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 白雪
[摘 要]《荆钗记》作为南戏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后世得到广泛流传。《荆钗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除“义夫”王十朋和“节妇”钱玉莲的形象以外,钱流行的人物形象同样也是特别成功的。钱流行是《荆钗记》故事进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角色,他的行为影响了整个剧本的发展。从四方面分析钱流行的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剧本内容。
[关键词]荆钗记;钱流行;人物形象
在南戏四大代表作《荆钗记》《拜月亭记》《白兔记》《杀狗记》中,《荆钗记》排在首位,具有极高的地位,并且流传广泛。明代戏曲家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中记载:“词之能动人者,惟在真切,故古本必直写苦境,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如作《寻亲》者之手,断是《荆》《杀》一流人。”1明末戏曲家吕天成在《曲品》中也有描述:“《荆钗》以真切之调,写真切之情。”2他们两人的评价中肯,认为《荆钗记》作品中充满真情实感,这为后来《荆钗记》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对《荆钗记》的演出多有记载,张岱在《陶庵梦忆》云:“梨园必倩越中上三班,或顾自武林者,缠头日数万钱,唱《伯喈》《荆钗》。”3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撰写的《红楼梦》第四十三回,凤姐过寿,贾府上演《荆钗记》,宝玉和姊妹一处坐。林黛玉因看到《男祭》这一出上,便和宝钗说道:“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4到了当代《荆钗记》依然是舞台上的经典,除了昆曲以外,还有越剧、曲剧、淮剧等多个版本都在演出。
《荆钗记》全本总共四十八出,讲述了自幼丧父的王十朋学习刻苦,在乡试中夺冠。他的才华引起钱流行的注意,想把自己的女儿钱玉莲嫁给王十朋。但是王十朋家中清贫,钱玉莲的继母姚氏更期望女儿嫁给家财万贯的孙汝权。当选择权到了钱玉莲的手里时,她在王家的“荆钗”和孙家的“金钗”之间还是选择了王家。在嫁入王家不久,王十朋准备上京考试,于是钱流行便把十朋的家眷接到钱府上照看,并给予十朋盘缠。十朋不负众望在京取得功名,随即便被万俟丞相逼婚,十朋不愿接受这桩婚事,丞相便把十朋改调到烟瘴之地潮阳做官。十朋本来想写一封书信告知家中自己高中状元,但却在半路被孙汝权替换,家中人因为假家书产生误解,也就导致钱玉莲学春秋浣女投江保自身气节。钱玉莲投江后被路过的钱载和救起并认为义女,写信联系王十朋未果,误以为王十朋已死。王十朋和钱玉莲两人都以为对方身亡,但是两人都无婚娶。王十朋做到江西吉安太守时,不忘自己的岳父和岳母,仍然把岳父岳母接过来安享晚年。在元宵节,十朋和玉莲两人邂逅,最终夫妻相认,结局团圆。整个文本虽然主要讲述的是“节妇”钱玉莲和“义夫”王十朋的故事,但是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钱流行推动着故事发展。
一、对贤良的追求
在全本四十八出中,钱流行登场有十六出,占到全本的三分之一。从篇幅来看,可以说他是仅次于钱玉莲和王十朋的人物。从人物关系来看,以钱流行为中心,剧中大部分主要人物都与他有关联(如图)。因此钱流行在剧中的说话做事就影响着整部剧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于钱流行人物形象的认识有助于理解《荆钗记》的“情节关目胜”。
在第三出“庆诞”开始,钱流行自报家门,说自己是“衣冠世裔”,说明他祖上是贵族出身。在第五出“启媒”中钱流行说自己家中:“田园足以供衣食,庐舍足以蔽风雨。”钱流行不用考虑生计,但他想像祖上一样,有更好的社会地位,可他不善于考试,“曾试贡元,人故以贡元呼之”,可见钱流行只有贡元的称谓。“贡元是对贡生的尊称。在中国古代科举时代,将地方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选拔出来,直接进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1可见钱流行是优异的秀才,以至于在第五出“启媒”一开始的时候,就被许文通叫做“老贡元”。虽然只是贡元,但是他从小就生活在诗书的环境下,自然而然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钱流行就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到下一代身上,但是自己只有一个女儿,只好“欲将一女赘贤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有丰富学识的人。
剧中的富豪孙汝权并不是一个毫无学识的人,他参加了会试,也去京城考取功名,只不过他是“儒冠误身”,徒有家财万贯。王十朋则恰恰相反,家徒四壁,但是每一次考试都很出众。这就让钱流行更希望把女儿钱玉莲嫁给才华横溢的王十朋,不仅女儿可以有个好归宿,而且自己的愿望也能在下一代身上得到实现。
二、衬托“义夫”思想
王十朋在没有考取状元之前,优点是富有才华。在第四出堂试中,考官吉天祥对王十朋的评价是“今朝堂试汝魁名,他日须知作上卿”,可见王十朋的才华是得到大家肯定的。王十朋的不足就是家中贫困。他以荆钗为聘娶钱玉莲,且在新婚当日也没有准备新房等物品。他虽有才华傍身,但是还需要考取功名,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有所改变。而高中状元又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这也就难怪姚氏在感叹十朋和玉莲婚事时说“会嫁嫁田庄,不会嫁嫁才郎”。
剧中的钱玉莲拒绝了孙汝权的金钗,否定了继母的劝说,在“十恶之日”嫁给王十朋,越是阻力大,越能体现出钱玉莲更在乎的是王十朋的才华。在王十朋高中状元以后,萬俟丞相为了让王十朋当自己的女婿,给王十朋灌输“‘富易交,贵易妻’,此乃人情也”的想法。这种背信弃义的话说得冠冕堂皇,体现了当时社会风气不正。王十朋不赘相府,遭到万俟丞相的威胁,但是他依旧拒绝,始终坚守糟糠之妻。
在第三十一出“见母”中,听到母亲说自己的妻子为了守住气节跳江,他思念亡妻伤心欲绝。妻子跳江以后,有人给他做媒续弦,甚至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道都搬了出来,可王十朋宁愿收养义子也不答应。后来王十朋在元宵节悼念亡妻,这才为夫妻二人相认留下伏笔。李啸仓先生在评论王十朋这个人物时也肯定了他的爱情观:“像这种忠于爱情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不能不说是一种十分可贵的精神。”2这种精神就是他的义夫思想。义夫思想是这部传奇的亮点,一改之前传统戏剧中负心汉的人物形象。
在肯定义夫思想的同时,钱流行的行为是义夫思想的对比与衬托。钱流行的第一任妻子去世之后,他便再娶姚氏,这与王十朋在得知妻子不在以后的不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钱流行娶得姚氏,在自己看来是“幸喜此女能侍父母”,但是在“庆诞”中,姚氏自说:“市人都道我,道老娘相像夜叉婆。”在外人看来,姚氏并不是一个贤惠的人,这也给钱流行带来了困扰。在处理家庭问题上钱姚两人多有分歧,尤其是在让钱玉莲嫁给谁的问题上,钱流行支持“荆钗”,姚氏支持“金钗”,最后只好让钱玉莲自己决定嫁给谁。
这些矛盾终于在第二十九出“抢亲”爆发,钱流行想把姚氏赶出家门,但姚氏已深知他的弱点“他被我一哭,心就软了”,钱流行只能继续和她一起生活下去。钱流行在婚姻中的观点与王十朋不同,这也就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钱流行虽然再娶姚氏,但是在婚姻中并不幸福,反观王十朋拒绝续弦,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钱流行在剧中的非“义夫”之举更好地凸显了王十朋的“义夫”思想。
三、心思缜密
钱流行在整个故事中的作为,可以体现出他是一个极有城府的人。钱流行在家中地位不高,姚氏是十分强势的。钱流行接受了王家的荆钗以后,姚氏与张妈一起和钱流行争吵,她们都不同意这门婚事,希望钱玉莲可以嫁给孙汝权。钱流行说服不了二人,就把选择权丢给了钱玉莲:“我儿在绣房中,你将两家聘礼问女儿。愿嫁金钗,就是孙家;愿嫁荆钗,就是王家。”这样这二人就把矛头指向钱玉莲,说服她嫁给孙汝权,不再和钱流行争吵。第九出“绣房”中,张妈去说服钱玉莲,刚一进门就看见钱玉莲绣的并头莲枕方。并头莲是一个茎上结两朵莲花,寓意着夫妻二人有美好生活。这在《西厢记》的第三折中也有体现,莺莺劝说张生无论功名如何都要早点回来时唱的是“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1这里用并头莲来寓意两人的情感。钱玉莲绣的并头莲下面还配着鸳鸯,可见她已经有了嫁给心上人的准备。就在张妈刚要提亲事的时候,钱玉莲脱口而出:“不是爹爹许那王……”这说明钱流行早已经把与王家定亲的事告诉了女儿,让女儿早作准备,并且房中还有一本《烈女传》,这就让钱玉莲有了学习的榜样,坚定自己嫁给王家的决心。
正是钱流行之前对女儿有了关于亲事的诸多交代,才会在说服不了姚氏和张妈二人的时候,把选择权交到女儿手里,通过女儿强硬的态度来促成这门婚事。在“绣房”这出中,虽然钱流行并没出场,但是他对钱玉莲的影响已经无形地展现出来了。同样钱流行从孙汝权口中得知王十朋入赘以后,想劝女儿改嫁,但自己没有出面而是让姚氏和张妈去劝说:“我难对他说,你们自去与他说。”钱流行知道女儿“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就把自己隐藏在幕后,让别人去当恶人。
钱流行的心思缜密还体现在当其得知王十朋即将去京城参加科举,便把王母和钱玉莲接到钱府居住。钱流行将两人接到府上有两层含义:第一,表示自己对亲家和女儿的关心。钱流行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被人认为是“老贡元”,王家的王景春早逝,王十朋又出远门,作为亲家的钱流行这时把王母和钱玉莲接过来可以表现出他的關怀之心。第二,把两人接到府上可以降低王十朋考取功名以后悔婚的概率。钱玉莲在和王十朋分别时,劝诫他莫学王魁。王魁与桂英的故事中,就是因为王魁对桂英只有爱情,没有其他做保障,导致了王魁后来的负心之举。钱流行把王母接到府上居住,施恩与王母,使得王十朋如有负心之举就要考虑母亲的想法。钱流行的做法使得王十朋和钱玉莲之间不仅仅只有爱情,还有对王母的恩惠,给他们的爱情加了一层保障。
四、吝啬之人
从全本来看,钱流行没有把女儿嫁给孙汝权,表现出他不是以金钱为唯一标准,但这并不能体现他不是爱财之人。在第三出“庆诞”中,姚氏要求李成把宴席撤掉,遭到钱流行责问:“妈妈,还不曾吃得酒,就收拾了,你这等悭吝?”再加上姚氏后来极力促成钱玉莲嫁给孙汝权,姚氏的形象弱化了钱流行的吝啬,但是在一些地方,也还是可以体现出钱流行也是一个吝啬之人。
在第十三出“遣仆”中,钱流行和李成说,让他去王家接王母和钱玉莲到钱府居住,李成担心姚氏生气,钱流行说:“有我在此,不妨。”这可以看出,钱流行在家中也是有一定话语权的。钱流行本想让王十朋入赘钱府,但是姚氏不同意,只好让女儿在“十恶之日”嫁到王家。出嫁之日,钱玉莲连衣服首饰都没有一件,钱流行也没有给女儿准备嫁妆,而是默认了姚氏的做法,没有让女儿带走任何财物。在钱玉莲嫁到王家半年以后,李成按照钱流行的嘱咐来请王母和钱玉莲去钱府,钱玉莲见到李成说:“我在此半年,爹爹怎么不着人来看我。”钱流行在女儿嫁到王家以后,并没有去看过女儿,直到王十朋离家不久才首次让李成去王家。这不得不说钱流行已经将女儿当作王家的人来对待,没有必要的事情,是不会去看女儿的。钱流行的吝啬使得他对于出嫁以后的女儿没有多余的关心。
第二十八出“哭鞋”中,钱玉莲留在岸边的绣鞋被王母发现,王母和钱流行都伤心欲绝,这时钱府和王家就没有了关联,姚氏就准备将王母赶出钱府。钱流行知道自己女儿尸骨未寒,直接将王母赶出去不合乎礼义,但是他也不想让王母继续居住,于是便借口让王母去京城找王十朋。王母说自己一人无法独自前去,钱流行便让李成陪着王母去。钱流行的话从表面上看是让王母去找王十朋,但考虑到前提是钱流行以为王十朋已经入赘相府,在古代“夫为妻纲”观念盛行,但是在入赘的家中则是反过来的,丈夫的行为都要以妻子为主,“然男子为其妇家承门户”1,剧中王十朋入赘相府,地位不高,丞相未必会允许王十朋赡养王母。这不难看出,钱流行实际上只是希望王母早日离开钱府而已。
结语
当我们身处作者创作出来的戏曲世界中,当“节妇”“义夫”成为整个篇幅的主角,我们不能忽视其他角色对故事的影响。钱流行是一个关键的角色,正是因为他的做法和态度,无形中推进了故事向前发展。他对贤良的执着,促成了王十朋和钱玉莲的婚姻;他站在“义夫”思想的对立面,让“义夫”观念在文本中更加突出;他心思缜密,使得故事有更强的观赏性;他的吝啬本性给剧本带来了深层含义。我们对钱流行形象的分析可以促进对《荆钗记》的进一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