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下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实践探究

2021-01-31 01:47中山市龙山中学王晓霞
师道(教研) 2021年6期
关键词:苯酚化学学科

文/ 中山市龙山中学 王晓霞

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19 年11月正式对外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其内涵是“一核四层四翼”,其中:“一核”为考查目的,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内容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这3 个部分的内容既突出重点,又有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在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上,化学科基于学科特点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化学科的功能定位,确定考查化学观念、思维方法、实践探索、态度责任4 项学科素养,将理解与辨析能力、分析与推测能力、归纳与论证能力、探究与创新能力确定为化学学科关键能力,提出基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考查要求的情境化考查思路。

一、“一核四层四翼” 评价体系下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示例

(一)日常生活情境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日常生活情境可以充分展现出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教学中设计这样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和应用化学的兴趣。如人教版必修1 关于“铁盐和亚铁盐”的教学,教师以补血剂中的“铁”为情境主线展开教学,选择硫酸亚铁片作为本节课的主角,引导学生在阅读说明书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在一系列活动中掌握铁离子的检验,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在教师精心且巧妙的设计下,本节课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参与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成功实现了教学目标,使本节课在不同角度高度契合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二)生产环保情境

如人教版选修4 关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的教学,教师可以从“尾气排放成为城市主要污染源”这一情境引入,引导学生设计处理尾气的具体方案→提出将NO 和CO转化的思路→探索研究反应的可行性→解决问题,在一系列活动中掌握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焓判据、熵判据及复合判据, 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落实“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也创设了化学史情境,在学习熵判据和复合判据时,教师通过混乱度、熵、吉布斯自由能的研究过程,向学生呈现了克劳修斯、玻尔兹曼、吉布斯等著名科学家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持之以恒的科学研究精神,让学生感受科学家探究的不易及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三)学术探索情境

学术探索情境为公开刊物上的最新化学学科前沿成果,该类素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一部分内容对应中学化学知识内容,在教学中选取适宜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作为教学情境素材,可开拓学生的学科视野,锤炼学生的学术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人教版选修4 关于“化学电源”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从事锂离子电池研究的三位杰出科学家”这一真实情境,将化学电源中对应中学化学知识的化学前沿成果与学生分享,让学生感受到学术前沿的研究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实验探索情境

以人教版选修5 中“苯酚”的教学为例,在学习“苯酚的酸性”时,教师在学生猜测“苯酚具有酸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苯酚的酸性是强是弱?”“酸性比碳酸强还是弱?”,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在探究苯酚的弱酸性时想到了用指示剂、pH 试纸(pH 计),与金属反应、与碱反应等方法,在探究“苯酚的酸性与碳酸酸性的相对强弱”时,学生想到了“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实验方案进行探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结论。实验探究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尝试寻找理论依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苯酚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1×10-7,碳酸的一级电离常数为4.4×10-7,二级电离常数为4.7×10-11,能合理的解释实验结论。

(五)化学史料情境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关注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要关注学生“求真”的愿望。已有成熟理论中蕴藏着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研究过程,可以激发创新灵感,开拓研究思路。结合中学化学的大部分内容,挖掘出化学史并用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重温化学家曲折的认识过程,对于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人教版选修5“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为例,这一节主要介绍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主要是方法的学习。如果能够深入挖掘教材,将学生对加聚反应的学习放在“塑料和橡胶的研究发展史”这一情境中,不但容易掌握加聚反应的方法,更能够能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催生点。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给出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塑料袋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再讲述常见塑料的合成历程,最后与学生一起研究加聚反应的原理及特点。

二、“一核四层四翼” 评价体系下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模型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效的创设真实的情境,将课堂与现实连接起来,将学科问题与真实问题连接起来,将情境创设与高考评价体系的“四层”有效联系起来,以核心价值为引领,积累学科必备知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科关键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将真实问题抽象成化学问题,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进行化学抽象,初步建立化学探究模型。解决某一化学问题不是最终目标,解决这一类的化学问题才是学习的目标。学生在不断的反思总结过程中,培育了关键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积累了化学必备知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有效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核心价值。

猜你喜欢
苯酚化学学科
高浓度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
【学科新书导览】
一种苯酚焦油中苯酚与苯乙酮的回收方法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亚洲将引领全球苯酚产能增长
苯酚对典型承压装置材料的腐蚀行为研究
“超学科”来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