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丽琼 冀云鹏 周雪原 郭志远 王杰 李灵 侯丽青 侯东霞 王晓华 冀小平
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是一种可引起多种疾病的病原体,常见的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致肠病变人孤儿病毒(简称埃可病毒,enterocytopath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及新型肠道病毒,共106个血清型[1]。EV感染可引起手足口病、心肌炎、呼吸道感染等多种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无菌性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症状甚至死亡[2]。EV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人是其唯一的自然宿主,病毒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而传播扩散。在感染者的咽部和肠道中有病毒存在,从粪便中病毒的排出时间可持续数周[3]。为了解呼和浩特市EV感染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本文对内蒙古妇幼保健院2017年收入儿内科治疗的有EV感染指征的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对象:选取内蒙古妇幼保健院2017年1~12月儿内科病房住院的所有发热,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咳嗽等有EV感染指征的患儿,共719例,其中男382例,女337例,男女比例113:100,年龄范围为40天至9岁。
2.标本采集及处理:患儿入院3日内采集粪便标本,样本采集量为5~8 克/份,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盖紧管盖封闭,以防干燥变质,并送达实验室低温冷冻保存。采用上海之江试剂盒提取病毒RN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3.临床资料:记录患儿的病程、体温、咳嗽、腹泻、呕吐、皮疹、嗜睡、惊跳、心肌损害情况。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儿童EV感染病原分布:EV检出率为7.8%(56/719),其中前三位的分别是埃可病毒30型(E30)占26.8%(15/56),肠道病毒71型(EV71)占21.4%(12/56)以及柯萨奇病毒16型(CA16)占16.1%(9/56),其他肠道病毒(通用型)占35.7%(20/56)。
2.季节分布:儿童粪便标本在2017年4月—12月均有肠道病毒检出,7月份检出率开始上升,8—10月为检出高峰期,11月下降,1—3月未检出肠道病毒阳性患儿。发病高峰为8—10月(见图1),与其他月份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见图2)。
3.性别分布:56例EV阳性患儿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男女比例为133:100,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年龄分布:EV阳性患儿年龄最小为40天,最大为9岁,平均年龄为(6.0±3.0)岁。其中不满1岁患儿12例(21.4%),1≤年龄<3岁患儿7例(12.5%),3≤年龄<5岁患儿11例(19.6%),5≤年龄<7岁患儿22例(占39.2%),7≤年龄≤9岁患儿4例(7.1%),发病高峰年龄为5≤年龄<7岁。
5. 患儿初诊症状:腹泻患儿占57.1%(32/56);呕吐患儿占48.3%(27/56);发热病例占46.4%(26/56),其中体温大于38.5℃的患儿占57.7%(15/26);神经系统症状(惊跳、嗜睡等)的患儿占21.4%(12/56);呼吸系统症状(咳嗽等)的患儿占16%(9/56);皮疹患儿占5.3%(3/56),详见表1。
图1 EV感染的季节分布
注:*P<0.05,****P<0.01
表1 56例EV感染患儿临床症状
6.入院3 d后临床症状:腹泻患儿占53.6%(30/56);呕吐患儿占58.9%(33/56);发热患儿占57.1%(32/56);神经系统并发症(惊跳、嗜睡等)患儿占21.4%(12/56);呼吸系统并发症(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患儿占25%(14/56);皮疹患儿占8.9%(5/56);心肌损害(心电图心肌缺血等)患儿占21.4%(12/56)。与初诊时症状比较,入院3 d后心肌损害发生率高于初诊时(P<0.05),详见表1。
1. E30、CA16和EV71是本地区主要的肠道感染病毒:近年来EV感染引起全国各地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最常见的病毒类型是EV71和CA16。此外,E30是引发病毒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是目前病毒性脑炎的第一病原体[1]。河南省引起病毒性脑炎的肠道病毒主要是E30和E6[2],2016年大同市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首要病原体是CA16[3],甘肃省2013—2017年间省内EV感染流行病原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其次是CA16和EV71[4];2014—2016年间大连地区EV阳性的患儿中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比例在逐年增高[5];北京地区2010—2012年间EV阳性标本中EV71和CA16所占比例最高,但自2013年以来,非EV71和CA16的其他型别EV病原增多[6]。本研究中EV感染率为7.8%,其中E30感染占26.8%,EV71感染12占21.4%,CA16感染占16.1%,其他肠道病毒(通用型)检出率35.7%。表明呼和浩特地区EV感染的优势病原是其他型别的肠道病毒,其次为E30,呼和浩特地区病原流行具有区域特异性。这些研究说明,目前呼和浩特E30、EV71和CA16是儿童EV感染的首要病原体,但其他型别EV感染也在增多,未来其他肠道病毒可能代替E30、EV71和CA16成为儿童EV感染的首要病原。病原的这种流性特征,可能与人群对不同型别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水平、病毒活跃程度、当地气候、空气湿度及卫生条件等有关。目前国内对EV感染的病原监测主要聚焦在E30、CA16和EV71,随着其他病毒感染增多,EV感染的病原监测工作也需要适当做出调整。
2. EV感染具有季节性,夏秋季高发:EV流行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可有散发病例,但流行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科病房在2006年夏季曾发生肠道病毒医院感染暴发流行[7]。2011年—2014年某沿海地区由CA16、EV71所致的手足口病在9—11月份暴发流行[8]。2017年大同市儿童EV感染在夏秋季暴发流行[9]。本组资料显示呼和浩特市儿童EV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8—10月为发病高峰月份,比南方地区提前了一个月。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南北方不同的地理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及宿主免疫力情况有所差别造成的。由此表明EV感染会随着地理环境、季节、年龄、宿主等因素有较大差别。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判断呼和浩特市周边EV感染导致的流行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此外,EV感染患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0~5岁[7],与本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显示大于6岁的儿童仅占7.1%。
3. 儿童EV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呕吐,部分患儿出现其他并发症:肠道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也可通过上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其他途径还包括手、水、食物等污染物。EV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EV71、CA16以发热、皮疹多见,儿童EV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呕吐、嗜睡、肺炎等,病程和热程都较长,体温可高于38.5℃,可持续3天以上[9];皮疹多在发病后3~5 d内出现,部分病例可出现多系统损害,如消化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等[10]。本研究显示,儿童EV感染初期症状与感冒有些类似,以发热等为主要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一些代偿性表现,如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等。本组资料中,患儿初诊时未发现有心肌损害患者,而在入院治疗3 d后部分患儿出现心肌损害,可能是由于在疾病早期病毒释放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进而侵入心肌使心肌受损,或者由于病毒随血液循环进入心肌进行增殖,进而引起心肌受损。有研究表明,该病毒不仅可引起心肌损害,也会引起暴发性心肌炎进而死亡[12]。本组56例患者中未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由此说明,在疾病早期加强对心肌损害患儿的监测与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4. 总结:本研究通过研究内蒙古地区EV感染儿童病例,总结了E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高发病毒、病毒爆发时期以及感染后并发症特点,为预防EV病毒感染提供了重要的科研数据和临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