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督鲁:现代化“教父”

2016-07-25 01:29吴越
齐鲁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西太后教父巡抚

吴越

之于袁世凯,山东是其第一次登上权力巅峰前的完美演练场,也是其儿时游历、青年从军之地;之于山东,丁宝桢初兴洋务,袁世凯以及接下来的周馥等人开启了这片土地全面现代化的历程。

保境安民与东南互保

幼年时,袁世凯曾随养父袁保庆宦游济南。1881年10月,22岁的袁世凯前往山东登州,投奔驻防当地的吴长庆,砥砺磨练,纨绔之气逐渐消失,“谦抑自下,颇知向学”,被破格任命为帮办营务处。自此,袁世凯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18年后,羽翼丰满的袁世凯再次以山东巡抚的身份回到山东。

对于山东,袁世凯早有关注。1899年5月,他前往德州一带搞军事演习,看见山东巡抚毓贤的公文居然是饬各营禁习洋操,专练刀矛棍棒。他很气愤,说:“可惜以国家难措之饷,供此班糊涂人任意掷费,不甚愤懑。东抚(山东巡抚毓贤)甚无用,偏而且乱,又甚恶洋操。”7月他上《强敌构衅侵权亟宜防范折》讲山东问题。12月,清政府终于将毓贤调离,命40岁的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仍旧节制武卫右军。

1900年3月,政府实授袁世凯为山东巡抚。抚鲁三年,实际不足二年。后世熟知的是,这期间,袁世凯强力镇压义和团。庞大而有序的新政,在动乱和之后短暂的和平岁月中展开,这才是其督鲁期间最大的功绩。

八国联军入侵时,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广总督李鸿章与西方各国策划出一个互不侵犯、互保安全的东南互保同盟。袁世凯自然加入了,事后跟属僚说:“此次变乱,各督抚中如无我辈四人搘柱,国事尚可问乎?”

在山东,一有教案,袁就严肃处理,并且派出军队切实保护教士,对于教民,也是不分中外一体保护。在其护卫下,义和团的首发地山东居然成了洋人的避难地,山东全省没有一个洋人遇害。

1900年12月,八国联军打到了直隶南部,相邻山东各县纷纷告警。袁世凯给德国驻京公使打招呼,要求不要进入山东地界。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回复,袁让各县打造山东界牌到处竖立。联军一看到山东界牌或者墙壁上书有“此山东境”字样,便立马掉头,不加进犯。这一切,让山东绅民齐声感颂,用李鸿章的话来讲,那是“幽蓟云扰,而齐鲁风澄”。

此时,济南成为电讯中心,形成为中央与地方文报的枢纽。中央的文报,人力送到济南,改用电报发到各地。各地方督抚的紧急奏报,电传到山东,由山东抄缮,派人力送到北京,帝、后出逃后沿途寻找行在送达。

8月14日,京师沦陷,帝、后仓皇出逃,地方督抚大员全都得不到准确消息。袁世凯以地近京畿之便,派遣人员探寻到车驾踪迹后立即调出山东库存官银并截下外省运京过境的银两共二十六万余两,运送在逃的西太后。随即,又进秋贡。这是地方督抚第一宗对出逃朝廷的供给。

自此,袁世凯真正建立起政治威信“清内匪以安民生,慎外交以敦睦谊”,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

具有世界眼光的“袁省长”

袁世凯是清末新政的倡导者和力行者,有其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山东,是其最早的试验场。

1901年1月29日,西太后接受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的奏请,颁布实行新政的长篇上谕,命各督限期复命改革主张。4月,袁世凯首先复奏,提出了“崇实学”“增实课”等十条改革意见。他指出,中国现在民族危机严重,兴建学校,储备人才,刻不容缓,并立即着手创办山东大学,作为改革的实行。8月2日,光绪皇帝发布谕旨:“人才为政事之本。作育人才,端在修明学术。……着各省督抚、学政、切实通饬,认真兴办。”

袁世凯及时的站队和身体力行,对新政的开启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与几年前戊戌变法时对康有为等读书人的警惕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新一轮地方督抚和中央政府全力推行的新政,避免了夭折的命运。

如今,作为山东新政“试金石”的最高学府的山东大学,依然是这个省的标志。

1901年夏天,美国人阿瑟·布朗来到济南,拜访袁世凯。布朗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他很快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他42岁,中等个头,身体壮实,脸庞刚毅,眼神明亮而率直,气度非凡,我想他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引人侧目。”

令布朗颇为诧异的是,不谙英文、从未离开过亚洲的袁世凯竟然对美国的情况那么熟悉。他谈起了准备出版日报、设立一所军事院校与一所文科院校的计划:将给山东省下辖的108个县分配名额,每个县必须至少选派两名学生进入军事院校和文科院校,他要锻炼这些学生的智力和体格,使他们在毕业的时候把在新学堂里获得的“启发与学识”带回自己的老家,再以这些毕业生为骨干,向每个县普及现代知识。

布朗说:“他雄心勃勃地希望以一己之力教化其治下的3800万民众。他还设想了新学堂的外语教学问题,他认为英语、法语、德语的课程都不可缺少,考虑到在山东东部地区有为数众多的德国居民,德语应该成为山东学堂最重视的实用外语。”

作为具有世界眼光的一省之长,又有北洋军这一庞大的武装,袁世凯受到盘踞山东沿海的英德等国的推崇,双方交往颇多,且以平等的姿态对接。与狭隘民族主义者毓贤完全不同,袁世凯能够正确看待滚滚而来的现代文明,并悉心接纳,造福一方。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病死,遗下直督北洋大臣要缺。周馥电奏回銮途中的西太后,西太后电旨:鲁抚袁世凯署直督、北洋大臣,接替李鸿章。

之后,一场自上而下的新政在全国展开,袁世凯成为中流砥柱。在当时西方人眼中,袁世凯是李鸿章的最佳继承人,他“一直负责推动整个大清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少数可以左右李鸿章之后的政局、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政治人物。

离开山东后,袁世凯的行动依旧关乎山东命运。1902年,他与当时的山东巡抚周馥联名上书,奏请济南、周村、潍县开埠;此后,袁世凯等人又先后多次就开埠经费事宜联名上折,请求清政府的财政支持,经过4年多的交涉,从国库中共支取三十九万一千五百两白银,是此前所开各埠中最多的。

1904年,济南开埠,成为山东现代化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一座城市的彻底革新,成就了历史的涅槃。济南开埠的意义,我们以前已多次谈到,它不仅是一个民族自我觉醒的标志,也是加入资本世界,和国际接轨的全面展开。

作为山东现代化的“教父”级人物,袁世凯以及接下来的周馥、杨士骧等几届巡抚,值得后世尊敬。

猜你喜欢
西太后教父巡抚
一字一师
清末日本《西太后传》一书所塑造的慈禧太后形象及其影响
苏宁教父 张近东
遥远的道德箴言
教父
西太后的司机
西太后的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