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论”做好生态旅游文章

2021-02-01 23:57周晓琴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省情和资政研究院讲师
社会主义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两山论云南旅游生态旅游

文 周晓琴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省情和资政研究院讲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作出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内两赴云南考察,都强调指出了云南的发展,要保护好、也要利用好绿水青山。云南省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优势,赋予了其多元的动植物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省内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又特色鲜明的资源。挖掘好云南省生态资源,发展好生态旅游,既可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意识,实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态红利释放,也能为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打好基础。

践行“两山论”,做好生态旅游文章,也将助推云南旅游业化危为机。如何走好这条既“美丽”又“富裕”的发展道路:对内而言,既要充分认识省内生态旅游发展优势以保持发展信心,也要明晰发展存在问题以全面、渐进补足短板,抓好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的融合;对外而言,要在加强竞合分析基础上面向国内外宣传云南“美丽”形象,促进生态综合效益的充分释放。而最为根本的,仍是要求“在旅游发展中坚守底线,保护好生态环境”。

发挥优势,增强发展信心。云南省上下应全面认清并发挥好云南省优势,增强做好生态旅游文章信心。一是生态资源优势,云南省有着丰富的绿水青山资源,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赋予了多元的生态旅游资源,从河谷到高原,从高山苔原到原始森林,这些都是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优势资源。云南还具有多样的民族文化优势,在生态旅游发展中注意与之相结合,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可增强旅游目的地可游性。二是区位优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及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澜湄合作、中缅经济走廊、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深入推进,云南省区位优势将更加鲜明,促进区位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有利于充分释放云南省生态红利。三是历史优势,云南省旅游业在改革开放时开始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的十年到加快发展,并成为云南省支柱产业,2005年以来云南省正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丰富的发展经验为发展好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找准短板,全面渐进弥补。认真分析云南生态旅游发展现实情况,发现问题,全面、渐进地弥补云南旅游发展短板。云南省作为西南边陲,虽然拥有不少优质的“绿水青山”资源,但是一些地方还存在一些不足,制约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优良的生态资源分布较分散且位于偏远山区,配套旅游发展的设施条件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二是存在一些景区内建设较好,但景区内外的环境不协调等问题,尤其是乡村、山地型等生态旅游区;三是生态旅游产品结构还相对单一,停留于观光的较多,产品的可互动性不足;四是存在一些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利益分配不协调,影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需全面渐进补短板,有效转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一是建立基于不同主要类型旅游资源的旅游景区数据库,立足对省内各生态旅游目的地内外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的系统分析、梳理,加强在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科技投入、人才投入等,提高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二是在提高旅游基础设施的质量基础上,优化旅游景区软环境、硬件设施建设,加强旅游景区内外环境和内外设施的协调性;三是坚持规划引领,及时编制生态旅游规划,加大生态旅游产品的创意开发,丰富旅游产品品类,并延伸生态旅游产业链,提高生态旅游的可游玩性、可参与性和科普教育性;四是着力解决生态利益分配问题,构建基于地方政府、旅游开发者、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企业的利益共享机制,使生态红利真正造福一方、惠及于民。

抓好生态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提升云南旅游发展质量。当前,文化消费愈来愈受到市场的青睐,旅游又是文化呈现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云南旅游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路径。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是文旅融合在可持续发展层面的重要实践。抓好云南省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云南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云南旅游发展质量。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促进融合:一是云南省既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也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境内多元的民族赋予了文化的多元化,生态文化是其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景观、建筑、节庆、服饰、食品等)、顺应自然的生态智慧、生态生活场所”等形式都集中体现了生态文化的生态旅游资源,应当挖掘好、利用好、呈现好,红河元阳哈尼梯田即为很好的典范;二是以创新意识推动生态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形成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山水实景演出类旅游活动就是将生态的文化内涵通过演绎的形式呈现和传达,开展生态旅游中呈现和传导出来的低碳出行、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消费行为等种种生态理念,本身就是一种生态文化智慧,是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物,也是云南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彰显的生态文化内涵和着力开发利用好的非传统旅游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坚守发展底线。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时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是坚守云南旅游发展底线的要求。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洱海边就已经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长期以来,云南省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旅游,对旅游资源依赖较重,也使旅游生态环境面临挑战,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仍存在。因此,云南省在转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发展旅游的同时,必须保护好我们生存的基础,守护好我们的美好家园,可持续性地推进生态旅游发展:一是推进旅游产业生态化管理机制、旅游产业生态保护与旅游生态补偿等机制的建立;二是开发更具有科技含量的生态环保旅游产品,修建生态型旅游服务设施,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三是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生态旅游环保方面的投入,搭建生态旅游大数据平台,运用好大数据对生态旅游环境的识别、动态监测与预警、响应,预防并及时干预环境破坏行为;四是强化旅游企业、旅游者、当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觉保护意识。

加强旅游宣传,充分释放生态效益。近年来,云南凭借绿水青山吸引了不少旅游者,旅游业呈增长趋势。继续加强云南旅游宣传,拓展旅游市场,是实现绿水青山的生态综合效益持续得到充分释放的重要举措。云南在践行“两山论”中,对生态旅游的宣传,不仅是作为支持云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而面向国内其他地区进行的宣传,还应结合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对外的窗口形象推广,并延伸至全球。在具体宣传中:一是分析自身生态资源特色,加强与周边省份、周边地区的竞合分析,找准生态旅游发展优势和定位,构建极具竞争力的生态旅游品牌形象;二是发挥好生态旅游大数据平台的信息分析和数据挖掘功能,强化生态旅游需求的预测和旅游市场选择的精准性,并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及各大旅游宣传推广门户网站、自媒体等开展集中、分期推送云南生态旅游景区及产品,树立良好生态旅游形象;三是继续完善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推广体系,要“请进来”营销,更要“走出去”推介,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加大对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宣传,加强对美丽云南形象的推广;四是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完善危机事件影响下的旅游品牌形象管理机制,为稳定做好云南生态旅游文章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两山论云南旅游生态旅游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读懂习近平在安吉首倡的“两山论”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的理论依据及现实路径
云南旅游手机报正式开通
22条新规能否给云南旅游去病根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论“两山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意蕴
云南旅游乱象,政府早该亮剑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