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县域环境保护类专业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1-31 22:46徐友辉何展荣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本土化控制技术学期

徐友辉,何展荣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在实施教育脱贫攻坚的背景下,为了较好地 解决四川“三州一市”45个深度贫困县(市)环保人才紧缺问题,在“政策支撑,三定并举,四方协定”的本土化人才合作培养机制下,学院对定向招收的三年制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采取“需求导向,校地合作,双元培养”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来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取得较好效果,深得用人单位好评。

1 深度贫困县域环境保护类专业本土化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深度贫困地区环境保护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发展需求进行调研、分析、总结。从调研结果看,要解决四川“三州一市”45个深度贫困县(市)环保人才紧缺问题,采用定向招生方式招收一定数量的专科层次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学生,在高校经三年定向培养合格后,再回到定向单位上岗,是一个最好的选择[1]。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德智兼修,岗能相适,技管并重”,具体内涵为: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基础知识扎实,适应深度贫困地区环境监测、环保执法、环境治理、环境评价、办公室事务等岗位需求,具备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 “需求导向,校地合作,双元培养”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2.1 需求导向

所谓需求导向,是指以四川省45个深度贫困县域环境保护类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发展需求,以及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来确定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定向人才培养目标。经调查发现,其现实状况是专业不对口、人员流失大、业务能力弱;从发展角度看,需求的人员数量多、要求专业程度高、关键能留得住;从职业能力要求看,需要的是能够适应深度贫困县域环境监测、环保执法、环境治理、环境评价、办公室事务等岗位需求,既会专业技术又懂行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2 校地合作

所谓校地合作,是指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与“三州一市”地方政府共同合作,通过签订甲方(定向培养院校)、乙方(定向培养学生)、丙方(县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丁方(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四方协议”来共同培养深度贫困县域紧缺的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人才。

2.3 双元培养

一是办学主体“双元”[2],办学主体是高职院校与委培单位或企业,双方具有同等的作用,承担相同的育人责任。校地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方主要负责课堂教学的实施和考核,委培单位及其所辖的企事业单位(如环境监测站)主要负责实践教学的实施和考核,委培单位主要落实学生跟岗、顶岗实习的指导和考核工作。

二是学生身份“双元”,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一个是高职院校学生,按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参与教学过程,接受学校的考核;另一个是委培单位的员工,在被高职院校通过定向招生录取后,按合同约定参与委培单位或企业的实践教学过程,在委培单位或企业的师傅指导下进行实践学习,并接受考核。

三是教学过程“双元”,在3年的学习期间,定向培养学生没有寒暑假,是通过“工学交替”形式来完成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任务的。

四是学习成果“双元”,定向培养学生完成校内学业,考核合格,可以获取国家承认的专科毕业证书;通过校内理论培养和企业实践培训后,参加化学检验工、污水处理工、环境监测工等工种鉴定合格后,可获得国家或行业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

“需求导向,校地合作,双元培养”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深度贫困县域紧缺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校、政府、企业和家庭的积极性,能够为民族地区培养出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环境保护类人才。

3 “需求导向,校地合作,双元培养”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3.1 按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实现“德智兼修,岗能相适,技管并重”的本土化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分别与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和乐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局及其下属的县(市)生态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作为培养定向生的“双元”主体,多次召开“深度贫困县环境专业定向人才培养研讨会”,一起探讨课程设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着重突出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定向培养的针对性。

按照“突出环境监测、环保执法、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影响评价、办公室事务管理等岗位职业能力”的思路,从公共基础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综合实践教育模块、素质拓展教育模块四个方面来构建本土化课程体系。公共基础教育模块课程,注重工具性知识、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培养;专业教育模块课程,注重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培养;综合实践教育模块,注重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素质拓展教育模块,注重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一是始终注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将核心价值观、职业精神、专业素养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聚焦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二是始终注重“本土化课程”开发,将四川“三州一市”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十分有用的川西高原生态环境、川西高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事务管理、公文写作实务等课程纳入双方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

3.2 工学交替组织课程教学

所谓工学交替,是指组织定向培养学生在学校与定向单位两个不同的学习场合,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交替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过程[3]。

2018级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定向班80名学生的教学任务,是按照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来安排、落实、完成的。具体做法是:将1个学年分为4个学期,即第1学期、寒假学期、第2学期和暑假学期。作为办学主体的“校方”,主要承担道德与法律、毛中特概论、形势与政策、创新创业指导、艺术教育、计算机信息技术、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健康教育等公共基础教育模块课程的理论教学工作,安排在第1-4学期;承担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工程制图CAD、环境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承担仪器分析、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噪声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核心课程的课堂教学工作,安排在第1-5学期;承担川西高原生态环境学、环境规划与管理、化验室组织与管理、应用文写作、公文写作实务等专业拓展课程的理论教学工作,安排在第3-5学期;承担社交礼仪、口语表达技巧、人际交往心理、美术鉴赏、音乐欣赏、书法鉴赏、现代摄相技术等素质拓展模块课程的训育工作,这些课程与显性专业课程有机协调统一,形成素质拓展培养体系,有助于培育德智体美发展全面、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安排在第2-4学期。公共基础教育模块课程的理论教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课堂教学、专业拓展课程的理论教学、素质拓展模块课程的训育工作均在我们学校内以“学”的形式完成。

作为办学另一主体的“地方”,“三州一市”生态环境保护局具备师资和实践条件的环境监测站、环保企业,或者学校依托的环保企业,主要负责协助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完成环境监测综合实训、工业水污染控制技术实训、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实训、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实训、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实训、噪声控制技术实训等综合实践教育模块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这些课程是以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注重培养实践技能,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贯穿全学程,安排在第2-5学期。综合实践教育模块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安排在环境监测站、或环保企业以“工”的形式完成。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定向班的学生今后从事办公室工作的较多,对于职业能力的要求,定向单位将公文写作能力排在除专业能力外的第一位,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排在并列第二位,协调沟通能力排在第三位,为此,除了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外,特意专门增加了“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内容涉及办公室环境管理、公务接待、信息管理、公文管理、会务与活动管理、日常事务管理、领导活动安排、人力资源管理、应急事件处置等,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四川康弗伦斯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授课,安排在第3学期。

作为委托培养单位的“三州一市”45个深度贫困县(市)生态环境保护局,其所辖的企事业单位(如环境监测站),主要负责落实环境监测跟岗见习、工业水污染控制技术跟岗见习、川西高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跟岗见习、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跟岗见习、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跟岗见习、噪声控制技术跟岗见习、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事务管理跟岗见习、顶岗实习等综合实践教育模块课程的指导和考核工作,安排在每个寒假学期和暑假学期。跟岗见习、顶岗实习等综合实践教育模块课程与定向岗位结合紧密,让学生在委托培养单位指导下以“工”的形式完成。

3.3 衔接融通1+X证书教育

为了让定向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深度贫困地区环境监测、环保执法、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影响评价等岗位需求,我们在2018级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定向班,推行1+X证书教育制度,强化岗位职业技能培养。具体做法:

一是科学定位“X”的涵义[4]。1+X证书教育,就是让定向培养学生在获得专科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方面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定向培养生完成规定学业后,要回到深度贫困县从事环境监测、环保执法、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影响评价等岗位工作;地处四川西部高原的深度贫困县,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工业基础薄弱、生态基础脆弱,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水质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为此,我们把“X”的涵义定位为水环境监测工、大气环境监测工、污水处理工等3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二是主动对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把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定向班的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目标,与化学检验工、污水处理工、环境监测工等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标准相对起来,保持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一致性。

三是贯通融合“X”培训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如果涵盖“X”证书要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就不再另搞“X”证书培训;如果没有涵盖培训内容,就通过综合实践模块课程加以补充、强化和拓展,做到“X”培训内容与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融合。

四是同步实施“X”培训过程与学历教育过程。统筹安排“X”证书培训和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实践场所、组织形式、教学时间、师资,同步实施考核与评价,做到X证书培训与专业教学过程的一体化。

五是互相转换学历证书与证书培训的学习成果。获得学历证书的学生在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时,可免试部分内容,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可以兑换学历教育的学分,免修相应课程或模块。

4 结语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按照“需求导向,校地合作,双元培养”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校地双方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以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校地两处一年四学期实施课程教学、1+X证书教育衔接融通方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注重本土化课程开发、突出双元制办学主体、加强职业性技能培养。这样,能较好解决深度贫困县域紧缺人才用得上、干得好的针对性问题。

猜你喜欢
本土化控制技术学期
“基于人工智能的探测与控制技术”专刊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对工程建设中的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基于BTN8962TA的PVG32比例阀控制技术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本土化叙事
深化本土化战略亚太仍是博世的主要增长区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