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莉
摘 要:《教父》是一部深度揭露黑手党内幕,反映美国社会发展的长篇通俗小说,其采用一种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手法对整个故事进行了文本化叙述,后被改编成电影,很好地运用电影艺术来将主人公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叙述。基于此,分析小说影视化改编的发展路径,有助于推动小说影视化改编实现新的发展。
关键词:《教父》;影视化改编;小说影视化
随着影视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影作品以一种迅猛发展的劲头占领着消费市场,成为一种年轻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世界性观影热潮的推动下,电影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作品也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通俗化、自由化的小说能够通过文字语言的叙述来传达思想观念,而电影的艺术化加工能够更好地传播原著小说的内容,赋予小说作品新的时代内涵。《教父》是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在196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描述了1945—1955年意大利移民科利奥尼家族在困境中的挣扎与生存之道。1972年《教父》被改编成同名影视作品,被誉为“男人的圣经”[1]。
一、《教父》的文学艺术特征
《教父》这一通俗小说塑造了维托·唐·柯里昂这一经典人物形象,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小说对新老教父为人处世的准则、办事的方法与态度等进行了详细描写。其中,一代教父充分应用自己的智慧使自己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二代教父本意成为一个模范公民,但是在环境压力的影响下也不得不打破自身的道德准则而在夹缝中生存。可以说,作者是以一种写实性的手法来呈现整个故事。“但是一挨近那张具有魔力的脸、那对可爱的紫罗蓝色的眼睛,他的怒气烟消云散了,他又心慈手软了。”这些语句十分大众化、口语化,增强了小说人物的可信度与真实感。此外,小说中运用了多种类型的行话、委婉语、隐语等,丰富了小说的语言特色。
二、《教父》小说影视化改编的新变化
(一)主角人物的形象刻画更加深刻
在经过导演的提纯化处理以及电影镜头的艺术化加工之后,影视作品可以将主角人物的性格特征、衣着服饰、生活环境用直观的镜头展现出来,使人物特征更加鲜明。例如,影视作品在塑造主人公这个角色的过程中,不仅仅将原著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人物做事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呈现出来,而且着重通过故事性的情节来反映人物个体的思想变化与行为变化。但是在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为了凸显小说作品中主角人物的记忆点,影视作品在塑造主角人物的时候会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极端化处理,也就是对主角人物性格特征的优点与缺点都进行无限放大。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全面化地塑造主角人物冷酷无情的黑帮首领形象,使大众对于影视作品中人物的感知力也更強烈[2]。
(二)故事情节的冲击力更强
电影是一种视觉影像传播手段。由于其镜头存在一定的纪实性特征,电影在国际舞台上具有更为广泛的传播效果。《教父》三部曲的影视化改编作品将情节化的矛盾与冲突无限放大,从而更好地提高了故事性内容的视觉冲击效果。例如,《教父》电影在第二部中主要讲述了主角在面对亲如手足之人的背叛、竞争对手的压榨等多种社会压力的背景下,自我发展、自我提升并在博弈与杀戮过程中获得最终胜利的故事,其结局在一定程度上是较为美满的,但是有着手足相残、妻离子散的悲惨色彩[3]。可以说,该影片主要采用外视角与内视角相结合的手法来进行情节化叙事,并且在叙事的过程放大了多方主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提高了影视作品的冲击力。
(三)提高原著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教父》这部小说作品的影视化改编,在影视语言的加持之下保持了原著的特色而又超越了原著。比如,小说作品的核心思想便是基于梦想破灭的现实而体现出人道主义色彩。比如,作者在塑造教父这个角色的过程中,更多地呈现了其性格的两面性,不仅描述了其作为黑社会首领凶狠一面,同时描述了其作为父亲亲和又富有责任心的一面[4]。影视作品可以利用镜头从多个角度来塑造主角,并且利用布景与剪辑来构造画面空间,最终在通过音乐配乐构建出了一个比小说作品更为立体化的世界,强化故事的戏剧张力,更好地引起了受众的共鸣,同时提高了原著作品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三、从《教父》看小说的影视化改编发展路径
(一)尽量遵循原著核心,提高原著的教育意义
作为里程碑式的巨著,《教父》这部小说作品在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将自身定位为成长剧情片。其中的许多经典台词、段落都给大众带来了一定的启发,并且展现了成熟男人应有的品质。可以说,我国的小说作品在进行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也需要改编电影的创作者尽量遵循原著作品的精神核心,将人物的典型特征呈现于屏幕之上。同时,需要在遵循原著的基础上赋予影片一定的教育意义与价值,也就是通过纪实性的段落与语言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通过角色的性格特征来反映人物个体的思想观念与精神品质,从而更好地提高影视改编作品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二)增强作品的人文价值,关注社会现实
小说可以通过大量的文字叙述来循序渐进地彰显人文内涵,从而通过一种文本化的形式来提高人文价值。但是由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通常只有两个小时,镜头转瞬即逝,很难将大量的人文细节呈现出来。因此,在对小说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创作者需要仔细斟酌原著作品的细节描写,从原著的叙事中选取一个特别的段落进行影视化改编,并且恰当运用特写镜头来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用大远景、长镜头表现环境氛围,将影片的人文内涵用镜头这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传递出来。此外,创作者需要基于一定的社会现实来对小说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从而更好地在塑造主角人物的过程中反映现实。
(三)创新影视叙事模式,采用与时俱进的影视语言
《教父》等影视改编作品在改编的过程中应用了多元化的叙事手法与叙事模式,从而在影视语言的加持下对小说作品进行创新与发展。对此,在对小说进行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在致敬经典的基础上对叙事模式进行创新。例如,运用大量的王国维戏剧思想进行叙事、运用内视角与外视角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叙事等,都能够在应用多元化叙事手法的过程中实现叙事层面的创新与发展。此外,在对小说进行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基于时代的发展,利用先进的影视技术来进行改编。例如,图像恢复技术、三维动画特效技术等新时代技术的应用能够丰富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得影片在原著小说的基础上,创造新一轮的热点话题,引发舆论讨论,从而更好地实现现代化传播。
(四)优化影片摄制团队,基于市场创新影视
这些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原著小说大多早就出现在市场当中,大众对其已产生喜爱或者不喜爱的认知。而在如今这个粉丝经济盛行的时代,一部艺术作品如果失去了受众的支持,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因此,对小说进行影视化改编需要导演积极地了解原著小说粉丝的需求与想法,保证改编电影上映的时候能够获得一个良好的口碑。同时,需要优化影视拍摄的团队,对原著小说的人物、情节、故事等进行细致把控,做好脚本策划、影片拍摄、后期剪辑等一系列的影片制作工序,并且着重对镜头景别的选取、场面的调度、色彩色调的处理、转场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不断的优化,精益求精,从而不断地丰富影视作品的镜头语言,加强对主角人物的塑造,用优质的影视作品来回馈社会大众。
综上所述,小说与电影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表达方式,都能够对故事化的情节进行完整的呈现,但是在叙事方式与表达方式等方面仍旧存在一定的差异,能够给大众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教父》这部由小说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便是在遵循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与创作,赋予了经典小说以新的时代魅力。我国在对小说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教父》的改编经验,增强影视作品的视觉表现力与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欣.关于电影《教父》的符号学批评[J].大众文艺,2021(6):136-137.
[2]吴红兵.从《教父》分析复仇小说的心理震撼力[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7):76-77.
[3]苏葆荣.通俗小说《教父》中的黑帮教父及其多元文化意蕴[J].兰州学刊,2017(5):117-128.
[4]张丹墀.展现,重塑与升华:《教父》小说与电影比较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119-120.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