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的具有过渡与实践意义的自编杂感集

2021-02-04 07:52黄恩恩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热风鲁迅

黄恩恩

内容摘要:1924年——1926年间是鲁迅“责编自觉”自产生至成熟的重要阶段。“责编自觉”时期下的鲁迅,系统地编撰杂感集。除了具有统领意义的《坟》以外,不得不谈的是《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集》三部自编杂感集。本文通过反观这些作品集的成型面貌,进一步窥探鲁迅哲学思想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热风》 《华盖集》 《华盖集续集》 鲁迅 自编杂感集

1924年——1926年间是鲁迅“责编自觉”自产生至成熟的重要阶段。“责编自觉”时期下的鲁迅,系统地编撰杂感集。除了具有统领意义的《坟》以外,不得不谈的是《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集》三部自编杂感集。本文通过反观这些作品集的成型面貌,进一步窥探鲁迅哲学思想的发展轨迹。

一.具有过渡意义的自编杂感集:《热风》

《热风》系由北新书局在1925年11月出版,相较于《坟》,早了1年4个月,在时间上似乎居首位。不过,但从两者的题记判断,不难品读出《热风》继承“彷徨”的画风并且尝试回答“彷徨”过后应该怎样。试看鲁迅命名杂感集的缘由:

然而,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1]——《题记》(1925年11月3日)

相较于《彷徨》的暧昧与灰色,《热风》相对明朗一些,但其程度不如《坟》。因此,《热风》可以说是具有过渡意义的杂感l集;换而言之,《热风》是自编杂感集的初尝试。

《热风》收录31篇文章。相对于《坟》,《热风》在编纂的过程中加入时间的划分。1918年收录杂感3篇,占总篇数的9.6%;1919年收录杂感13篇,占总篇数的41.9%;1920年没有收录杂感;1921年收录杂感2篇,占总篇数的6.4%;1922年收录杂感11篇,占总篇数的35.4%;1923年没有收录杂感;1924年收录杂感1篇,占总篇数的3.2%。1918年——1919年集中收录刊登在《新青年》“随感录”的篇号文,如《随感录二十五》、《随感录三十九至四十二》、《五十八人心很古》、《六十六 生命的路》等等;另外还有刊登在《晨报副刊》的13篇杂感。《热风》文章的时间跨度为6年,主要体现为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以及“五四运动”退潮等时期。

《热风》所收集整理的篇目,自1918年至1924年,从创作时间跨度上相对于《坟》要短;收編来自《新青年》、《晨报副刊》共41篇,包括1918年~1919年间刊载在《新青年》的27篇及1921年~1924年间刊载在《晨报副刊》的14篇。1918年、1919年间的笔锋沿袭该时间段小说的基调,以“革新”和“复古”为题,阐发鲁迅对新文化运动的怀疑态度。在《<热风>题记》中,他说道,“那时革新运动,表面上却颇有些成功,于是主张革新的也就蓬蓬勃勃,而且有许多还就是在先讥笑,嘲骂《新青年》的人们,但他们却是另起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名目:新文化运动......”[2]。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的始末,作为外部环境促使鲁迅的生命转型期的形成。

《随感录 四十》在探讨女性与爱情的话题时,感慨“但在女性一方面,本来也没有罪,......也只好陪着做一世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这里的“旧账”与《狂人日记》中的“陈年流水簿”是同一意象,也就是说女性与爱情在这个“人心很古”的时代里,也成为“被吃的对象”了。在《随感录 四十二》中,作者紧接着对“旧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如“国粹”、“蛮人的文化”、“自大与好古”,还有对新生事物及进步力量的肯定,有如王富仁评价,“民主性的精华与封建性的糟粕彼此交织,陈腐的东西与健康的因素相互渗透”[3]。

《热风》中除了讨论中国文化层面的精华与糟粕问题,还涉及到对现代人群精神领域的思考。《随感录》部分主要展现现代青年的问题,一方面受“自暴自弃者流”的影响,被“冷笑和暗箭”左右前进步伐;另一方面又如“萤火”一般发光发热,体现激情与活力。再者是展现《随想录 四十》中的“人之子”和“魔鬼”的形象,集中凸显鲁迅所崇尚的“尼采式超人”(笔者注:《随感录 四十六》中作者直接引用尼采的句子),这篇文章补充阐述《狂人日记》的结尾“救救孩子”,实际无药可救。

1921年发表在《晨报副刊》的《智识即罪恶》一文,则进一步阐述鲁迅对上述“虚无哲学”的理解与认识。通过揭露北大哲学系学生朱谦之的《教育上的反智主义》中的所谓“知识是罪恶的原因,为打乱的根源”,抨击现代文坛所谓国学家之流的胡编乱造,从而引发鲁迅之后对“虚无哲学”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在谈到《热风》诞生的始末时,鲁迅曾言:“我的应时的浅薄的文字,也应该置之不顾,一任其消灭的;但几个朋友却以为现状和那时并没有大两样,也还可以存留,给我编辑起来了。这正是我所悲哀的。”[4]所以,相较于《坟》在鲁迅生命中的“小意义”,《热风》更多的体现是过去的“病菌”。换而言之,《热风》在鲁迅责编自觉时期的自编杂感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过渡意义。

二.继续实践中的自编杂感集:《华盖集》和《华盖集续集》

《华盖集》和《华盖集续集》是继《热风》、《坟》以后鲁迅在责编自觉时期自觉主编的杂感集,是鲁迅继续深入实践的产物。

《华盖集》收录32篇文章。较之上文的《坟》、《热风》,《华盖集》收录1925年间的文章,时间跨度为1年,收录的文章相当于《热风》中6年的数量。难怪鲁迅在《题记》中写道,“在一年的尽头的深夜中,整理了这一年所写的杂感,竟比收在《热风》里的整四年中所写的还要多。”[5]其中收录了刊登在《莽原》中的4篇文章,分别是《杂感》、《导师》、《我的“籍”和“贯”》和《补白》。另外还收录了《语丝》、《猛进》等文章。

《华盖集续集》的编纂理路相承《华盖集》。《华盖集续集》收录1926年间的文章,时间跨度为1年,共26篇,相当于《坟》的总数,有收录《语丝》、《莽原》、《猛进》、《民国新报副刊》和《北大学生会周刊》等刊物的文章。

猜你喜欢
热风鲁迅
鲁迅防窃
孔乙己
远红外热风输送系统在煤矿的应用和推广
吹风机的“逆天”用法,你知道吗
阿迅一族
吹一吹,油烟机油污去无踪
浴室迷你暖风机电暖气
香港《热风》事件始末
热风轮
从鲁迅给取名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