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媒体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
——以澎湃新闻2020年脱贫攻坚报道为例

2021-02-01 21:08葛伊璠
视听 2021年6期
关键词:攻坚受众

□ 葛伊璠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收官之年,澎湃新闻对脱贫攻坚事业进行了大量而全面的报道,其中以案例报道、人物报道、时政报道、评论以及分析性文章为主。作为市场化媒体的澎湃新闻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付诸实践,生产出大量优质的内容,为国内和国际受众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取得的成果。

一、坚持党性原则——与主流媒体议程侧重点及舆论方向一致

党性原则不仅体现在要把各个级别、各个类型的媒体都置于党的领导之下,还要求所有新闻媒体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指导新闻工作的根本思想、根本观念就是党性原则的体现。

澎湃新闻在对脱贫攻坚相关内容进行报道时,从最初的选题方向到最后的舆论导向都与党中央的部署趋于一致,这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脱贫攻坚为中国共产党2020年各项任务的重中之重,因此澎湃新闻进行了大量报道并设立专题板块,体现对这一议题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1月至12月,澎湃新闻关于脱贫攻坚的报道超过870篇。二是澎湃新闻报道了大量政策性新闻,从宏观层面报道国家及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展现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取得的成果。三是大量转载主流媒体的脱贫攻坚相关报道,除了原创内容,澎湃新闻还转载了诸多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的消息,包括文字报道、视频报道等。四是积极进行政策解读。2020年2月6日,澎湃新闻发表了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的解读文章,聚焦脱贫攻坚三农短板,使受众更好地理解并接受国家关于脱贫攻坚事业的政策。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个体人物故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党性原则基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因此党性和人民性是相统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既关乎“民心所向”,又关乎政治合法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方面要求新闻从业者在新闻实践中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和服务对象。

澎湃新闻对脱贫攻坚事业进行了大量报道,通过持续性的信息输送不断满足受众对于该主题的信息需求,使受众及时看到脱贫攻坚的内外部条件以及具体的进展情况。此外,澎湃新闻还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大量的平凡人物进行多元化主题报道。其中既有对特定某一地区的贫困户等脱贫攻坚事业受益者的聚焦,又有对扶贫干部以及村支部书记的采访。《蒙古族刺绣:“绣”出农牧民新生活》这一视频报道展现了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将脱贫攻坚与传承当地传统技艺相结合,在带领农牧民脱贫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促使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打造了“居家就业、巧手致富”的脱贫攻坚新范例。《哈尼梯田里的“稻鱼鸭”走上大城市餐桌》一文从上海市援滇干部的视角展现了云南省红河州如何利用哈尼梯田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来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并通过对口扶贫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效益。此外,澎湃新闻打造的外宣媒体Sixth Tone也在《This year,remoteLüeyang beat poverty.Now comes the hard part》一文中以小见大,通过陕西省略阳县居民的生活变化,展现当前脱贫攻坚事业取得的成就以及目前仍然存在的不足。

同时,澎湃新闻还聚焦女性。《全国妇联授予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对话|85后带货副县长郑秋实:美女是我竭力想撕去的标签》等文章让受众看到女性作为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在脱贫攻坚事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新闻舆论宣传的群众路线、群众基础。澎湃新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使新闻报道客观、全面地展现了脱贫攻坚背景下人民的生活状态,让受众在获取资讯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宏大的脱贫攻坚事业的具象化表现,从而获得亲近感,并产生共鸣。

三、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展现脱贫攻坚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①中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在进行新闻宣传中,需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以及价值取向,才能使全国人民坚定理想信念,拥有共通的价值观念,形成社会共识,从而团结一心,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近年来的重要任务,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对于脱贫攻坚事迹的正面宣传尤为重要,既能凸显脱贫攻坚事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又能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与脱贫攻坚相关的报道中,澎湃新闻坚持正面宣传。一方面,澎湃新闻着眼于全国上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成就,讲述了脱贫攻坚背景下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变化。另一方面,澎湃新闻也通过各种报道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互帮互助、团结自强、踏实勤奋、艰苦奋斗的形象,通过一个又一个扶贫故事展现各行各业的扶贫工作者如何投身于脱贫攻坚的事业中,各类企业如何发挥产业优势通过金融、互联网等手段帮助脱贫,以及贫困户如何顺应国家政策、抓住机遇努力摘帽。坚持正面报道凸显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人民群众产生的实际效益,能够优化传播效果,使受众易于接受,有利于提高受众对于脱贫攻坚的认识和评价。

四、全媒体报道实现媒体融合——运用多种媒体技术

“2·19 讲话”②和“1·25 讲话”③提到了媒体融合的重要性。打造全媒体传播格局,实现媒体融合,既是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时代需求,又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对当前传播格局的要求。由于规模以及成本等问题,当前我国全媒体体系结构仍然以中央级别主流媒体为重心,而地方媒体以及市场化媒体尚未构建完备的全媒体网络,因此应当将各级主流媒体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业平台纳入体系之中。正是基于我国媒体布局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澎湃新闻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新闻实践中加强媒体融合建设,利用图片、视频以及直播等报道方式展现了脱贫攻坚的政策与结果,实现了传播效果的增强与优化。

在图片报道方面,澎湃新闻通过自制的宣传海报实现严肃新闻的多样化表达。2020年11月23日,我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为纪念这一历史性重大成果,整合脱贫攻坚相关报道,澎湃新闻发布了《脱贫攻坚战|澎湃海报周选》一文,内含9张脱贫攻坚主题海报,用绘画的形式展现我国部分最后脱贫地区的风貌。用户点击这些海报即可跳转至澎湃新闻自制的“最后的脱贫户”专题查看相关报道,这一实践增强了用户与界面的交互性、新闻报道的融合性以及读者阅读的趣味性。

在视频报道方面,澎湃新闻推出了视频报道《中国一日丨作家实地探访,见证脱贫故事》,记者与20余位作家走进全国多个脱贫攻坚重点地区,用镜头直击现场,展现各个贫困县的脱贫实况,扩展了报道的形式与容量。

在直播方面,澎湃新闻在作家探访脱贫攻坚重点地区期间带来了长达12小时的《2020中国一日·美好小康——随作家走进故事》全媒体直播,此外还有对于各级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说明的全程直播。以直播作为报道形式,体现了全程感,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与即时性和互动性,拓宽了信息体量,既提升了该媒体平台对脱贫攻坚事业宣传的传播效能,又提高了媒体影响力。

此外,澎湃新闻还实现了跨媒体平台的分发传播。年度扶贫公益报道专题片《物产中国》深入中国乡村,通过《纪录片》《对话县长》《产业扶贫》三个栏目展现了这些贫困地区走出贫困的内生动力,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动人事迹。在分发层面,澎湃新闻实现多平台联动,通过开机屏、首页等多个终端的显著位置进行资源推广,并协同两微一端以及腾讯视频、凤凰新闻等平台实现跨平台分发传播,扩大了相关专题报道的影响力,展现了媒体融合背景下市场化媒体在内容生产与分发渠道层面的变化。

五、不足与改进

澎湃新闻在脱贫攻坚报道中坚持党性原则、以人民为中心、以正面宣传为主,同时注重全媒体新闻报道,较好地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市场化媒体的脱贫攻坚报道中表现突出,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提升空间。

(一)不足之处

一是多媒体报道比重偏低。澎湃新闻采用了图片、视频、直播等报道手段实现多样化表达,产生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但是这些报道数量较少、占比较小,文字报道仍然具有压倒性优势。换言之,澎湃新闻虽然在媒体融合报道的道路上迈出了探索的脚步,但是原创性多媒体报道不足,大部分的视频报道都是转载自主流媒体。

二是外宣媒体报道匮乏,正面立场缺位。为了使世界看到中国减贫事业的成果与贡献,外宣媒体应当增加相关议题比重,但是2020年Sixth Tone的脱贫攻坚相关报道不足20条,与中文报道比例严重失衡,这说明该媒体平台对脱贫攻坚对外传播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在立场方面,Sixth Tone缺少正面宣传,大部分文章的立场都为中立或负面,指出了脱贫攻坚事业存在的一些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展现较少。脱贫攻坚事业并非一蹴而就,也必定不会止步于此,因此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固然应该被正视并客观报道,但是如果在对外宣传中一味报道不足之处,缺少肯定扶贫成果的正面宣传,容易造成海外受众对中国减贫事业的误解和质疑,不利于向世界分享我国的脱贫攻坚成果,甚至不利于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二)改进措施

市场化媒体不仅要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还需要根据当下的传播现状及时进行传播策略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加优质、高效的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一是要发挥外宣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增加重要议题比重。脱贫攻坚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意义。澎湃新闻中文版已经对脱贫攻坚进行了大规模、多层次的报道,然而内外报道数量严重失衡是一个显著的问题。如果仅在中文媒体增加宣传力度,外宣媒体无人问津,那么脱贫攻坚的宣传就只能停留在“自说自话”的阶段。当前市场化媒体对该议题的国际传播力度较弱,有条件的媒体平台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打造的英文媒体的作用,加大脱贫攻坚的对外报道力度,才能让脱贫攻坚成果走出国门,被更多海外受众知晓。

二是要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提升传播能力,打造全媒体格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手机等媒体与当代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也正在改变当前的信息传播基础格局。在当前的传播形态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证明了媒体融合的必然性。因此,市场化媒体应当转变传播方式,更加注重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深刻认识到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利用多种媒体技术打造多形态的报道。通过格式多元的媒体信息增加信息广度,丰富报道层次,增强互动性,提高受众接受度,在新闻实践中打出组合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生产出优质、有影响力的报道,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注释:

①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简称“8·19讲话”。

②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央视三家媒体视察后,主持召开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简称“2·19讲话”。

③2019年1月25日上午在人民日报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12次集体学习,以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为主要内容。本次讲话简称“1·25 讲话”。

猜你喜欢
攻坚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基层如何“上手”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融合时代的受众画像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