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信息系统装备一体化保障研究

2021-02-03 10:38胡斌高德智
航空维修与工程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备件信息系统装备

胡斌 高德智

1 大型信息系统装备一体化保障背景

1.1 一体化深度发展的需要

一体化深度发展是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体化深度发展可有效整合一切优质资源,利用先进的科研成果,加快国防事业建设。应当凝聚国家意志,发挥社会主义举国体制的优势,结合深化改革,全面推动一体化深度发展。按照一体化深度发展的思路,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大型信息系统装备一体化保障的机制、体制和运行模式,不断提升大型信息系统装备保障水平和战斗力。

1.2 大型信息系统装备保障的需要

大型信息系统装备是未来作战体系的核心节点,装备需要在复杂电磁環境下执行侦查、信息发送、数据分析等多种作战任务,是联合作战不可缺少的重要装备。大型信息系统装备不同于传统机械化装备,传统保障模式下受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和技术资源的限制,使用用户独立保障难度大,不能完全充分发挥武器装备战斗力。目前,亟需探索一种符合大型信息系统装备特点的创新保障模式。

1.3 集中专业化保障的需要

大型信息系统装备通常包含方位识别、信息传递、数据分析等多个分系统,其系统集成度高、交联关系复杂,各分系统、子系统、整件、部件等由上千家研制单位分工协同、各负其责,由于承研单位较多,前期保障较为分散,保障效能不高,以应召支援为主,现场保障时效性差,且保障工作由科研技术人员兼顾,保障专业化程度低,无法对保障工作进行系统筹划、预先研判,保障效能效益难以保证,迫切需要由“分散式被动型”的传统保障模式转变为“集中式专业化”的一体化保障。

1.4 装备保障资源建设难度大

大型信息系统装备优势能力的生成和维护需要保障资源的有力支持,装备保障活动贯穿装备全生命周期,通常交付成功不等于用户具备保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开发装备专有的保障检测设备,建设保障基础设施,收集和分析包括装备研制和维修保障数据,故障信息库等数据信息,大型信息系统装备的保障资源能力建设周期较长,难度也较大,维护成本高。

2 大型信息系统装备一体化保障具体做法

按照用户主导和一体化保障的发展思路,努力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大型复杂信息系统装备保障特点的一体化保障理论体系,将传统保障方式向一体化保障模式转变,工业部门和装备用户共同完成技术支援、设备支援、维修支援、维护支援、定期巡查、资料改进、软件维护、升级改进等保障工作。大型信息系统装备的保障工作应当坚持由保障武器装备完好率向保障武器装备执行任务成功率转变,由向用户“交付装备”转变为“交付能力”。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点。

2.1 双方共建组织机构,确保工作顺利运行

工业部门与装备用户应当共建一体化保障组织机构,形成以用户为主导的一体化保障管理体系,按职责划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决策层全面领导一体化保障工作开展,管理层具体领导一体化保障工作过程实施,执行层具体负责一体化保障工作贯彻落实。

2.2 建立健全规章体系,确保服务保障规范高效

为规范一体化保障工作,工业部门与用户应当共同制定一体化保障工作规章制度和任务流程,有效规范工作职责、程序和技术要求,并且需要严格执行制度文件,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完善,确保各项保障工作正规有序,进一步提高保障效率。

2.3 探索全新保障模式,提高保障效益

1)建立合同考核保障机制

工业部门与装备用户签订保障合同,用合同标的进行约束,用指标考核作为手段,将战斗力提升设为努力方向。通过高于考核指标不奖,低于考核指标惩罚,倒逼工业部门高度重视装备质量,激发工业部门针对装备可靠性和持续改进深入研究的内在潜力,装备完好率与装备质量可靠性进一步提升。

2)建立总体保障机制

一体化保障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应采取总体单位牵头、各承研单位配合的方式开展工作,总体单位统一规划部署,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对保障过程中保障时效性差、用户满意度低的单位,降低其年度保障经费,促进保障工作顺畅高效地实施。

3)建立现场伴随保障机制

为做好一体化保障工作,应在装备使用现场成立专职专业化的服务保障团队,负责装备服务保障的现场执行等工作。选调专业知识扎实、保障经验丰富的人员常驻保障现场,协助用户完成疑难故障紧急排查、故障件现场抢修、任务数据分析处理、任务保障等工作,实现装备用户和工业部门联合保障,提高保障时效,确保装备性能保持最优状态。

4)建立问题快速处理机制

工业部门的总体单位应定期组织各承研单位技术专家赴保障现场,收集归纳武器装备质量问题,并提出使用建议,装备用户和工业部门双方共同进行督办追踪,开展装备改进工作,解决装备使用问题,完成装备改进。

5)建立器材精确保障机制

工业部门应当结合前期装备故障情况,经过科学合理的计算评估,优化备件储存结构,建立备件保障体系,在大型复杂信息系统装备使用现场建立现场备件库,用于满足日常维修保障对备件的基本需求,在工业部门建立承研单位备件库,用于应急使用。备件库的建立可以确保备件供应的及时性,进一步实现备件的精准保障。

6)建立装备用户能力提升机制

工业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在现有培训基础上,围绕装备用户培训需求,研究制定多方位的深化培训模式。同时,通过工业部门与用户共同对复杂故障深入分析,形成具体的案例,编制大型信息系统装备案例分析手册,并共同开展装备作战使用研究,协助用户完成方案的编制与验证,实现从数据向战斗力的转化,逐步组建起理论基础扎实、维护技术精湛、作战应用能力强的人才队伍,持续提升用户自主保障能力。

2.4 加强武器装备保障基础能力建设

考虑到大型信息系统装备保障和维修的复杂性,应加大装备保障基础能力建设,建设装备检测和维修基地。装备检测和维修基地建设应以现场检测和维修需求为中心,以优化服务保障成本为目标,在必要性和经济性方面进行综合权衡,优化检测和维修体系结构,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分步筹建。

2.5 建设维修仓储和物流

大型信息系统装备的保障和维修过程中涉及的部件和材料较多,科学合理的仓储和物流管理对装备保障维修至关重要,工业部门应当联合装备用户共同建设维修仓储和物流系统,在维修环境中需要对材料类别进行区分保存,保障材料状态准确可用。维修仓储环境和物流系统建设过程中需重点考虑多套设备维修存储能力建设,应基于未来装备维修任务建立仓储和物流保障能力,以保障装备维修材料快速领取,保障装备完好。

3 结论

构建一体化保障体系对于大型信息系统装备保障十分重要。由工业部门建立技术专业、响应迅速的现场保障中心,制定包括预防性保障、触发性保障和周期性保障等完备的保障内容,解决装备用户大型信息系统装备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问题,有效推动工业部门和装备用户要素重组和互通共融,提高用户战斗力。大型信息系统装备一体化保障通过确立保障目标、优化工作流程、制定考核体系、提供全面保障服务,保证武器装备的完好率,提升军事与经济效益,做到双方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实现装备保障方和用户方的“双赢”。

新形势下,大型信息系统装备一体化保障的机制、体制和运行模式可以实现从向用户“交付装备”到“交付能力”的转变,有效提高用户基于战训任务的自主保障能力,破解用户保障难题,提升大型信息系统装备保障水平和战斗力,对其他装备一体化保障模式的转变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常玉. 航材管理发展方向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2012(9):87-89.

[2]崔岩,何海冰,李江. 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建设问题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1(7):115-116,122.

[3]丁国胜,陈栋. 舰载雷达一体化综合保障模式探讨[J]. 信息化研究,2009,35(8):1-4,15.

[4]邹小军. 军地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模式研究[D]. 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

[5]翟明明,赵永朋. 装备军地一体化维修保障探析[J].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5(5):36-38.

作者简介

胡斌,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保障研究工作。

高德智,主要从事保障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备件信息系统装备
港警新装备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基于项目化+翻转的物流信息系统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核电厂生产准备阶段合同SO备件管理分析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年总目次
信息系统管理在社会中的应用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估的研究与实现
论钢铁企业的备件管理方法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