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四川 内江 641001)
2.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四川 内江 641000)
何 燕1,* 钟 捷2 杨小娟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冠心病发病率呈大幅度增长,同时逐渐年轻化,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狭窄与心肌缺血相关性参与临床治疗的重要过程[1-2]。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是临床常见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方法[3]。CT首过灌注成像检查心肌缺血主要是通过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原图评估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心脏心肌灌注状态,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4-5]。目前国内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DCG联合CT首过灌注成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诊断疑似冠心病患者102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4.21±8.53)岁;高血压39例,高血脂33例,糖尿病17例,吸烟史17例。经我院伦理会审核并通过。
纳入标准:患者经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无严重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患有恶性肿瘤;患者患有肝、肾、肺等严重损伤;患者碘对比剂过敏;患者依从性较差。
1.2 方法 DCG检查:患者检查前禁止使用β-R阻滞剂、洋地黄等药物,避免影响检查结果。DCG分析系统记录1d心电图,患者禁止剧烈运动,降低电子产品的使用率,以免干扰仪器,及时记录患者心绞痛、胸闷等症状。诊断标准:ST段比等电位线基线下移≥0.1mV,时间连续≥1min,连续发作两次时间间隔超过1min。
CCTA检查:采用飞利浦25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当心率超过70次/min,于检查前30min口服95mg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47.5mg/7片/4板,国药准字J20150044 )调控心率低于70次/min。管电压120kV,管电流800mAs,螺距0.5,重组层厚0.625 mm,机架转速0.5s/圈;通过肘前静脉注入60~80mL优维显(370mgI/100mL)与30mL生理盐水,速率5mL/s,屏气10~15s由气管隆突下开始扫描至心脏膈面。诊断标准:将原始数据在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重建左心室短轴、水平长轴及垂直长轴,当收缩期感兴趣区CT值低于周围正常心肌CT值,舒张期感兴趣区心肌CT值与周围正常心肌CT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MPI检查:检查前夜患者禁止进食,前12h停止使用心血管药物。第1天进行负荷试验,在心率达标或发生心绞痛及时静注740MBq99Tcm-MIBI,30min给予脂餐保障肝胆管排出显像剂,1h后采用双探头系统采集SPECT图像,配低能通用型准直器,旋转180°,能窗15%,矩阵64×64,第2天进行静息MPI,配套工作站,重建图像。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17节段法划分。同一心肌节段在两个不同层面断层图像上存在连续2个以上断面呈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则为心肌灌注成像。诊断标准:负荷MPI心肌存在节段性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静息MPI心肌相应节段存在放射性填充,诊断为可逆心肌缺血,反之则为正常;负荷MPI心肌存在节段性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诊断为不可逆心肌缺血。
1.3 统计学方法 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DCG诊断结果分析 102例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52.9%(54/102),其中ST段呈水平型压低38.23%(39/102),ST段呈下斜型压低10.8%(11/102),ST段呈上斜型压低3.9%(4/102)(表1)。
表1 DCG诊断结果分析[n(%)]
2.2 CT首过灌注成像结果分析 102例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63.7%(65/102),其中76个收缩期心肌灌注异常区,包括44个舒张期可逆性灌注填充,26个部分可逆性灌注填充及6个固定性灌注缺损。患者CT首过灌注成像见图1,在基底部室间隔区即前隔壁和下隔壁区域可见灌注缺损区。
图1 CT首过灌注成像图。图2 负荷MPI图像。
2.3 MPI诊断结果分析 102例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59.8%(61/102)。67个心肌灌注异常区,包括58个可逆性灌注减低区与9个固定性灌注缺损区;37个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范围,7个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供血范围,23个为右冠状动脉供血范围。患者MPI诊断影像图见图2,在心脏长轴位及短轴位均未见灌注稀疏或缺损区。
2.4 DCG与CT首过灌注成像结果比较 由表2和表3可知,DCG诊断敏感性70.5%,特异性81.1%,阳性预测值79.6%,阴性预测值62.5%,准确性71.6%,DCG与MPI结果的一致性0.413(P<0.05);CT首过灌注成像诊断敏感性90.2%,特异性83.78%,阳性预测值84.6%,阴性预测值83.8%,准确性84.4%,CT首过灌注成像与MPI结果的一致性0.693(P<0.05)。
表2 DCG与CT首过灌注成像结果比较(例数)
表3 DCG及CT首过灌注成像诊断效能(%)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致死率居第一位,有研究表示,是否存在心肌缺血与冠心病发病率具有显著相关性[6-7]。MPI被作为诊断心肌缺血“金标准”,主要弊端是患者需承受辐射及高额费用[8]。CCTA对心脏及冠状动脉血管解剖学资料能够详细提供,同时能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范围及部位,作为临床首选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已被国际认可,但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不能准确提供心肌缺血[9-11]。目前,临床为提高诊断效率常进行CCTA联合MPI检查,可得到冠状动脉血管解剖学资料,同时能够了解到冠状动脉血管供血心肌缺血情况,但该方法需重复三次,其辐射量对患者危害较大,过程复杂,患者需承受沉重经济负担[12-14]。基于此,探寻简便高效检查冠心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心脏收缩期时,心内膜下毛细血管阻力伴随冠状动脉狭窄逐渐上升,减少微血管血容量,造成供血心肌出现缺血坏死[15]。CT首过灌注成像与上述相同,经处理CCTA原始数据进行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时心肌灌注状态评估,进而诊断心肌缺血[16]。DCG具有简单、无创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助于及早发现短暂心肌缺血,详细记录心肌缺血发作情况,特别在诊断早期无症状心肌缺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7-18]。本研究结果表示,DCG诊断心肌缺血准确性71.6%;CT首过灌注成像对心肌缺血敏感性为90.2%,特异性83.8%,准确性84.3%。提示DCG与CT首过灌注成像与MPI具有较好一致性,DCG结合CT首过灌注成像可实现优势互补,能有效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疾病,减少辐射量及费用。
综上所述,CT首过灌注成像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优于DCG,因此两者联合有利于优势互补,能较好地检测出心肌灌注缺损,进而评估心肌缺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