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2016年我国创建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自此全域旅游开始兴起发展。全域旅游模式目标是以旅游产业区域联动融合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与特色小镇建设具有共同的切入点,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具备创新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以全域旅游理念改造提升传统行业小镇,把特色小镇建设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中,积极推行“产业+”和“旅游+”战略,从而促进全域旅游与特色小镇深度融合发展。特色小镇作为新兴经济形式,专注于核心产业培育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从城镇建设经验和相关政策来看,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已备受各级政府关注,作为新型城镇化开发的重要助力,开展特色小镇建设可以推动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新时期特色小镇和全域旅游创新融合发展,则成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各种问题的重要举措。皖北地区地处江淮中原腹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小城镇建设独具地方优势。但是随着小镇建设的推进也出现许多问题,例如核心产业缺乏竞争力、小镇文化内涵缺失以及区域内小镇建设同质化严重等。本文从整体主义理论视角探讨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创新发展路径,认为皖北地区各地方政府应联合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整体规划特色小镇建设,从而促进“旅游+”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
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理念。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总体发展战略,不断扩大和细化“旅游+”,和许多产业融合衍生出新的产业类型。全域旅游强调整体意识,要求旅游在全域范围内统筹运行,从内容选择、路径实施、产品规划到线路设计等都纳入整体考量之中。全域旅游能够带来区域品牌提升,指导和引领特色小镇的整体规划,可以借力全域旅游来打造特色小镇区域品牌。特色小镇具有明确产业定位,城镇风格是突出小镇特色的主要方式,小城镇的建筑面积和规划面积有限,城镇外观特征需要突出城镇的主要特色。小镇建设目标是打造具有特色产业的城镇生活区,发掘地方文化特色,发展区域旅游。作为生活区,特色小镇需要为当地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作为旅游风景区,小镇还需要为游客提供参观放松的生态环境。特色小镇在规模上要求规划空间的连续性,形态上可以是建制镇,也可以是风景区与综合体等。新时期特色小镇建设可以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强调特色产业与区域整体规划结合,强调综合产业建设、社区住所和生活服务等多重功能的叠加融合。
浙江省2014年发布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因此提出特色小镇概念。2015年我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发布,同年1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出访考察浙江云栖小镇,在《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上对特色小镇的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也由此开始迅速发展,并进入全面推广阶段。随后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迅猛,小镇产业与旅游业日益融合。我国国家级特色小镇已建成试点403个,再包括各地方政府扶持建设的省级特色小镇,总数超过2 000多个,数量上已经达到文件指标,但是在建设品质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质量有待整体提高。新时期全域旅游与特色小镇融合创新发展,构建区域性全产业链,已经成为我国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2]。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能够重新整合全域文化社会资源,形成地方性全产业链,对于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安徽省北部欠发达区域,皖北地区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则能够推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共享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和整体协调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皖北地区是由淮北、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和亳州等六市组成,位于长三角地区,东南西北分别对应着江苏、皖南、河南和山东,亚欧大陆桥是主要交通通道,交通相对便利,也是“一带一路”所经地区,整体辐射面比较广。皖北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江淮流域的地方性特色,小城镇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近年来皖北地区各市县纷纷出台各项政策,为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出谋划策,发掘和开发各种地方资源,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做好铺垫。例如亳州市为推动区域特色小镇建设,将小镇划分为产业、旅游和文体等类型,以此来区分各镇主导产业特色,突出小镇“特色”,进行差异化和特色化建设。亳州市借助作为药都的地方特色,利用“芍花”这一品牌形象打造种植观赏基地,以“一轴多带”作为基本建设思路,结合区域良好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为消费者打造集旅游、景观和金融商业等多维一体的药都特色小镇,小镇整体建设品质良好。再例如宿州符离集烧鸡小镇,作为特色产业型小镇借助符离集烧鸡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影响,通过推动祭祀烧鸡制作师祖等大型文化活动,推广特色产品扩大影响力,运用地方文化IP讲好属于符离小镇的故事。而蚌埠市上谷小镇则通过开发培育“相思萝卜”的知名品牌,把地方特色与经济发展规划相联系,以农贸市场形式展现小镇特色农业品牌,推动小镇产业融合发展。
但是,由于区域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皖北地区特色小镇整体建设水平与江浙等地区小镇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皖北地区特色小镇建设多以旅游观光为主,同质化比较明显,整体上所拥有的科技型产业不多,行业影响力也相对较小[3]。在我国首批国家级特色小镇里,皖北地区入围小镇数量不多,入围小镇较其他地区而言,基础设施相对较差,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和旅游功能的整合度不够,皖北地区整体旅游业带来的商机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产业和文化功能的整合不够深入。在特色小镇建设整体规划发展中,阻碍限制小镇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资金和人才。发展特色小镇需要充足多样的筹资渠道,融资成本高,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80后”和“90后”青年创业者、企业高管及持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返国创业者等为主的“创业新四军”,是我国主要的创新型人才,普遍对于创业环境规格要求高,目前皖北地区特色小镇创业环境相对较差,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精尖创业人才。皖北地区经济水平、产业发展情况和区位优势相比沿海省份差距明显,特色小镇建设在资金和人才等方面均不占优势。 截至2020年底,安徽省已经建成75个省级特色城镇,其中皖北地区有19个,占比25.3%。皖北地区已经建成的特色城镇整体上看缺少前瞻性产业,产业类型单一,产业发展也相对滞后。新时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皖北地区特色小镇建设与创新发展水平有待于全面提升[4]。
“整体主义”作为一种治理模式,强调协同行动和共同承担责任。在环境伦理学视角上看,“整体主义”主张将生态环境要素作为共同体对待,以整体作为评估价值标准,强调作为整体的生态环境稳定性[5]。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践行了科学的“整体主义”认识论范式并且形成和树立了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全域旅游要求统筹推进全域空间的整体发展,是一种“整体主义”的治理模式运用。当前我国全域旅游实践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层层推进,现已形成省、市、县( 区) 以及乡镇层层套嵌的区域旅游目的地系统。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整体旅游目的地,强调旅游空间格局的整体构造,通过产业空间、要素空间和管理空间向域面扩张,体现全域要素拓展、产业融合以及共建共享等特征。特色小镇和全域旅游融合创新发展成为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特色小镇的特色和优势就是在开发过程中能够把文化产业、旅游业以及城市化建设有机融合。从文化视域看,特色小镇建设不仅要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也要符合新时代旅游产业消费的整体要求。特色小镇从本质上说先天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潜质,如何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皖北地区截至2020年底有19个小城镇被批准为安徽省省级特色小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具有较好的文化旅游价值;城镇因分布区域不同而独具特色,在发展和实际运营方面着重点不尽相同,为皖北地区特色小镇多形式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打下良好基础。以全域旅游理念规划皖北地区特色小镇,为小镇建设确定较高定位,构建区域全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拓展了小镇的整体建设视野和思路。基于整体主义理论视角,皖北地区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可以概况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将小城镇规划融入区域旅游业整体布局中,建立多元服务管理机制,以全域旅游理念推动传统产业小镇转型升级。全域旅游为特色小镇带来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并与特色小镇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产业融合升级和实现区域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全域旅游本质上就是利用更大时空和更加多元化的旅游资源,从区域全局视角来规划特色小镇配套资源,使区域间特色小镇在特色产业、旅游业、服务业中形成相融共生和互利共赢的整体格局。皖北地区特色小镇建设要整合统一区域间的发展要素,建立多元服务管理机制,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区域联动发展。皖北地区地处中原腹地,文化底蕴丰厚,拥有着大量的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小镇文化名片,是皖北地区各市县首要考虑的问题。从地域分布来看,皖北各地区分布拥有相似的区域文化资源,在特色小镇建设上皖北各市县可以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探索特色小镇的建设方针,制定不同领域的建设规划。要统一战略布局,做好经济建设的纵深合作。譬如宿州市毗邻淮北市,两者都有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特色小镇“芳香小镇”和“酥梨小镇”,且两者定位相似,都是“一轴多带”的布局战略,以景观种植与商业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来吸引外来人流和资金注入。因此如果两者能够以产品结合的形式做到均衡互助,进行区域联动建设,构建良性的竞争体系,最终实现双方共赢的发展目标。全域旅游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对皖北地区社会经济资源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生态环境以及公共基础服务等方面的优化提升,形成区域资源与产业融合以及共建共享新局面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其次,把全域旅游融入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中,推动全域文化生态整体建设,综合规划区域特色小镇文化资源的联动开发。由地方政府牵头联合交通、旅游和经贸等多部门建立高效合作机制,统筹地区特色产业、旅游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协同发展。在特色小镇全域规划中,应把小镇基础设施规划纳入区域旅游整体布局中,为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奠定基础[6]。目前我国大多数特色小镇都可以与旅游产业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的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有助于特色小镇创造品牌效益,传承区域传统文化,不断推进特色小镇的文化创新。与此同时,打造构建综合宜居生活空间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目标。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公共服务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强调建构整体和谐的生态环境。注重地方性特色文化一体性塑造,推动小城镇文明建设与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相融合,把传统民俗文化资源进行现代化转化,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在做好文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多方面展示特色小镇生态文化环境,做到区域文化效应与地方文化主题精神相结合,如宿州市砀山酥梨特色小镇在这方面就收获颇丰。从生态环境建设来看,宿州市砀山县百万亩连片梨园和黄河故道就是很好的资源开发点,让梨文化与地方礼孝文化结合,与地区古运河文化精神内涵融合,通过举行相关砀山酥梨文化节庆活动,从而打造综合发展的地方生态文化小镇。特色小镇的多平台融合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经历程。以旅游业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形成区域经济的多渠道发展。建设和谐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是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保证。皖北地区特色小镇可以利用江淮及其中原文化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发展自身区域文化特色,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消费者的区域文化认同感。例如宿州地区泗县运河特色小镇,就是以文化作为支柱,大力宣传和发掘当地相关运河文化资源,将运河文化宣传保护与旅游产业融为一体,形成宿州地区运河文化特色旅游小镇。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至关重要,小镇建设要着力挖掘和创新地方文化资源。例如,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香稻米小镇就是把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融为一体,以小镇优质稻米作为宣发点,充分展示宿州市农业生产的优良环境与农业生产能力,同时又利用定期地方性戏曲表演,不断增大旅游观光的客流量,达到特色产业和民俗文化宣传深度融合发展。因此,皖北地区特色小镇建设,要把全域旅游融入小城镇规划,发挥旅游业的拉动融合能力,为地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平台,促进区域内特色小镇的综合转型升级发展。
再次,完善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体系,探索“产业+旅游”融合创新战略,注重“三生”协调发展和塑造小镇核心产业,打造多方利益共同体。全域旅游与特色小镇融合创新发展,从产业着手跨越不同产业、市场和空间,能够形成更强产业竞争力。特色小镇发展全域旅游,推行“产业+旅游+”战略,探索融合创新路径,强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产业是立镇之本,要以创新为驱动,提高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整体层次和水平。正确定位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突出核心产业,保证小镇建设空间连贯性,促进特色小镇“三生”与“四大”整合。“三生”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三生”协调发展需要整合高质量的产业、地方文化资源及旅游业和社区服务等,这是特色小镇和其他开发区不同的地方,也是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的优势所在。特色小镇在功能分布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要贯彻“三生”发展理念,确保当地居民整体生活水平,保证当地生态环境发展良好,全面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四大”整合,就是努力做到将特色小镇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等功能整合协调发展。把旅游作为宣传区域文化的媒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小镇品牌,用地方优质生态环境和社区功能等吸引高质量专业人才聚集。同时,地方小城镇建设要充分考虑“三农”利益和需求,大力发展与农业相关的各种产业,建设完整的农业服务体系。在进行特色小镇开发建设过程中,要统筹兼顾,注重外部需求与服务,顾及小镇民众的利益诉求。文化环境建设是提高和谐程度、促进小镇发展的有效手段。文化环境建设不仅可以为小镇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同时也是重要的潜在资源。除了具有社会特色的文化环境外,还应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开拓产品市场范围以及加强政务法律观念,进一步建设具有小镇特色的文化生态环境。以皖北地区淮北市石榴小镇为例,淮北市石榴小镇的发展核心是石榴园。淮北石榴小镇位于国家四A级景区的四季榴园内,具有小镇特色的石榴产业和旅游产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有效改善当地人生活环境,做到以村为观光景点,以景为当地居民居住环境,充分做到游客与居民利益协调统一。淮北市石榴小镇重视提高当地居民自身的文化素养、法律意识以及服务态度,做到产品市场符合法律规范,使小镇生态文化建设向良性方向发展。随着皖北地区全域旅游的推动和发展,倒逼区域内特色小镇的资源配套不断完善,进而改进当地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从而形成了区域内合作共赢的互利格局。
“旅游+”与“+旅游”是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实现方式,包括“旅游+产业”“旅游+城镇”“旅游+消费市场”等。全域旅游将旅游发展要素形成有机联系的空间整体及产业整体,实现区域旅游全方位一体化发展[7]。全域旅游可以使特色小镇诸多行业及各类资源要素有效整合,全方位供给多层次旅游产品,完善特色小镇地方性的各功能板块。特色小镇及相关产业发展也为全域旅游推进提供多元化资源。皖北地区特色小镇建设应注重区域整体性发展,在全域旅游规划框架下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将小镇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区域小镇全产业链。
总而言之,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皖北地区作为安徽省经济欠发达区域,特色小镇建设要注重整合区域小镇核心产业,通过文化旅游激活地方文化消费,形成健康的文化消费体系和产业生态圈。皖北地区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要创新投融资模式,调整全域产业整体发展策略,完善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体系,以地方优质自然环境为基础,注重探索“产业+旅游+”融合创新路径,以区域文化旅游资源聚集为目标,通过区域共建共享和联动建设,从而提升皖北地区文化生态环境的整体品质。全域旅游不断塑造着多维度的地方品质,皖北地区特色小镇建设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导,实行区域联动规划建设,促进区域旅游与相关核心产业的融合,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产业转型发展,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和谐发展。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创新路径探索,也为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