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2-01 22:42刘梦迪薛玉琴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政治

刘梦迪 薛玉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大学生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和大学生素质丞待提高的严峻现实,深入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失衡的心理健康状态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异常的生活和学习行为的出现,长期失衡的心理健康状态则会使大学生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念,这不仅会危害到大学生自身,甚至会危害到他人、家庭和社会;平衡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利于大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1]102。

1.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化发展,网络信息化发展使得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开始觉醒,他们追求个性化发展,寻求独立与成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独一无二,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落伍。个性极度张扬的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凸显,部分大学生个体心理素质差、个人的自我定位不准确;一些家长所表现出的极端的家庭教育没有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合适的生长条件;初入大学,学习方式与人际关系的变化使学生产生某种不适应,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大;激烈的社会竞争在为大学生提供良好机遇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许多心理压力,等等。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无疑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在追求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从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去把握。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大学生不仅要知识能力达标,还要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心素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厦的基石。”[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使他们鼓起勇气和信心,依靠所学战胜困难,展现自我风采。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应对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良性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全面发展,也是新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关联。“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1]100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用一定的政治体系和道德观念,有目的地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树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的一项实践活动[3]139;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从容地去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不断加强大学生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互动和情感沟通,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1.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效防止他们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迷失自己,及时排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

2.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乐观向上的心态和积极健康的心理不仅为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提供保障,也能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4]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形成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偏重于从内到外的逐渐外化和渗透过程,弥补了忽视人的心理活动而单纯通过灌输说教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传统教育理念[5],从大学生个体的角度去平衡他们的心理状态。拥有平衡心理状态的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真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源头,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全面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6]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7]。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要注重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1.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中介,是新时代全面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全面的素质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无论是德育的高效化、智育的科学化、体育的全面化、美育的内在化,还是劳动教育的自觉化,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中介,可以引导大学生完善自己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促进德智体美劳各项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2.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会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意志,树立目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保障。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讲话时指出:“青年时代是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本领的黄金时期。”[8]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能够帮助大学生在黄金时期有效平衡心理状态,实现全面发展。

二、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工作有时偏于形式

近年来,虽然各高校提高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但从目前看,部分高校仍然存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开展教学工作有时偏于形式的问题。

1.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我国,各高校基本都开设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如《心理学》《教育学》《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公共选修课程。虽然高校一直在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但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具体表现在: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开设一个学期,课时有限,不能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授课;教育目标要求细致繁琐,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过于重视对概念的讲解,一些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不能够及时得到心理辅导。

2.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时偏于形式。部分高校并没有事先确立好责任制,缺乏适当的监督,在教学中出现事故或者工作落实不到位时,没有明确的责任人;高校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心理咨询师,但建设情况和运行状况并不是很好,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硬件设施不齐全,没有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普查读卡机等,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利用率不高,大部分的心理咨询室的运转状况欠佳,咨询室空置,咨询师空闲[9]。以上种种问题都说明,部分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偏于形式,没有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地利用,教育过程缺乏科学性。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错位,与实践脱节

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常常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因此,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但一些教育工作者却忽略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现实边界的事实,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由外到内的灌输式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属于被动接受;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由内到外的逐渐外化和渗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交流[3]139。部分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没有办法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理共鸣,教育过程缺乏针对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与社会相联系,形成积极的相互影响作用。但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的心理教育方式仅仅存在于书本、课堂之中,没有真正与社会相联系、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各高校均开设了相关课程,期望通过书本知识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心理,期望大学生在遇到现实问题时自己能协调处理,正确面对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而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会遇到许多与书本知识相出入的问题,不能按图索骥,完美解决自身问题。另外,心理健康学的很多理论都来源于西方,如何将西方理论与中国现实和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10]。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待于提高

“根据调研,在专业背景方面,只有30.7%的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在大学时的教育背景为心理学,相关专业的人数比例分别为教育学18.4%,医学2.9%,思想政治教育8.6%,其他专业背景的教师人数比例为39.3%”[11],这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不够高。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肖汉仕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运用科学的心理方法及与其相适应的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发展[12]。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为理论基础,通过相关的心理技术课程或者心理咨询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其心理发展。但实际上,我国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业务能力都有待于提高。

1.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基础知识薄弱。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者疏于学习,“心理学专业毕业生,除了心理学一般知识掌握较多外,对于与心理咨询直接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也是知之不多的,同样需要补充。”[13]由于我国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或类似专业,大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接受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为起点,基本靠自学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同时,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再学习还处在自发性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长期忽视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汲取,专业素养逐渐退化。

2.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实践技能不扎实。部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的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尚缺少经验,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轻视实践和技能训练不足的问题。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无法做到专业实践技能与专业理论知识有效结合,不能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已经暴露出来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不能有针对性地妥善解决。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和补救性教育发展不平衡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两项任务。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恢复正常状态。就层次而言,发展性教育主要是针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而补救性教育则是主要面对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是矫正性的。”[14]当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重视补救性教育、忽视发展性教育的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坚持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受众应该是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针对的是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大学生,重点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解决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忽视了绝大多数正常发展的大学生。这其中,部分大学生也许心理健康同样出现问题,但由于出现的问题显露不明显或者学生自身的隐瞒,同学以及老师很难发现,这就极有可能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由小变大,难以控制。

三、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何使社会、学校、教师、学生自身、家庭融合起来,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共同发力,是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重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精神、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15]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的人数逐年增加,出现抑郁症导致退学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为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学校可以尝试增加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限选课,学生可以系统学习心理现象的基本内容、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问题的原因剖析、常见心理问题症状、心理问题的矫正与实践,等等;其次,初步关注心理危机的识别和性心理健康,针对所学的系统课程,有针对性地选择心理访谈中的特殊案例,与学习的理论相对比;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要本着平等尊重的原则进行交流,合理利用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各项设备,有针对性地、主动地与大学生进行沟通,通过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专业的硬件设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实践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各有优势,学校应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尤其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和发展,又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实践提供有效助力。

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手段上的优势,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关注的是个体的心理成长,而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意识形态与道德规范的传播与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停留在解决心理问题的层面上,而应该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从更高的层面上给学生以引导。只有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向。”[16]

2.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培育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转向从内到外渗透式教育,使大学生真正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为思想政治教育填充内容上的空缺,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的不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发展。

3.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实践。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在各大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鼓励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问答竞赛,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黑板报、手抄报评比活动。要组织各种校外关于心理健康的实践活动,与社会、家庭联合起来,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提前体验社会竞争、就业压力等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水平,增强其与时俱进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又包括心理健康维护,是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的综合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依靠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维护时,应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调控能力,使之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帮助具有不良心理状态的学生及时摆脱各种困扰,恢复正常状态;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康复,使之恢复健康状态。因此,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是重中之重。

1.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多个重要场合系统论述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论述为新时代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成长提供了思想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17]145各高校应注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思想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思想和行为两方面严格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督促他们不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2.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再学习,促进其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同步发展。“开展规范的继续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进行知识更新、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和制度保障。”[17]146为适应知识更新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定期参加规范的再学习。除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于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视程度,对他们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时长提出刚性要求,并规定在校期间必须到指定校外机构进行实习,等等。

(四)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衡发展,发展性与补救性教育并重

“心理健康教育应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方面是培养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消极方面是防治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18]积极方面即发展性教育,消极方面则是补救性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校应注重平衡发展,发展性教育与补救性教育并重。

1.发展性教育可以更大程度发掘大学生的潜力,使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最大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及时运用发展性教育,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大学生的心理认识过程,覆盖全体大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优化他们的心理品质。

2.重视发展性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补救性教育的作用。相比起还未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明显暴露出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更需要得到关注和教育,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给予他们科学的心理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摆脱心理障碍,解决他们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使其恢复到心理健康的状态。

四、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能否重点加强和全面推进。因此,新形势下,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平衡性,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政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