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肝转移MSCT三期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探讨*

2021-02-02 12:22芜湖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安徽芜湖241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肠系膜三维重建结肠

1.芜湖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安徽 芜湖 241000)

2.芜湖市中医医院医学肿瘤科(安徽 芜湖 241000)

苏 萱1,* 方长海1 陈 华2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高死亡率、发病率的特征[1],且目前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仍逐年上升[2]。结直肠癌患者中约50%会发生同时或异时肝转移,这主要是由于肠系膜静脉血流回流入肝,也是患者死亡原因之一[3-4]。因此,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对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极为关键[5]。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是临床上检查结直肠癌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它可以显示远处器官的转移情况,还能判断结直肠癌浸润的深度和范围[6]。目前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中应用逐渐增多。本研究对结直肠癌肝转移MSCT三期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38~90岁,平均年龄(62.93±12.94)岁。原发病灶发现时间和发现转移灶距离为0~14年,平均时间是(2.7±0.8)年。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确诊;未进行放疗、化疗者;临床资料完整,无丢失或缺损。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血管疾病者;心、脑、肝、肾功能异常者;全身多处转移者;合并CT检查禁忌症者。

1.2 方法 检查仪器:西门子炫速双源CT和GE双排螺旋CT。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参数:管电压为 120kV,管电流250mA,扫描层厚为5mm,螺距为1.0,扫描视野为14~16cm。平扫+增强扫描。造影剂为碘海醇,注射剂量80mL,注射速率:3.5mL/s ;动态增强扫描各期延迟时间:动脉期30s、静脉期60s、平衡期120s。扫描完成后在相应CT工作站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

1.3 观察指标 CT图像由2名高年资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重点观察原发病灶位置、直径、转移灶密度、强化程度等影像学征象,获取一致意见。意见出现分歧时,通过协商获取一致意见。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结直肠癌原发病灶分布情况 共75例病例,原发病灶位于左侧55例,右侧20例。癌肿位于升结肠9例,横结肠10例,降结肠9例,乙状结肠16例,直乙交界处5例,盲肠5例,直肠21例。

2.2 肠系膜下静脉解剖位置 CT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者27例,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的患者有31例,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者17例。

2.3 结直肠癌肝内转移灶的CT影像学表现特征 7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共发现320个转移病灶。其中肝内多发转移病灶有50例,肝内单发转移病灶25例。经CT平扫发现41个高密度灶,19个等密度灶,260个低密度灶,边缘都较清晰。CT增强扫描后,动脉期瘤体无明显强化。边缘环形强化灶有179个,占55.94%;结节状强化灶102个,占31.88%;强化不规则39个,占12.19%。以静脉期检出最多,共检出298个(93.13%)。经MSCT明确诊断279个(87.19%)。

2.4 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分布情况 由表1可知,原发病灶位置:右侧25例,左侧50例。左侧结肠中肝内转移灶数:左叶99个(52.38%),右叶90个(47.62%),比较无差异(χ2=0.857,P=0.335);右侧有131个肝内转移灶数,其中左叶有42个,占32.06%,右叶有89个,占67.94%,比较有差异(χ2=33.725,P=0.000)。

2.5 典型病例分析 患者男,78岁,诊断为结肠癌并肝转移(图1)。 CT显示肝脏多发异常低强化灶,乙状结肠远端和直肠近端较长节段壁环形增厚,周围软组织炎性线条并淋巴结肿大。

表1 左右结直肠癌肝内转移灶分布比较[n(%)]

图1 典型病例影像图

3 讨 论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二位。多好发于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0%。其中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最为多见。肝脏是结直肠癌主要转移的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生存率极低,5年的生存率仅只有26%~50%,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对于肿瘤进行筛查和随访,临床医学上常采用MSCT的常规扫描,其对检测细小病灶的敏感性不如磁共振成像[7]。但是MSCT的扫描速度快,时间短,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患者胸腔、腹部及盆腔的影像学资料,且与核磁共振检查相比,费用较低[8]。

通过MSCT平扫结直肠癌患者,可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不同密度的病灶,以低密度病灶为主,边缘清晰[9-10]。临床上典型的结肠癌肝转移瘤能够通过MSCT增强扫描表现出的特征诊断出来,但是对于1cm以下的微小病灶和MSCT增强扫描时表现不明显的病灶诊断较困难,所以仍需要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诊[11-12]。以往研究认为MSCT增强中以静脉期肝转移瘤的检出率最高。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期检出的病灶要高于动脉期和平衡期,共检出病灶298个,检出率为93.13%,与文献报道相似[13-14]。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CT扫描,原发病灶位于右侧结肠的患者,其肝内转移病灶以右侧为主,占67.94%;左侧结肠者其肝内转移病灶在肝左、肝右叶分布无明显差异,分别占52.38%和47.62%。以往研究发现这与门静脉血液回流有关[15]。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者,转移瘤病灶主要位于肝右叶;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者,转移瘤病灶主要位于肝左叶;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交汇者,转移瘤病灶被随机分布于肝左、右叶。本研究7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CT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的患者有27例,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的患者有31例,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的患者有17 例。

综上所述,MSCT动态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率,为临床医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猜你喜欢
肠系膜三维重建结肠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意义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迭加协议与建模制图技术
无人机影像在文物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光编码技术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应用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