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社会稳 安居乐业心欢畅

2021-02-01 23:57欧黎明,余昊东,李若芳
社会主义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临沧救助民生

“党的光辉照边疆,各族人民奔小康,酿出米酒香万里,富裕不忘党中央……”“村村寨寨,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成为边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如今,边疆人民再次唱起新歌赞美新生活、感恩共产党!“十三五”以来,临沧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伟大理论与临沧实际相结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临沧发展、解读临沧、解决临沧民生问题,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出现了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安居乐业心欢畅的生动局面。

办好教育斩穷根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

“十三五”期间,在党的惠民政策的支持下,临沧市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

聚焦农村义务教育短板,强化联控联保责任,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组负责、聚集适龄、精准核查”的原则控辍保学。截至目前,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65%,超目标任务0.65个百分点;5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4.49亿元,完成中小学校舍建设面积172.79万平方米;全市1127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全面实施“一村一幼”“城镇小区幼儿园配套建设”,落实国家、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政策,引进优质民办教育资源举办普惠性幼儿园。积极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农村高学历人才。依托滇西科技师范学院,面向全市562个贫困村,通过采取优秀本科生正常录取一批、少数民族本专科预科生录取一批、五年制录取一批、争取免费师范生录取一批、利用继续教育平台培养教育提升学历一批、争取562个贫困村非少数民族按预科生分数录取一批等“六个一批”的方式,为562个贫困村培养大学生23466名,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向人才资源的明显转变。通过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项目,拓宽培训和引才渠道,强化师资力量,振兴教育事业。在办学理念、师资培训、学生培养、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管理经验等方面无偿提供支持和帮助,通过协作帮扶,8县(区)一中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党的惠民政策的有效实施,有力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临沧办好教育斩穷根,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创造了有利条件。

多措推动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临沧市把就业摆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首位,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多措并举促就业、拓岗位,推动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通过“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转军人等8类人群创业就业。5年累计帮扶2.1万人,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75万人,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44.07万人。开展技能提升行动作为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治本之策。5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6.04万人次,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96万人次,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32万人次,实现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职业培训促进就业作用明显提高。深化沪滇劳务协作,共建有6个省外工作服务站,累计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96万人。

充分利用党的边疆惠民政策,多措并举推动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就业结构不断优化,边疆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促进健康教育管理多方面协同发力

“十三五”以来,临沧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的健康放在首位,防止因病致贫与因病返贫,着力提升医疗保障水平与基层服务能力,把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医疗救治与健康管理教育相促进,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机制保障等多个方面协同发力,为全市各民族群众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90.43%;149个医疗机构开展先诊疗后付费,推行“一站式”结算;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履约质量进一步提升。持续增强医疗服务能力,8县(区)县级综合医院提质达标通过省级验收。截至2019年底,全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达5.51张,比2015年提高1.81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1.5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2.5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1.65人,分别比2015年提高45.3%、17.8%、243.8%。深入开展紧密型医共体改革,让原来“各自为政”的医疗机构“拧成一股绳”。如今,在临沧,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能得到有效治疗,大大节省了群众就医成本,更重要的是享让群众受到了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目前,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91.36%,基层就诊率达57%,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党的政策更加注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普遍沐浴着党的民生政策的阳光,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让人民群众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十三五”期间,临沧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作为奋斗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狠抓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城镇棚户区改造工作,临沧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政策。通过“原址拆除重建一批、改造加固除危一批、易地搬迁新建一批、保护修缮提升一批、进城定居一批、政府兜底一批”六个一批的方式落实农村危旧房改造政策,让全市51万户农户全部住上了安全稳固的住房,在全省率先实现消除农村危房的目标。

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通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全市乡镇(镇区)2座以上公厕和行政村1座以上公厕实现全覆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1.43%;94.12%的非城区乡镇建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67.65%;73.6%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和16.4%的自然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率达55%。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5年让2.12万名群众搬出大山,告别了绝对贫困。持续开展棚户区改造。5年累计帮助4.7万户近15万城镇中低收入人群改善住房条件,圆了他们的“住房梦”,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沐浴在党的光辉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边疆各民族群众由衷地感叹“梯田金灿灿,村寨盖新房。哎哎哎,安居乐业心欢畅、心欢畅!”

筑牢社会救助保障底线

“十三五”期间,临沧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秉持“为民、爱民”的工作理念,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压实部门责任,坚决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有效保障了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脱贫攻坚政策有效衔接。及时出台印发《临沧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挂牌督战方案》和《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兜准、兜住、兜牢”行动方案》,有效开展“兜底保障百日揽行动”工作,反复排查特殊困难群体,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共19.63万贫困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保障范围,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切实兜住了民生底线。

稳步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全市5年累计发放困难群众救助金45.91亿元,年均17.86万特殊困难群众获得经常性的生活救助、2.85万人次获得临时救助。推动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改革发展,建立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养老待遇。

在党的光辉照耀下,边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满,边疆人民发自内心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猜你喜欢
临沧救助民生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6月25日全国铁路调图 云南临沧与丽江间首次开行动车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水下救助抢险
救助小猫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登高方觉天地厚 继往开来谱新篇——云南省临沧公路局发展回顾与展望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