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纪录片中的集体记忆建构
——以《英雄之城》为例

2021-02-01 21:08:09田子鑫焦若薇
视听 2021年6期
关键词:抗疫纪录片英雄

□ 田子鑫 焦若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因其影响范围广、危害性强对我们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疫情成为我们中华儿女无法抹去的记忆。疫情对于纪录片生产者也是一场重大的考验。他们深入抗疫一线,将珍贵的影像记录、保存下来,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为建构起观众对于武汉抗疫的集体记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英雄之城》与集体记忆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央媒体、地方媒体、自媒体人以及普通老百姓纷纷行动,拿起镜头记录关于抗疫的故事,为抗疫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十分有用的素材。新华社作为我国的国家通讯社,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2020年3月26日,在武汉即将开启离汉通道之际,新华社推出了首部武汉抗疫全景纪录片《英雄之城》。影片制作历时两个月,全长45分钟,在全网播出后,获得强烈反响。

集体记忆这一概念由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于1925年首次提出,并在《论集体记忆》一书中给出明确定义:“集体记忆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及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继哈布瓦赫之后,美国学者保罗·康纳顿和德国学者扬·阿斯曼分别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集体记忆理论进行了延伸。目前,关于集体记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重大社会事件、国家认同以及新媒体等领域。在新媒体时代,纪录片通过融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能够充分发挥其媒介动员功能,成为建构集体记忆的工具。《英雄之城》这部影片真实记录了武汉两个月内战疫的关键时刻,书写了平凡人物不平凡的故事,反映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武汉抗疫取得胜利的全过程,复原了观众脑海中关于武汉抗疫的场景,与个体记忆产生情感共鸣,最终建构起观众对于武汉抗疫的集体记忆。

二、抗疫纪录片唤醒集体记忆

纪录片作为一种描写、刻画、反映真实世界的影片,其中的人物、景象都是真实存在的,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观照,真实性是其魅力所在。纪录片所“记录”的内容就是“记忆”,只不过这些记忆一开始只是一部分人的记忆,通过纪录片的形式为大家所知,这才唤醒观众对于武汉抗疫的集体记忆。抗疫纪录片作为一种新题材,具有其独特的社会意义,不仅是抗疫时期的一个缩影,也是观众凝聚共识、产生认同的方式。

抗疫纪录片拍摄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时,放映于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之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部影片选取了此次疫情的“风暴之眼”——武汉,对其抗疫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呈现,反映了国家层面对此次疫情的态度,体现了在党中央的指挥、带领下武汉战疫取得胜利的全过程。灾难无情,人间有爱。《英雄之城》展现了凡人英雄的无私与担当,谱写了一曲全民抗疫的战歌。这场疫情的发生本身就是人们的集体记忆,纪录片以影像化的方式记录关于疫情的个人记忆,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与发酵,引发情感共鸣,最终唤醒观众的集体记忆。可见,纪录片本身的媒介特性与记忆密不可分,纪录片关于记忆的实践也深刻影响着集体记忆的建构。

三、《英雄之城》中集体记忆建构路径

(一)记录个体记忆,引发情感共鸣

新媒体时代,技术赋予了普通人更多的话语权,媒介产品的制作、生产与传播不再局限于专业媒体机构,任何人都可以用镜头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个体记忆,发布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即用户生成内容。

《英雄之城》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潮流,专注于个体记忆的记录,通过专业记者拍摄、民间提供素材等方式,大量收集关于个体记忆的影像。关于记忆主体,《英雄之城》主体来源十分广泛,包括第一批赴往前线的新华社记者、武汉工作的视频博主、初次发现疫情的医生、医治病人的医生、援鄂医疗队成员、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工人、患病的武汉患者、痊愈主持人,等等。关于《英雄之城》的记忆内容,覆盖面十分广泛,从离“汉”通道关闭后开始记录直到武汉解除离汉离鄂管控措施为止。

个体视角的记忆鲜活生动,展现出的记忆内容更具优势。比如《英雄之城》中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武汉姑娘阿念,她用镜头记录下在方舱医院隔离治疗期间的所见所闻,她用哽咽的话语诉说着她看到的最感人的广场舞。在得知外婆抗拒治疗情况危急时,父母问她,是否愿意去收治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陪同外婆。阿念随即做出行动赴往火神山医院。在这里她又用镜头记录下了劝说外婆积极吃饭的时刻,记录了护士隔着起雾的眼罩和三层手套给外婆输液的时刻,记录了对面病房医生抢救病人的时刻……在背景音乐中,我们可以听到隐约的抽泣声,令人十分动容。这些平凡的个体用镜头记录的画面极具真实感,正是这些影像所展现的个人记忆,使每位看到影片的观众都能感同身受,体会到抗疫过程中每个普通人的真实经历。同时,也使观众对于疫情期间的这段记忆有了更加深刻的感知与了解。

从纪录片观看者的角度来说,对于大多数场景,观众是没有直接记忆的。纪录片要做的就是通过影像的呈现使观众获得沉浸式体验,从而产生情感认同。《英雄之城》着眼于记录个体记忆,展现平凡人的英雄事迹,打造一个个鲜活形象,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为集体记忆的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生产内容,传递主流价值

与用户生成内容相对的是专业生产内容。专业的纪录片创作者具有长期的从业经验,并在此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呈现记忆内容时,能够站在更广阔的视角进行叙事,更具人文关怀。此外,碎片化的个人记忆只有经过专业人士的整合,才能构成集体记忆。

在这场全民战疫中,新华社充分发挥其采编优势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优势,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影像的制作中。《英雄之城》凝聚了60多位新华社记者两个月在武汉抗疫一线采访的珍贵影像,通过“离汉暂停”“抢救生命”“关键之举”“全民英雄”“世间大爱”“冬去春归”六个篇章,记录了战疫时期的重要场景,刻画了一位位平凡英雄的画像,展现凡人英雄的英勇、担当与奉献精神,彰显战胜疫情的人民力量、武汉力量、中国力量。《英雄之城》的叙事具有强烈的客观性,将镜头对准抗疫一线人物,如救治病人的医生、“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者、飞行员志愿者、感染的患者等,展现的都是真实发生的场景,消解了专业生产内容所产生的距离感。

个体记忆的记录与专业生产内容的碰撞在新媒体时代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媒体融合的进程加快了纪录片创作形态的变革,微纪录片自此进入大众视野。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不仅保留了以往的专业水准,还吸纳了新媒体平台视频制作的新特征。新旧的结合往往会滋生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打造二者共通的意义空间,寻求其共同坚守的主流价值观,通过提炼与升华,重新被观众认识与铭记。提到传统媒体,我们往往会想到其对主流价值观的传递以及强大的舆论引导力。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平台作为一个新的平台同样也可以传递出这样的价值观。在疫情期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手打造共同的影像制作与传播平台,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的局面,使观众真正参与到影片的制作中,也使纪录片对集体记忆的建构更加开放、连续以及完善。正式上映后,通过各个视频网站进行传播,将无私奉献、家国一体等价值观传递给观众,唤起观众关于抗疫的集体记忆。

(三)符号“复刻”现实,讲好抗疫故事

纪录片通过解说、文字以及影像来表达意义。其中,影像符号是对现实的复刻,观众通过观看影像,能够清楚地理解影像符号所反映的现实存在。在《英雄之城》中,有意义的影像符号包括人物、地点等。

纪录片的创作离不开拍摄对象,人物便是其中之一。比如在《英雄之城》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物,有第一批赴往前线的新华社记者、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的一线医生、感染新冠痛苦不堪的患者等。通过对这些人物细节的拍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线工作者的不易以及患者的求生欲望。医生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整个人看起来十分臃肿,在忍受着防护服带来的闷热的情况下还要进病区救治患者。躺在病床上的重症患者呼吸困难、无法进食,痛苦不堪。这里的人们都在经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纪录片将这些场景以影像化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虽未亲临一线,却能感同身受。此外,我们在看到这些鲜活的人物符号的同时,也要挖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凝聚观众的共同情感,使观众产生身份认同,建构集体记忆。

除了人物外,地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符号,地点又包括城市和建筑,其对于集体记忆的建构意义重大。《英雄之城》影片开头就呈现了武汉火车站这个标志性建筑,在提到全国对武汉的驰援时,还闪过了广州小蛮腰、上海东方明珠等其他城市标志性建筑。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建筑物上还写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等字样。此时这些建筑物不仅仅代表着自己的城市,更体现了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决心。城市和建筑物本来就是承载记忆的场所,当它们在影片中出现时,人们通过观看产生认同感,进而形成集体记忆。

人物和地点作为抗疫符号,承载着关于疫情的记忆,挖掘符号背后深层次的意义,成为纪录片讲好抗疫故事的重中之重。

四、结语

纪录片作为记忆的“储存器”,承担着建构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的责任与使命。《英雄之城》这部纪录片从个人记忆的小视角出发,通过专业的纪录片生产以及抗疫符号的书写,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抗疫的全过程,体现了全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展现了家国一体、国家认同的大情怀。《英雄之城》中关于抗疫的呈现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讲述,更是一种再生产,通过一个个片段,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引发情感共鸣,对建构起观众对于武汉抗疫的集体记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抗疫纪录片英雄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02
英雄犬
环球时报(2022-10-21)2022-10-21 11:21:00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环球时报(2022-03-24)2022-03-24 19:22:16
纪录片之页
传记文学(2019年3期)2019-03-16 05:14:34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0
纪录片之页
传记文学(2018年11期)2018-11-13 08:48:26
重走英雄路
昆嵛(2017年2期)2017-04-07 11:03:10
绛红英雄谱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5: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