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倩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虽然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晚,但是老龄化进程迅速,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但我国经济还未进入发达阶段,导致出现“未富先老”的局面。传统养老方式主要是家庭养老,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养老机构。由于早期计划生育等因素的影响,家庭结构明显变化,新形势下的老年人口养老问题,已经很难通过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来解决。加上由于许多子女选择到外地读书或者工作,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养老问题更加困难。我国还没有能够完全覆盖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体系,也缺乏有利于的制度保障,养老问题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本文将对河北省“居家—社区—互助式”分级、分类养老服务体系进行研究。
河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老年人口大省,并且贫困老年人口多。河北省60岁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大约1332万,占总人口的17.72%,预计2020年河北省老年人口将达到1500万,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河北省老龄人口多,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对养老服务需求量大,养老难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相比全国平均水平,河北省的老年人口增速更高,老龄化进程日趋加速。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观念的转变,外出人口增加,空巢老人数量增多。河北省常住人口中,平均每个家庭户中有大约4个空巢老人。受区域性的限制,老年人口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域的老年人口数量不均衡,农村和城市老龄人口不均衡,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总体上看,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老龄化水平,“未富先老”的局面凸显。[1]河北省在经济发展水平中,处于中游阶段,相对来说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应对老龄化的能力比较低,保障体系也不完善。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深,对河北省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压力。
河北省为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采取三种养老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家庭养老也是目前我国社会主流的养老模式。第二种是第三方机构养老,通过老年公寓、养老院等机构进行养老。第三种是社区养老,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由于家庭个体的差异,传统孝道的淡薄,劳动力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家庭养老的不足逐渐显露。第三方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为家庭养老提供了补充。[2]其中社区养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不仅可以支持家庭养老,也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推动社会化养老,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中和。河北省未来养老服务的主要体系,就是作为主导的家庭养老,作为支撑的社区养老,作为补充的机构养老的有机结合。
(一)家庭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这是河北省家庭养老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老年人的生产力水平,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家庭养老权威的根本基础受到动摇。由于过去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的政策,出现了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一系列社会问题不断涌现。[3]空巢家庭成为普遍的社会性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也发生变化,现代家庭结构更加核心化、小型化,传统的大家庭结构逐渐解体。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家庭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出现变化,传统道德观念中的孝道淡化,人们更加重视经济利益,逐渐建立社会化生产服务理念和体制。[4]青年一代的生活压力更大,无法保证对老年人的日常照料,无法满足当前的养老需求。
(二)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河北省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不高,有的社区基础设施不足,许多相关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专业技能和素养不高。[5]一些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无法提供专业的养老护理,也不能获得职业满足感。在工作中不能充分利用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无法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科学的养老服务,无法保证老年人安度晚年。还有一些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健康知识,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知识不了解,不能细致地为老年人提供帮助,服务内容单一。社区养老服务不仅需要有专业人员,也要接纳社会志愿力量。但有的社区根本没有志愿者服务组织,或者志愿者很少,或者对相关知识不够了解,专业素质过低。
(三)第三方机构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河北省第三方养老服务机构比较少。随着时代的发展,养老机构逐渐被接受,但仍处于萌芽阶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政策导向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目前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虽然也出台了部分文件,但是只是停留于表面。机构养老作为补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需要有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资金来源少,服务质量不高,不少养老机构的资金属于自筹,有的使用职业素质较低的人员来降低成本[6]。养老机构本身的营利周期长,企业、社会等资助少,导致养老机构发展缓慢。养老机构质量参差不齐,医护人员少,管理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无法保证服务质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养老机构缺乏统一的专业培训和管理标准,无法实现系统化、高效化发展。
(一)政府加强指导。河北省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政府的财力和资源有限,单纯依靠政府支撑养老服务需求比较困难,需要将政府供给、家庭养老、社会机构养老有机结合,完善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属于民生问题,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政府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发挥带头引导作用。政府要重视资金支持,对社区养老服务、服务机构等提供一定的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建立各层次均衡发展的新格局。在一般性财政专项预算中,加入养老资金,稳定养老服务体系的投入。[7]政府要充分考虑供需双方的需求,需求方需要重视服务设施建设、养老服务补贴等,供给方侧重民办机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方面。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财政补贴,充分发挥财政的支持作用。
政府要完善政策指导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重视家庭养老方面的政策。大力扶持公办养老机构,非营利性组织和机构,同时重视民办养老机构,落实相关支持政策。要考虑政策的全面性和公平合理性,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完善法律法规等,保障养老服务体系的健康、有序运行。可以参考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规范志愿者的行为,以及养老服务的培训等,明确财政、监督、评估等的作用。[8]我国目前只有一部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同时可以出台养老服务合同法。加强养老普法宣传,提高老年人的法制观念,保障自己的权益。
河北省要根据具体省情,制定监督评估机制,加强对养老服务的监督和管理。并且要不断优化升级监督评估体系,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规范养老服务市场。河北省可以成立专项小组,不定期地考核社区服务、第三方养老机构。对于表现优秀的,提高优惠政策力度,或者给予资金扶持,鼓励民间资产的投入。加强对各类养老服务的监管,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政府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尤其是养老服务一线人员的意见,形成统一的标准在全省推广。
(二)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以老年人居住的社区为依托,建立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社区养老的作用。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养老正逐渐代替传统的家庭养老。但同时,传统文化和观念根深蒂固,社会养老也不会完全取代家庭养老。大部分老年人更倾向于家庭养老。因此居家—社区—互助式养老,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意愿,也可以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居家养老更符合我国的传统养老文化,主体是老年人自身,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养老和生活。以社区为依托,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日常生活照顾,也可以提供专业的医疗、情感等服务。
社会要重视家庭养老,通过法律、道德等方式,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使其参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要提高服务水平。[9]社区养老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社会支持,具有灵活、方便等优势,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生活需求。社区养老服务覆盖面广,收费相对合理,应获得社会各界的重视。社区养老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和技能水平。要健全社区养老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对工作的监管。积极完善社区养老功能,要健全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加强对老年人医疗保险的扶持。落实贫困老人的医疗补助。社区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保障医疗服务。加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丰富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兴办老年大学,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构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三)规范第三方养老机构发展。河北省要重视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分级监管和评估养老服务机构,适当加大对工作认真、运营良好的民办养老机构的补贴。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要结合地域实际情况,给予额外的补贴。企业和个人捐助公民、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给予政策优惠和支持,拓展养老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在总结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河北省可以推行建设特色养老服务机构,开发具有一定品牌化、规模化的养老机构。规范养老机构的内部管理,首先要建立管理体制,因地制宜,提高管理水平。[10]其次要完善资金管理,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最后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机制,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机构要不断反馈和处理,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情况。
河北省要重视专业养护人才的培养,提高养护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素养。当前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人才缺乏,需要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掌握养老服务的专业知识,对老年人进行深入的了解。要增强工作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提高服务意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工作人员的优势,要合理安排分工。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考核,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老龄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河北省已经进入老龄化队伍,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是河北省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养老服务和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关系着国家的和谐发展,社会的稳定。河北省的养老服务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从家庭、政府、社会三方面出发,制定解决措施,建立高质量、全方位的养老保障体系。河北省要充分发挥社区养老的作用,结合家庭养老、机构养老,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