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诸葛亮北伐后孙权才敢称帝

2021-02-03 22:29
新传奇 2021年51期
关键词:曹魏蜀汉江东

孙权作为汉末群雄中的小字辈,威望不著,其家族也起自寒微,不为时人尊重,即使割据一方,原本也很难开基立国。但孙权通过多年努力,对内忧外患应付得当,最终得以称帝建国,堪称三国时代的奇迹。

称帝需解决内忧外患

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四月,东吴击退曹魏三路大军之后,群臣屡屡劝进,但被孙权拒绝。

孙权虽已自建年号,向世人宣称建国之志,但为免遭受魏蜀夹击,在外交上仍与打过大仗的曹丕、刘备同时通使,自然不会在此时称帝,刺激魏蜀。

孙权要想称帝,还需要一些条件,首先就是要在魏蜀之中选边,避免遭受夹击。

转机很快出现,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禅即位,南中诸郡的蛮族与蛮化汉人群起叛乱。诸葛亮为收拾夷陵之战后的烂摊子,急需稳住外部以清除内患。

蜀汉名分上与篡汉的曹魏对立,自然不可能与曹魏结盟,只能寻求与东吴重修旧好。

吴蜀复盟后,孙权不用再以重兵防备蜀汉,得以专力对魏。

外部环境稳定之后,孙权还需要获得江东大族的支持。

夷陵之战中,孙权已经选用吴郡陆氏的陆逊作为吴军主帅,抵抗刘备,与江东大族的关系可以说前进了一大步,但更重要的文臣之首仍未交到江东人士手上。

东吴文臣之首长期是淮泗地区的大名士张昭,孙权建年号后则选用北海孙邵为首任丞相,仍是外来人士。孙邵死后,孙权力拒众人推举的张昭,任命吴郡顾氏的顾雍为丞相。

至此,东吴军政两方面的一号人物都出身江东大族,东吴政权完成了本地化。

称帝也得学“魔法”

内外安定之后,需要考虑的就是称帝的名分问题。

江东孙氏出身寒微,孙坚的父辈和祖辈仅是瓜农,这与出身公族的曹操、具有汉室血脉的刘备相比都相差太远。孙权自己也并无曹操、刘备在士人中的声望,官位也一直不高,难以名正言顺地通过征辟来拉拢高级士人。

虽然通过假意降曹,孙权从曹丕手上捞到了吴王之位,得以建立吴国宗庙和臣僚机构,但想要由吴王之位进位为皇帝,则会担负背叛曹魏的恶名,难以令人心服。从汉朝给的骠骑将军、南昌侯进位皇帝,则蜀汉不可能答应。

最终孙权还是依靠“巫术”来为自己建构合法性。

因为江东相比于中原,汉代文化还很落后,民间更加崇信巫鬼,“天人感应”之类的巫术仍能获得他们的认同。当江东成为本地人的独立王国之后,用本地人崇信的“巫术”来获得本地人支持,以称帝建国,是最合适不过的策略了。

孙权一方面大造祥瑞,另一方面也从典籍中为自己寻找天命的依据,“紫盖黄旗,运在东南”的谶语和《易经》中“帝出乎震(东方)”的卜辞是孙权主要使用的舆论武器。

此外,孙权还大量造神,也扶持佛道二教,利用宗教的力量为自己背书。

如钟山之神蒋侯蒋子文就是孙权册封的。五斗米道虽然在曹魏也能活动,但受到较严格的管束,其分支李家道却可以在东吴自由传教,蓬勃发展,知名道士葛玄尤其得到孙权礼敬。

佛教在魏蜀也被严格限制,孙权却为康僧会、支谦等名僧建造建寺庙等。他任命高僧支谦为博士,令其教导太子孙亮。

诸葛亮北伐促成孙权称帝

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师北伐,揭开魏蜀连年大战的序幕。孙权察觉诸葛亮伐魏的决心,不再担心魏蜀夹击,甚至觉得借此时机称帝有希望得到蜀汉的承认。孙权令鄱阳太守周鲂诈降曹魏,引诱曹魏东线主帅曹休南下接应,曹休率十万大军南下,魏帝曹睿同时令司马懿出江陵、贾逵出东关,三路大军一同伐吴。

吴军在石亭(今安徽桐城境)设伏,孙权亲自为陆逊执鞭牵马以示礼遇。在主动出击方面一向消极的江东大族,因为东吴政权本地化已经完成,为了孙权能够顺利地称帝建国,自己的高官显爵能够确定下来,也都全力以赴。

吴郡陆氏之陆逊、吴郡朱氏之朱桓、钱唐全氏之全琮率数万大军奋战,大破曹休,斩获魏军一万余人,另外两路魏军也狼狈逃走。魏军元气大伤,直到后来的东兴之战才再度组织起大规模对吴的攻势。

孙权乘此春风称帝建国,改元黄龙,以“黄”对应的土德取代汉朝之火德,自比周朝。

蜀汉得到东吴知会,在魏蜀因合法性表述完全矛盾、无法和解的情况下,诸葛亮审时度势,承认孙权称帝并遣使祝贺,孙权担心的魏蜀夹击最终没有发生。东吴正式成为三国之一国,并拥有比魏、蜀两国更长的国祚。

孙权作为汉末群雄中的小字辈,威望不著,其家族也起自寒微,不为时人尊重,即使割据一方,原本也很難开基立国。

但孙权通过多年努力,对内忧外患应付得当,尤其是在军事冒险夺取荆州之后,接连在夷陵之战、三路伐吴两场灭国之战中取得胜利,最终得以称帝建国,堪称三国时代的奇迹。

(《国家人文历史》)

猜你喜欢
曹魏蜀汉江东
耿直的唐云
给人看病的“清洁工”
最可爱的人
不要将就,要讲究
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们力保蜀汉江山30年
刍议曹魏屯田的背景及影响
蜀汉刘禅的治国举措及其成因
魏晋政权的演变与颍川地区士族及人才的发展
曹魏时期禁碑缘由考略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