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朴
进一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积极发挥职业院校优势,拓展劳动实践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助推劳动教育在地区中小学中深入有效开展。为切实将劳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结合疫情常态化防控需要,我校以实践课程为抓手,融通职普资源服务地区教育事业,开展地区中小学劳动教育“送课到校”服务,助力后疫情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确保劳动教育的连续贯通。
一、融通职普资源,服务基础教育
“送课到校”是结合中小学特色育人目标,精准对接课程需求,提供“课程+师资”的打包定制服务。我校将职业教育的专业资源、优质师资输送至地区各中小学校内,帮助中小学建设校内劳动教育课程、补充师资力量,助推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校建设。
1.促学科融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基地小学阶段劳动教育“送课到校”课程设计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指导纲要》为依据,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进行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分为传统文化、科技创新、职业体验三大类别六个实践项目,涵盖七个小学劳动技术科目,涉及四个传统工艺技术。课程设置既体现了技术元素的生活化应用,又结合了疫情时期新兴职业的时代更迭,也突出了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人文情怀。
2.促学科实践,助力中高考改革
为促进实践活动与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借助“指挥棒”助力中高考改革,基地设计的初中学段课程以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托动学科感悟,增强学科的生活化、实用化,提升育人实效性。按照初中课程建设的要求,整合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助力重考改革,着力打造学科融合新思想、新形式。以学科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渗透、学习过程的共同特征和学科素养的相互关联为依据,设置了电子与控制、数据与信息、结构域机械、自然与环境四个类别的实践活动,内容包含前沿科技领域和人文历史领域,渗透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水平。课程以实验探究、实践体验为主,实践性强、参与度高,可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二、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实践育人
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立德于心,外化于行
基地劳动教育课程承担着完善学生道德和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使命,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厘清知识,掌握方法,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形成并发展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同时,加强劳动实践中的价值引领、习惯塑造、品质养成,将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贯穿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注重技术素养的培育,让学生领悟劳动意义,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精神品质。
2.立德树人,知行合一
实践是培养人的主要途径,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以致用。为了践行劳动教育,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在“送课到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和实践精神,着力培养学生融会贯通、跨学科整合的能力。基于项目式教学方法,创新开展主题式劳动实践活动,通过项目研究、项目实施的基本方法,由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以项目问题的生成、探究、解决、运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
三、丰富职业体验,助推个人成长
发挥职业院校优势,构建多类别职业启蒙教育课程,为学生了解社会搭建桥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职业,感知职业魅力,树立职业理想,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在小学阶段开展职业体验课程,不仅仅在于培养小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期望,还在于萌发学生尊重劳动的意识,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不同的职业,感受不同职业的劳苦艰辛,进而主动思考不同的职业是如何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兴趣专长,形成初步的职业启蒙和积极的职业观念及工作态度,并懂得每一份职业都值得尊重。
四、助力后疫情时期,劳动教育连续贯通
我校成立地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已有六个年头,在发展变革中,基地形成了“一种价值精神”、“五大领域课程”和“七个综合模块”共同建成而成的三维立体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由劳动价值观为统领,纵向上分为自然领域、社会领域、生活领域、人文领域和科学领域五大领域课程;横向上设置农事劳动、劳动技术、职业素养、科技创新、传统文化、生命拓展和主题教育七个模块课程,形成了多元、多维、多向、多样的三维立体式课程新体系。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地区大中小全学段,做到了跨学段课程设置前后衔接,教学目标层层深入,教学内容螺旋上升,评价体系互有呼应,形成连续、完整、顺畅的劳动育人课程体系。
面对疫情带来的不断变化,我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突破,针对后疫情时代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明确新思路、找准新方法、创造新优势、实现新突破,多维开展,整体联动,选择“送课到校”新形式,确保学生勞动教育的连续贯通,劳动育人、实践育人成果的延续。课程设置上各学段劳动教育纵向进阶,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课程设置有效衔接、和谐过渡,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为职业做准备,以提升劳动教育的连贯性和实际获得感,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