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颗小桃树》为例看“脑”的课堂教学

2021-02-04 07:52王静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脑科学教学问题

王静

内容摘要:当下,教育已进入第四个阶段:教育与神经交叉阶段,脑科学的知识也正在渗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合理的教学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生活体验、良好的情绪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这些基于“脑”的课堂教学基本策略便于运用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促进我们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

关键词:脑科学 教学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 情绪氛围

一直以来,教育始终是基于经验的活动,虽然人们一直强调教育的科学性,教师的专业性,但其实与之很有很大的距离。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日趋深入,人们对大脑的运作机理有了更多的认识,这给教育也带来了改变的新契机,教育成为一门科学、教师走向专业也有了更加厚实的基础。基于“脑”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建立在严格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以元认知理论为支撑,综合了神经、认知科学的研究以及基于以上研究的有效教学方法,把脑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那么这就让我们不停地去思考哪些基于“脑”的课堂教学基本策略便于运用到我们的语文课堂?

一.合理的教学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我们的语文课堂由一个个问题串成,学生围绕教师的问题展开思考。问题设计得好,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课堂环节也更顺畅;问题设计的不好,学生的思维没有打开、课堂收获的少,教师的思路也容易混乱,课堂那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哪几点呢?

(一)问题具有层次性,循序渐进调动思维

语文课堂由一个个主问题组成,在主问题下面可能还有一个个小问题。我们的主问题设计的难易要有层次,要由浅入深,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当的,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一步步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课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三个主问题: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画出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桃树的语句。

⑵我们刚刚分析语句时发现,文中多处写到“我的小桃树”,作者为什么说是“我的小桃树”?我对小桃树有哪些情感呢?

⑶家里那么多人,为什么就我对小桃树有如此的情感呢?

第一个问题每个孩子看完课文后都会有话说,课堂上孩子们认真地圈划出相关语句,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二个问题梯度有所上升,需要孩子们能够在第一个问题基础上,细细品味作者字里行间的用词,品析出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第三个问题建立在第二个问题之上,又进一步深挖,不仅仅要求学生能明白我对小桃树有哪些情感,还要能继续深挖为什么会这样?这里面其实是作者在托物言志,这就要求学生的思维能由现象看到本质,能由浅入深,能够想到想到这一层面,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二)问题具有契机性,及时点亮学生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才能使教学灵活有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突破点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提得要有代表性,能突出重点。在学生思维受阻的時侯,在学生的学习出现盲区或者思维出现阻碍时,教师要及时以问题加以引导启发。比如:

师:家里那么多人,为什么就我对小桃树有如此的情感呢?

生: 因为小桃树里寄托着我对奶奶的情感。

生:因为小桃树里有我的梦想。

这个时候孩子以为自己已经回答完整、全面了,教师及时补充如下背景资料:

贾平凹自传《在乡间十九年》。贾平凹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土生土长,生活贫苦。天地狭小,孤陋寡闻,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不久,文化革命就开始,在当时社会极左路线的重压下,他遭受了种种不幸,但像小桃树一样,他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师继续追问:还有可能是什么呢?

这时候孩子的思维得到及时的点亮,将文中的小桃树与现实中的作者自己联系起来,将作者对文中小桃树的描述与作者的现实联系起来,想到作者说小桃树长得不是地方,就暗示作者自己从小就生在荒僻落后的小山村;说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暗示作者从小生活在小山村里孤陋寡闻,直到进城上学,才知道山外的天地如此广阔;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的摧残,暗示我国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危害青年的成长;写风雨中的小桃树仍保留着一个欲绽的嫩红的花苞,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来的,这就暗示即使在那动乱的年代,作者心头的希望也没有熄灭,还坚信经过自己的顽强奋斗,定会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于是很自然地明白了这是作者在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学生思维受阻的时侯,教师要及时以问题加以引导启发,让学生思维向更深处翱翔。

二.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生活体验

语文课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学习体验活动,根据学生现状设计教学,将课堂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生活体验,从文章中找到生活中的影子,在生活中找到文章中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兴趣,提高共情能力,形成情感体验。

在课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师:作家贾平凹历尽坎坷,时代创伤,却不掩生命的阳光!一棵小桃树让他追梦的信心倍增,斗志昂扬。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类似的情感体验呢?请同学们动笔写一写。

课堂上,这个问题一出来,很多同学就回答道:“没有”,更别说动笔写一写了,我想通过联系学生实习生活体验,来提高学生课堂兴趣,并且将自身与课堂建立联系,但是的确,这个问题初一的学生还没有意识,他们的人生经历有限,并且他们的共情能力还欠缺。于是,联想学生实际生活,我让学生将生活与文本结合起来,形成情感体验。

师:作家贾平凹历尽坎坷,时代创伤,却不掩生命的阳光!一棵小桃树让他追梦的信心倍增,斗志昂扬。大自然是一本无字之书,她给予了我们很多深刻的启迪,在你成长的路上,有没有一种植物在你心中停留,为什么呢?请动笔写一写画一画。如果没有,那么学习了本课,你的心间长出了怎样的小桃树呢?请同学们动笔写一写,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这个问题将文中的“小桃树”与孩子们联系起来,“小桃树”也就变成“我们的小桃树”了。即使孩子们没有与作者相似的生活经历,学完课文后他们也有话说,有所收获。并且也可以知识迁移,思考有没有有一株在自己心中停留的植物,为什么?课堂上孩子们有的动笔画了“兰花”,并配文“气质如兰”,有的画了“竹子”,配文“谦谦君子”,积极地跟大家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以及绘图的原因。孩子们积极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在生活中找寻文中的影子,并且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堂兴趣极大地提高,潜移默化中共情能力也在提高。

语文与实际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我们需要将学生的实习生活与文本建立联系,调动生活体验,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第一、把握这些切入点,切不可为了联系实习生活而联系,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究竟有没有这样的情感体验;第二、实际现象和生活细节都需要学生在课外的时候体验,初中的课外时间较少,生活较为单调,也没有精力去体验生活,更无法去观察生活细节,语文老师可以适当的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类作业,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观察实际现象的兴趣;第三、学会让学生养成每日记录生活的习惯,将每日的趣闻趣事记录下来,做一个有心人,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记录更加了解学生的生活,同时也可以把这些生活琐事与语文的实际教学相结合,使得语文的教学更加生动、真实,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良好的情绪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

研究证明,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呢?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融洽

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首先是一种温馨、舒适的良好学习环境,如果教师进入课堂是沉闷的、压抑的,这种情绪氛围很容易传递给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其次,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人际环境,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课的开始就浸濡在学习的愉悦之中,使学生乐于学习、敢于表现,自觉地、积极地参与交往,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师充分体现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地位,而不是一个权威者的角色,师生关系融洽、平等。最后,教师能够引導学生自我调节学习情绪,较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过程保持愉悦,有成功的感受,学习欲望强烈。

(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合作的能力。

在课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师:合作交流: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加以赏析。

这个问题是我课堂的主问题,后面两个主问题都是建立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之上,但是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让孩子在学习中互爱互助,互相补充,互相质疑,合作双赢;其次这个问题我在前一天预习中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在文中批注出3处来,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这就有助于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全员参与,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话说,在合作中进行彼此之间的成果共享,使学生人人都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这样对培养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也为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营造出一种和谐、积极的交往环境,提供了锻炼的平台。

当下,教育已进入第四个阶段:教育与神经交叉阶段,脑科学的知识也正在渗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合理的教学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生活体验、良好的情绪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这些基于“脑”的课堂教学基本策略便于运用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促进我们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

参考文献

[1]王玉瑶.让脑科学走进中学课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8).

[2]张家军 张佳丽.基于脑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2).

[3]陈一芒.脑科学视域下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8).

[4]李媛.基于脑科学的初中语文汉字教学策略研究 [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

[5]李伟.基于脑科学的语文教学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猜你喜欢
脑科学教学问题
教育与脑科学结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脑科学和教育之间关系密切
中小学脑科学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我国设立首个脑科学本科专业
脑科学研究掀起“全球热”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