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磊,陈 凯
(沈阳农业大学 体育教学部,辽宁 沈阳 110161)
2006 年12 月20 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为切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响应通知精神,纷纷从体育教学的模式、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着手,对体育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排球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夯实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乃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基于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对当前普通高等院校的排球教学改革现状和困境进行分析,希望有助于高校排球教学改革向纵深开展。
(1)丰富学生业余文体生活。排球作为一项群体性竞技体育项目,虽然在“三大球”中受关注度较低,但因为中国女排的强势表现,使得排球运动在国内有着相当多的球迷群体,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更是有着十分广泛的支持者。高校开展排球教学,首先,能够得到这些排球运动爱好者的支持,为其业余爱好提供了展示和发展的平台。其次,排球运动作为一项群体性运动项目,在非正式比赛中可以几人甚至几十人参加,符合大学生群体喜爱与好友一起休闲运动的特点。因此,排球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学习、了解排球运动,进而为大学生群体参与休闲运动提供更多的选择,让其业余文体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2)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大学生群体作为学校教育培养的精英人才,即将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这不仅需要他们有突出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他们有健康的体魄。参与体育运动是促进身体健康最有效的手段,排球运动作为当前最受关注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排球教学活动的开展必然会吸引相当群体的学生主动参与,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参与者对排球运动知识与技能的了解,而且可以使排球运动成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最有效的运动方式。
(3)培养各类排球人才。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越来越多家长和孩子开始重视体育运动。高校排球教学活动的开展,除了可以为大学生群体的业余文体生活提供更多选择并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外,还有利于培养和储备各类排球人才。在排球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排球运动的技能,而且可以深入了解排球运动的教练指导、规则规范等。因此,高校排球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挖掘排球竞技人才,而且可以为排球教练、裁判等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1)注重技术教学。当前高校排球教学活动主要包含两种形式:专项课和选项课。排球专项课主要面向综合性高校的二级体育院系或体育专业院校的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等专业的排球专项学生,虽然课程专业性强,但是开设范围小。而对于众多的非体院校和非排球专项的学生而言,学校则主要以排球选项课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选项课形式的排球教学活动虽然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排球运动的学习,但是课程的开设在时间、人数上都有较大的限制。也正是因为选项课在时间和人数上的限制,使得当前多数高校的排球选修课程进行的都比较匆忙,并不能对选项的学生进行系统的排球教学,而更多的是进行排球基本技术的教学[2]。
(2)教学方法传统。高校在开展排球教学活动时普遍采用六人制排球,而很少开展更有趣味性的如二人制、三人制等排球运动形式。而随着这些排球运动形式的出现,传统的六人制排球教学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喜爱排球运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群体参与排球运动的积极性。同时因为高校排球教学活动主要是以选项课的形式开展,因此同一个教学班内的学生其排球运动基础往往差距较大,而教师在进行排球教学活动时由于时间和课时的限制,通常以基础较弱的学生为标准采取“一刀切”的方法组织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采取示范演解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3],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难以调动基础好的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使其对排球课程失去兴趣,这就不利于以排球课程为引导,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排球运动氛围。
(3)教学内容死板。目前在高校排球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大多是以发球、垫球、传球等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为主,而较少注重对学生排球技术、排球战术及排球理论知识的讲解[4],因此这样的课程很难体现出排球运动的娱乐性和竞技性,反而使课堂氛围变得单调乏味,也就难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排球运动的兴趣。
(4)教学评价粗浅。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一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二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为了使以后的学习更加有的放矢[5]。在高校排球教学活动中,不仅是教师,甚至学生对于排球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都有不足,这是因为高校排球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排球基本技术动作的考核。首先,考核内容简单,即使是基础较弱的学生也很容易通过考核。其次,考核内容片面,考核结果无法真实反映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果,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即使不学习也能轻易通过考核,反之对于运动基础差且学习能力差的人,即使付出加倍的努力也较难通过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考核结果并非是很公平。
(1)改革措施执行力度低。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进入了加速阶段,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阻力,如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师资、场地设施等体育教学资源匮乏。加之高校学生多、自主性强,进一步加剧了相关措施执行的困难程度。针对这一问题,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与高校共同联手,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革新教学评价体系,把改革措施的执行力度纳入对教师的评价指标,把树立终身体育理念纳入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从而激发教师和学生对体育教学改革措施的执行力度。
(2)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多数高校的师资队伍出现了年龄断层,并呈现了明显的中年化趋势,这样的师资队伍对于有较高身体素质要求的体育教学而言是不利的,特别是对身体素质要求更高的排球教学。同时中年教师往往思想比较传统,一方面不愿意开展教学的革新,另一方面对于革新事项的学习、接受能力也较差,因此也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
(3)场地设施不完善。多数高校现有的场地设施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是场地的数量普遍不足,多数高校仅建有2~4 片排球场地,相较于上万甚至数万名在校学生而言,场地数量严重不足;其次是场地地面存在安全隐患,这是因为高校的排球场地大多为室外场地,且多为水泥地面,新建场地虽然平整但是容易被侵蚀而出现安全隐患,而且室外场地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也无法正常使用;再次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如教学用球的数量不足、隔网损坏等,而完善的配套设施是排球教学活动高效开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高校应该从场地建设、地面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完善排球场地设施,从而保障排球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1)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体育兴趣作为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基础[5]。因此阳光体育运动“达标争先、强健体魄”口号的实现,需要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排球教学而言,高校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调整,如引进二人制、三人制等趣味排球活动,在注重技术教学的同时加强技战术理论和实践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不定时组织开展分组对抗赛等,让学生充分感受排球的趣味性和竞技性,以此激发其对排球运动的参与积极性。
(2)关注课内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高校排球教学活动主要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并且在开放选修的时间、开课班数、参与人数、课时数等方面有明确的限制,同时班级内不同学生的排球运动基础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很难展开更深层次的排球教学,也就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实践方面,因为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时间内更多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体验的提高。因此,在排球教学改革上高校可以课内课外同时抓,以课内的教为基础,以课外的练为提高,让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排球运动,而且可以真正参与到排球运动中。
(3)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开展教学评价。排球作为一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运动项目,不同学生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一刀切的教学评价方式在高校排球教学评价中已经难以体现其公平的价值,也难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因此高校的排球教学评价应该针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考虑学生在运动基础、努力程度、进步程度、排球态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制定包括认知、技术技能和情感等多因素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得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都能够做到客观公正。
(4)对接大众健身与竞技体育,切实培养排球人才。高校排球教学应密切联系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避免与之脱节。在排球教学活动中,应挖掘有天赋的排球人才,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专业化训练,为排球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发展储备人才。对于绝大多数的排球爱好者,学校首先要保障其积极参与到排球运动中,通过排球教学活动的开展夯实排球运动基础,使其在进入社会后能够成为活跃的排球运动爱好者。同时引导部分学生学习教练和裁判知识,从而具备排球教练和裁判技能,为排球运动在社会体育领域扮演更活跃的角色培养人才。
高校排球教学改革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下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是距阳光体育运动所提出的目标口号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高校应在继续贯彻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的同时,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改革理念,突出学生本位,以排球教学为引导,通过教学模式、方法、内容、评价等方面的创新,培育学生的排球情怀,进而激发学生的排球参与积极性,树立终身排球思想,使得排球运动不仅在竞技体育,而且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中扮演更加活跃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