文化资源开发仍存在一定空间。因此,应更加充分发挥中原文明的优势,深入挖掘老子文化、佛教文化、汉字文化、寻根文化、少林文化、瓷器文化等文化符号,叫响“老家河南”品牌,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
老子文化是河南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子创立的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河南鹿邑是老子的故乡。河南佛教文化传统同样极其深厚,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坐落于洛阳,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河南具有独特的汉字文化资源,如大众所熟知的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以及漯河籍汉代目录学家许慎所编写的《说文解字》等文献。河南文化具有寻根文化属性,河南祭祖大典,长盛不衰。全国共有171个姓氏出自河南。少林寺和少林功夫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媒介,对加强国际文化交往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陶瓷文化也是中国的象征,同样是河南丝绸之路传播的重要文化之一。
三、河南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融入路径
(一)充实教师的地方文化知识结构
让学生真正了解河南文化,河南高校教师自身应具有地方文化知识素养,能将一些河南重要的文化要素如功夫文化、儒家文化、嵩山文化、黄帝文化、河洛文化等阐释出来。为丰富教师的地方文化知识,各高校可定期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河南地方文化知识培训。与此同时,河南省教育行政部门及河南各高校可定期组织开展省级课堂教学比赛、教学案例比赛等,提高教师地方文化的知识储备与教育教学技能,从而真正有效地將河南地方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
(二)鼓励大学生参与本土传统文化活动
河南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地方文化教育,并出台相关文件,将河南地方文化教育纳入到河南省大学生的培养方案中。通过举办本土文化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讲好河南故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之情。同时开展文化知识竞赛,竞赛题目可涵盖老子文化、汉字艺术、茶文化、武术武学文化、黄河文化等。通过本土传统文化比赛使广大学生感受到中原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起到“以赛促教”的作用,增进学生们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三)支持大学生“走出去”
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要领悟与体会其重要意义及所赋予时代内涵,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河南省教育和文化等部门应定期举办中外交流文化节,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用英语讲述河南故事,传播河南文化精神。同时,可利用各类中外交流等项目计划,支持高校学生对本土文化等进行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性会议等活动,架起河南文化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四)培养翻译人才
文化对外传播离不开翻译,翻译对于文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河南省高素质、专业化的中译外人才严重匮乏,在文化翻译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问题,如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文化滥译误译等。高端翻译人才不仅需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良好的河南文化知识素养背景,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汉语功底,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具有丰富的翻译经历。因此河南高校应引进能力强、专业精的翻译教师,在有能力开展翻译课的高校大力开展翻译课程,培养翻译人才,突破河南文化资源“走出去”的主要瓶颈。
四、结语
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河南故事,首先应该唤起高校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自觉,使其逐步建立起文化自信,在未来的国际交往中强有力地发出中国声音。河南应积极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大河南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的力度与广度,提升中原文化的软实力,进而助力“一带一路”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王景云.全球化视野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探究[J].教育探索,2008(06):9-10.
[2]叶小文.中国文化“走出去”[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
[3]王秋莲.高校育人过程中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1):44-47.
[4]许智银.河南文化资源整合与对外传播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02):30-34.
[5]陈争峰,郑沛,刘楠.“一带一路”倡议下陕西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构建与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04):125-133.
[6]本报评论员.铸就中原文化新辉煌[N].河南日报,2017-11-19(001).
【本文系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人文社科类)“《围城》中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No.07)、河南省教育厅202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近代外国人在河南的活动及其涉豫文献研究”(2020-ZDJH-35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