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中
开栏的话:“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的历史时刻,我刊特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专栏,深情讴歌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刊发精辟阐释党的重大理论建树和伟大实践、以小见大歌颂党领导下发生的沧桑巨变、以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感念党的恩情等方面的精品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而这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以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建党为起点的。从此,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纪元。
1920年2月,陈独秀在北京受到反动当局迫害,李大钊护送他前往天津。途中,两人商定分别在南方和北方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这就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和李大钊分别后,陈独秀于2月19日到达上海。
1920年4月,陈独秀入住老渔阳里2号。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回到了上海,《新青年》自然也回来了,老渔阳里2号也就成了《新青年》编辑部。
在这片神圣的石库门群落里,陈独秀加快了建党的步伐。他和他的战友们完成了群英汇聚、宣传马列、阶级动员、培养干部、创建组织、筹建全国代表大会、领导全国的斗争等工作。
同月,共产国际派出全权代表维经斯基一行来华。他们先抵达北京,会见了李大钊。李大钊介绍他们到上海去见陈独秀,要陈独秀建党。维经斯基等来到上海,在老渔阳里2号会见了陈独秀等人,商讨建党问题。
5月,陈独秀在老渔阳里2号正式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团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积极着手建党工作。当时,有一些原来被陈独秀吸引过来的不坚定分子退出。
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人开会,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会上,大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起草了党的草纲。1920年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选举陈独秀为书记。这是中国的第一共产党组织,现在一般称之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共产主义运动的圣火,终于在这里点燃。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源地。陈独秀等在开始考虑建党时,就已经认识到培养党的干部、青年干部的重要性,将培养青年干部作为首要任务。于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在新渔阳里6号创办了外国语学社,容纳了这一批革命青年,他们成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的基础。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由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中最年轻的俞秀松任书记。团的机关设在新渔阳里6号。
与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情况相同,上海的团组织也起了全国性团组织发起组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章程寄给各地,请各地的共产主义者在革命青年中建立团的组织。长沙、广州、北京、武汉、天津、唐山、太原等地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的组织经过初步整顿和发展,到1921年初,全国各地团员共有1000多人,成立临时团中央的条件已经成熟。1921年3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上海诞生,机关仍设于新渔阳里6号。
广大团员纷纷投入工人运动,到工人中去进行调查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并将有关工运的文章发表在《劳动界》和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吴芳、陈为人、卜士奇、柯庆施、袁笃时等都曾在《劳动界》上撰文。1921年2月,上海法商电车公司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罢工以工人的胜利告终。罢工期间,团员们还曾去支援工人罢工。电车工人代表对团员们说:资本家原先以为工人团结得不紧密,故以拖延为能事,但是工人比他们想象的要团结得紧密,他们无计可施,工人最终取得胜利。工人们在罢工斗争中所体现出的组织性和觉悟,对广大团员和革命青年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党、团组织成立后,外国语学社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在新渔阳里6号办的第一个干部培训学校。此时,外国语学社的办学目的,一为掩护团的工作,二为培养党团干部,学生都由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或社会主义青年团推荐。
当时,外国语学社学员在上课之余,还积极参加革命实践,或下厂调查,或积极参加工人运动,有些学员还参加油印、运送、散发革命传单的工作。1921年春天,先后有30多名学员分三批去莫斯科学习,他们日后都成了中国革命的栋梁,不少人成为党和国家、军队的重要领导人,比较著名的有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汪寿华、柯庆施、萧劲光等。
1920年10月,上海机器工会发起会在新渔阳里6号召开。11月,上海机器工会在白克路207号(今凤阳路186号)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陈独秀等到会发表演说。这是全国第一个由中共早期组织领导的工会团体,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之初,陈独秀等人立即着手筹办工人刊物《劳动界》周刊(1920年8月15日创刊)和《伙友》周刊(10月10日创刊),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真正的工会。《劳动界》的发刊词说:“工人在世界上已经是最苦的,而我们中国的工人比外国的工人还要苦。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外国工人略微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我们中国工人不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劳动界》周刊每期1万字,以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文章吸引广大工人,向工人说明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世界、劳动者谋求解放必须进行社会革命等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主要撰稿人有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袁振英等。
《新青年》
《劳动节纪念号》
《伙友》周刊由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与工商友谊会联合创办,“主编系闻名之社会主义者陈独秀”等人,由刚刚成立的新青年社负责发行。《伙友》周刊的目的是“(一)诉说伙友们现在的苦恼。(二)研究伙友们将来的职务”。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后,马上致函各地,建议“组织支部”。同时,施存统去日本、陈公培去欧洲建立旅日、旅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在筹建全国政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之初,陈独秀即提出“上海小组将负责苏、皖、浙等省的组织和发展”,希望李大钊“从速在北方发动,先组织北京小组,再向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和天津、唐山等城市发展”。李大钊对于这些意见略经考虑,即无保留地表示赞成,“认为上海所拟议的要点都是切实可行的,在北京可以依照着发动起来” 。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以成立时通过的党纲性质的条文,使其在各地发挥作用。“这个组织发起后,由陈独秀、李汉俊找关系”,各地迅速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李汉俊委托董必武等人在武汉筹建党组织;陈独秀派刘伯垂到武汉协助董必武建党,又写信给毛泽东,把建党情况、《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起草情况及时告诉他,委托他在长沙建党,还给他寄去《共产党》月刊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陈独秀函约王乐平在济南建党,王乐平向他推荐了王尽美、邓恩铭;在旅日学生中建党的施存统,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5人之一;在旅法学生中建党的张申府和赵世炎(5月赴法),赵世炎是由陈独秀介绍入党的;陈独秀亲赴广州,创建广州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后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的几个问题》中回忆:“党的上海小组成立于一九二〇年六月间,一开始就叫‘共产党’,它的机关刊物也叫《共产党》。”“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施存统、陈公培五人,开会筹备成立共产党,选举陈独秀为书记。并由上述五人起草党纲。不久,我和陈公培出国。陈公培抄了一份党纲去法国,我抄了一份去日本。”包惠僧后来在一封信中回忆:“中国共产党是于一九二〇年夏秋之交在上海成立的。紧接着党的成立,因为有特殊的人和事的关系先后在北京、武汉、长沙、济南连上海共成立了六个支部。上海没有支部之称,各地党支部的成立都是由上海党发动组织起来的,各党员的物色,工作的分配,党纲的拟定,工作方针的决定都由上海党负责,事实上它就形成了中央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建之后,将《新青年》改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1920年9月,新青年社成立,这是共产党组织建立的第一个出版机构。1920年9月,《新青年》第8卷第1号开辟了《俄罗斯研究专栏》,介绍苏俄革命情况、列宁著作和国际共运消息。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还组织翻译出版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著作。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原先是星期评论社约的稿,译稿完成后,星期评论社关门了。陈独秀在老渔阳里2号接过译稿,与李汉俊一起校对,组织出版。这是《共产党宣言》公开出版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创建,各地都把该书作为基本教材,用以教育党员和青年。
《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因为它是公开出版物,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白色恐怖下,难以旗帜鲜明地表明共产党的观点。因此,融理论性、政治性于一体的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就应运而生,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先进青年。《共产党》月刊由李达主编,第1期第1篇是陈独秀写的发刊词《短言》,文中明确宣告:“什么民主政治,什么代议政治,都是些资本家为自己阶级设立的,与劳动阶级无关。”“一切生产工具都归无产劳动者所有,一切权都归劳动者执掌,这是我们的信条。”该刊共出版6期,每期各发行5000份。国内的共产主义者,将它作为必读刊物,组织先进青年学习;海外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也争相阅读。该刊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充分阐明了为什么要建党、建立什么样的党、党在中国应该干什么这样一些建党时期必须首先明确解决的重大原则问题。从思想上统一了各地早期党组织的认识,进而达到组织上的统一,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0年11月,陈独秀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供各地党的早期组织内部学习,统一思想。《宣言》中明确提出,要依靠工农群众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宣言》表明了中国共产主义者决心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为在中国实现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愿望。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制定党的宣言纲领,向工人灌输马克思主义时,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指导和推动各地建立党的早期组织和团的组织,以及筹备召开中共一大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达上海,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遣接替维经斯基工作的尼科尔斯基也来到了上海。他们同李达、李汉俊商议,提出应当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于是,李达、李汉俊以老渔阳里2号为联络处,进行大会的筹备工作,确定会议地点和日程,致函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各派代表两人到上海参加会议,起草并刻印有关文件。在大会召开期间,这里也成为大会的秘书处和保卫处。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出席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李达、李汉俊、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包惠僧、周佛海和陈公博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此外,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出席了大会。
7月30日,会议因租界密探闯入而中断。当夜,李达、毛泽东、周佛海等部分代表在老渔阳里2号商议继续会议的办法,最后决定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继续举行会议。
大会选举陈独秀任书记,李达负责宣传工作,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3人组成中央局。
中共一大闭幕后,老渔阳里2号成为中共中央局办公地。陈独秀也从广州回上海主持工作。陈独秀初回上海时,在中共中央局工作的只有他和李达、张国焘3人,3人常在陈独秀的卧室楼下的客堂间或统厢房里聚会。“当时决定宣传工作,仍以《新青年》为公开宣传刊物,由陈自己主持”,李达“则继续编辑《共产党》月刊,作为秘密宣传刊物(从第三期至第七期止)”。张国焘主持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工作。中共中央局还决定成立人民出版社,出版15种共产主义读物。
1921年11月,陈独秀签发《中国共产党中国中央局通告》,提出至来年7月以前的工作计划,要求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长沙5区“都能得同志三十人成立区执行委员会”;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须超过2000名;“各区必须有直接管理的工会一个以上,其余的工会也须有切实的联络”;中央局宣传部必须出版共产主义书籍20种以上;“关于劳动运动,议决全力组织全国铁道工会”;青年及妇女运动,各区也应“切实注意”。中共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但遗憾的是没有通过民主革命纲领和党章,因此建党的任务还远未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是由中共二大完成的。
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筹备处还是在老渔阳里2号。陈独秀在老渔阳里2号主持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等一系列文件,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二大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至此,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正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