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爽
作者单位: 121200 辽宁省凌海市人民医院儿科
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呼吸性病症,其主要是因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所致,多为亚急性起病。临床上,该病症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头痛及麻疹等[1-2]。有研究显示,该病症的发病群体、临床表现与患者的年龄相关,年龄越小,该病症的临床症状则越不典型[3-4]。目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诱发因素仍不明确,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其主要以对症治疗及抗感染等为主[5]。临床上对于该病症主要使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本研究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采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8年12月凌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268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4例。观察组男72例,女62例,年龄1~10(5.78±3.42)岁;对照组男85例,女49例,年龄1~13(6.94±4.22)岁。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对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家长均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进行审核通过并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指标:(1)患儿均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且剧烈咳嗽;(2)患儿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其肺部情况符合该病症标准;(3)对患儿进行血液检查示白细胞水平升高,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长,且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者;(4)对患儿进行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治疗后,无任何疗效;(5)检测患儿抗体滴度明显在10 mIU/ml以下;(6)通过MP-IgM检测,其呈现出阳性者。排除标准:(1)有呼吸道感染患儿;(2)2 d内使用过抗生素治疗患儿;(3)出现意识障碍患儿。
1.3 治疗方法 2组入院后均实施止咳、化痰及退热等综合性治疗,若出现缺氧情况,可给予患儿鼻导管吸氧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牡丹江宇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3023624)儿童按体质量20~30 mg·kg-1·d-1静脉滴注,每天分2~3次滴注,连续治疗7 d。观察组运用阿奇霉素治疗,先选择阿奇霉素注射液(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20010606)4 mg/kg静脉滴注,静脉滴注3 d后可改为阿奇霉素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60167)10 mg/kg口服,每天1次,需连续服用7 d药物。
1.4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及退热时间;(3)比较2组治疗后免疫指标,主要为免疫球蛋白A(IgA)、IgM、IgG、CD4+、CD8+;(4)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腹痛、皮疹以及呕吐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患儿治疗后其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彻底消失,在进行影像检查后,其肺部:阴影消失,且进行抗原检测后显示肺炎支原体完全清除;有效:患儿治疗后其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在进行影像检查后,其肺部阴影情况明显缩小,且进行抗原检测后显示肺炎支原体有所下降;无效:患儿治疗后其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通过影像及抗原检测后病情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1%,高于对照组的92.54%(χ2=4.169,P=0.041)。见表1。
表3 2组患儿治疗后免疫指标比较
表1 2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3 免疫指标比较 治疗7 d后,观察组IgA、IgM、IgG、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2.4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腹痛、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99%,低于对照组的13.43%(χ2=7.232,P=0.007)。见表4。
表4 2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例(%)]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为可独立存在的一种微生物,其无任何壁细胞,可通过呼吸道实现传播效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在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其中秋季与冬季发病率相对较高[6-7]。患儿大多数为亚急性发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及咽喉疼痛等。该疾病若未及时进行治疗,易使患儿肺部外气管受到损害,大多数表现为消化、泌尿及心血管等系统遭受损伤,严重者会造成神经系统损伤,严重威胁患儿健康和生命安全[8-9]。目前,因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诱发因素尚未明确,无法根据具体的因素进行治疗,临床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10]。
红霉素为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其通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等病症,其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如葡萄球菌和绿色链球菌等。但该药物长时间应用易产生耐药性,引发腹痛、呕吐等不良反应,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阿奇霉素同样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其为新型大环内酯类,通常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治疗,该药物渗透性较强,对支原体的抗菌活性较强,在进行静脉滴注后,该药物可快速进入到炎性组织中,且相对集中,药效发挥迅速;该药物半衰期较长,最长时间可保持在72 h左右。鉴于此,该药物对于此疾病的治疗不仅具有药效长、疗程短等特点,其在患儿的体内进行代谢时,无需色素P450的参与,有效减轻该药物对消化道及机体各脏器的损害,提高机体免疫力,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IgA、IgM、IgG、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免疫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痛、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相比,可发现阿奇霉素在代谢的过程中无需患儿体内的细胞色素进行参与,对脏器造成的影响较轻,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性较高。因此,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选择阿奇霉素不仅治疗总有效率高,还可增强患儿的免疫能力,促进其机体快速康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的安全性得以保证。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治疗时,选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明显好于红霉素,其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增强其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该治疗方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