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效路径研究

2021-02-01 08:18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理论素养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

赵 强 严 涛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内江 642150)

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大时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最鲜明的底色”,为新时代办好社会主义大学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高职院校是我国高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为国家和民族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生力军,青年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状况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素养状况,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情况起着很大影响。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内涵

关于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相关的研究并不多,故要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内涵进行界定,也确实不易。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定义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将“素养”定义为“平日的修养”。而修养又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如理论修养,文学修养。二是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从中可知,素养并非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显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中的“素养”应该采用第一种解释。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定义,学者们有各自的看法和认识。阳黔花和李红军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指“人们经过坚持不懈地学习和自我锻炼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水平,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及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谢嘉梁则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定义为“了解、学习、认知、掌握、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程度和水平,以及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分析和合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技巧与能力”。

学者们虽然没有给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完全一致的定义,但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例如,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一个涵盖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内化和运用等多方面的复杂概念。在参考了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定义共性的基础上,笔者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界定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认知、信仰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和水平。认知,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涵盖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观点懂、通、透的程度;信仰,则是指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揭示的规律、真理和本质等深信不疑的情感态度,能够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运用,是指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仅仅停留在知晓和认同层面,还必须在实践当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构成要素

正如前文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一个包括了诸多要素的复杂概念,其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知识是理论素养的首要构成要素,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形成必须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从纵向来看,它既包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理论成果,又涵盖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从横向来看,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又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如果缺乏对这些理论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就无法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要义,无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更不可能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平素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因而也就无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情感和信仰。如果说知识是理论素养的基础的话,那么情感和信仰则是构成理论素养更高层次的要素,也是理论素养得以保持和提升的有力保障。是否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还应体现在是否深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否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积极投身于为人类求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尤其是在各种社会思潮并存林立的当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和信仰,更能够检验一个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程度和水平。

最后,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创始人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学懂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运用它们于实践当中,与现实紧密结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理论素养指的是在理论方面的一定水平,这种水平并不仅仅指掌握了多少知识、是否信仰该种理论,还应该包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理论思维以不断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这种思维和能力日常化。

二、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意义

据2019年10月17日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133.2万人。其中,中职专任教师83.4万人,高职专任教师49.8万人”。随着高职院校扩招进程的推进,高职院校教师人数也将进一步增加,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一定的挑战。与此同时,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也对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仍然尖锐和复杂,而高校正好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这也使得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尤为紧迫和必要。

(一)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综合素养,更好完成教书育人使命

同其他职业一样,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才能胜任,如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教师职业道德等。但作为教师,所需的素养远不止这些,还需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在内的其他素养。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的指导思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教育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在2014年考察北大和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四为”方针;在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多次提到“思想政治素质”一词。由此可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所提出的更进一步、更高层次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才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要想完成好教书育人使命,必须注重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在高校教师的诸多素养中,如果说专业素养是基本素养的话,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则是必须具备的更高层次的素养。一个专业素养强的高校教师,或许能够教育学生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但要更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和主动担当历史使命,仅靠专业素养还不够,必须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论对于哪一门学科的教师而言,学好马克思主义都有益处。从学校的性质和特点来看,高职院校更偏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更专注于提高专业素养尤其是专业技能素养无可厚非,但是不能将专业素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对立起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传授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更好完成教书育人使命。

(二)有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助力教育现代化目标实现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推进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起着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在办学条件、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于各个行业建设的技能人才。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仍有短板和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部分教师在育人理念上存在错误认识,认为只需教书即可,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并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部分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水平不高,对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缺乏兴趣,也未积极主动地研究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教学有机结合,无法灵活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力量。这些问题,不仅影响高职院校教师自身职业成长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也影响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为更好推进教育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等十大战略任务。要实现教育现代化,不能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必须具备的条件,其中就包括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高这一标准。师资队伍水平高,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学历、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还体现在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掌握和运用上,体现在教师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了解上;人才培养质量高,不能仅仅看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情况,还要看他们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合格的品德,是否能够服务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

综合来看,培育和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对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三)有助于更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处于指导地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将此确立为一项根本制度加以提出。近些年来,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的同时,国内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意识形态,“社会各界有些人深受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迷茫、模糊、动摇、失落甚至淡漠,政治信仰发生危机,道德规范发生困惑与失范,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泛滥,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遭到巨大冲击”。这种局面在当前虽有缓和,但抓好意识形态建设仍不能掉以轻心。

要让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进一步增强,关键要靠宣传和教育。当前,有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对一些错误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不能进行及时和有力抵制,以致丢失思想阵地。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缺乏相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并不了解。人一生价值观树立的黄金时期是青年时期,全社会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受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社会阅历不足,理性思维不够成熟,极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影响。因此,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对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而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较于本科生而言,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难度更大,单纯依靠思政课程还远远不够,必须抓好其他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和利用,让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共同发力,增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实效。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全部学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都提出了要求。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必须更新以往的教育观念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沉下心来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并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和信仰,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以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态度;在此基础之上,通过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和学习等进一步影响全社会对待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态度,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指导地位根本制度,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

三、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有效路径

人的素养的形成,本身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形成亦不例外。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需要从加强教育培训、做好顶层设计、优化校园环境和搭建载体平台等方面综合发力。

(一)加强教育培训,引导青年教师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形成,必须以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为基础。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当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相关专业学科背景的很少,且基本集中在思政课教师。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了解仅仅来自于求学阶段所上的思政课,只读过极少的、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他们所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并不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也知之甚少。加之,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的时间不长,处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关注生存”阶段,关注的重心在如何上好所教课程,所学习和了解的理论也主要与任教课程相关,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其他理论知识关注不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仍然是零碎的、浅显的、片面的。由于自身对马克思主义并不了解,加之受社会上仍然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洗脑论”等杂乱现象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情感也受到动摇,制约着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升。

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需要做好到岗前和到岗后培训的有机结合。在各地组织的高职院校新教师岗前培训中,除了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课程以外,可以设置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课程或者举办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讲座;在高职院校自身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当中,也应增加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培训内容,例如可以利用本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者思政教学部的师资力量,为新进教师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座。在新教师入职以后,所在院校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纳入教师职业成长发展当中,在教师教育培训当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内容,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二)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提升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相关制度

提升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需要高职院校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制度。高职院校领导层对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视程度,对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升有重要影响。我国高校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抓好师生意识形态建设是高校领导层不可推的担责任和使命。尤其是在各种思潮交织、意识形态斗争严峻的当下,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更不能松懈。为此,高职院校领导层需提高对教师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整合校内校外各种资源和力量,为青年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创造机会和条件。

其次,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当中,除了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动力较强以外,大部分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动力不足。为此,需要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上下功夫。例如,可以通过课程思政改革,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在资金、设备等方面,给课程任课教师以支持和激励;积极动员学校的青年教师参加马克思主义有关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动员其他课程青年教师和思政课教师一起联合申报课题和开展研究活动等等。

最后,完善考核和监管制度。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可以制定形式多样的考核和监管方式。例如,可以以学期或者学年为单位,为青年教师安排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行学习;可以要求青年教师在学期或者学年自学一门线上的马克思主义课程或者聆听一定数量的线上马克思主义讲座,将参与学习的笔记、心得或者所作的学习分享等作为考评依据。此外,也要做好对青年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管,对在教学过程中弱化乃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不合格的青年教师,要给以一定的处理。

(三)用好载体平台,创新青年教师提升马克思主理论素养的渠道和方式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多种渠道和方式,最好的莫过于沉下心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薄弱,加之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时间,潜心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不现实。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可供利用的网络平台也越来越多,它们在提升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载体和平台在提升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方面也起着自身独特的作用。

充分利用好传统载体平台,例如讲座、读书分享会、论坛等。一是举办面向青年教师乃至于全体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座,聘请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社会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误区等内容,向青年教师进行讲解,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二是举办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读书分享会,根据书目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组织青年教师进行阅读和分享,在此过程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三是各系部、学院可以订阅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读物,方便青年教师了解马克思主义。

积极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的作用。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带来了极大便利,深受青年人的认可和接受。在提升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如可以利用手机APP、小程序、公众号等进行文章阅读、讲座收听、节目收看等等。此外,也要利用好网络课程。近年来,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建设重视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的网课。在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上,也可以搜索到不少名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这就为青年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和资源。

(四)优化学校环境,营造有助于提升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环境对人的学习有激发和促进作用。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离不开良好的学校环境,而良好环境的营造又是一个学校全员参与和全要素整合的过程。首先,不论是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党员教师,还是普通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当中来。高职院校领导层要把抓好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建设摆在学校教师队伍发展乃至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为青年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与此同时,更要身先垂范,带头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在全校引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风气。党员教师要做好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先锋模范,带头学、认真学,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学懂学透,在全校师生当中传播好马克思主义,积极帮助青年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其次,高职院校还可以鼓励和支持马克思主义学术团体的发展,吸收青年教师参与其中,在学术研究和教师相互间的交流探讨中增进彼此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积极举办面向全校师生的马克思主义相关讲座,尤其是要举办用马克思主义来回应当下、关照现实的相关讲座,鼓励青年教师聆听学习,帮助他们增长理论知识、澄清认识误区、增强理论自信;在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的进程中,也要为积极参与的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等等。

猜你喜欢
理论素养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三个支点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浅析油田基层班子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