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发展,刘 刚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思想等方面造成了影响和冲击。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疫情蔓延得以遏制,全国抗击疫情的形势向好向稳,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看到了中国力量,感受了中国气派。充分结合疫情防控伟大实践带来的积极现实材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客观理性分析现状问题,认真总结和深刻感受我国制度优势、文化优势等,对助力疫情防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等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1]186尤其在举国同心抗击疫情之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的重要契机。高校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和理念的光荣使命。只有敏锐地、及时地反映鲜活的现实社会生活,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具有生命力和说服力。[1]175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并随实践变化而不断更新,党带领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实践。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学生在思想上带来了一定冲击和挑战,在抗击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充分考虑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国情实际做出的既具有现实针对性,也具有明确导向性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的实践性丰富。
只有坚持科学的价值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才有了基石和源泉。要想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具备坚定且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且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更需要具备强大且坚定的责任担当意识。在抗击重大疫情的伟大实践过程中,更要在理想信念上构筑起一道坚实的自信堡垒,深入挖掘其中的理想信念食粮、爱国主义精髓和责任担当灵魂,这对大学生当前阶段和未来阶段成长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在此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需要,他们的成长成才和国家前途命运早已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呼唤,对于帮助他们理性客观看待当前形势,看到抗击疫情的中国力量,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制度文化优势等具有现实意义。
大学生对待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浅尝辄止、谈谈即可,而要高度认同、深入理解。“四个自信”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有机整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篇章,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不能是四个“自信”的简单加总,而需要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结合的过程中去理解和认同。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四个自信”的认同教育需要放在课程教学中,还需放在社会发展客观实践中。离开社会生活开展“四个自信”的教育就缺乏深厚的实践土壤,就难以在大学生群体心中真正根植这一科学的理念,就难以走向大学生群体的认知深处。从这个意义上讲,结合抗击疫情的实际情况开展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是增强其认同感的客观需要、必然之举。大学生群体一般社会阅历较浅、承受风险能力较弱,在突发事件面前情绪波动、心理波动较大,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同样也会给大学生群体带来冲击,战胜疫情不仅需要雄厚的国家力量,还需要坚实的精神后盾,只有不断增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同感,才能将精神后盾筑稳筑牢。
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这也决定了其内容不会一尘不变,反而会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疫情的确给大学生思想上带来一定冲击,但同样又给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现实材料。从“非典”到“新冠”,在抗击重大疫情的过程中都体现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固有优势。
疫情发生后,从联防联控,到初见成效,疫情防控工作动员有力、组织有力、推进有力,体现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优势。在凶猛的疫情面前,习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多次在各种场合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总体部署和明确要求。党中央迅速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疫情防控,中央领导亲赴武汉战斗一线督战。此外,国务院迅速响应并成立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抗击疫情。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是战胜疫情的最根本和最强有力的保障。通过对国家及各省市地区卫健委通报的数据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从疫情发生再到确诊人数一度攀高,疫情死亡率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治愈率逐渐提高。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疫情防控、病患救治取得了很大成效,形势取得了积极变化。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2]习总书记也明确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3]“对口支援”这一模式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就采用过。为应对疫情,举全国之力、集优质资源对湖北省进行对口支援,这正是“全国一盘棋”的生动写照。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及方舱医院迅速建设完工更是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与力量,但这样的速度与力量离不开全国一盘棋的强大支撑。越是这种特殊时期,越是这种特殊需要的时候,就越是能够彰显这制度优越性。
可以看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党政干部、环卫清洁等其他工作人员,甚至是普通群众,无不表现出浓浓的爱国情怀。疫情发生后,医护人员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无数的医务人员冲在一线、无私奉献;人民警察、社区干部们主动放弃与亲人团聚,冒着被感染的巨大风险仍然坚守岗位、逐户排查;普通群众积极响应号召放弃外出活动,自觉居家隔离观察,“宅”在家里为国家做贡献;海外华人纷纷捐款捐物,有的甚至不远万里带回宝贵的口罩和设备。这些点点滴滴,不断汇聚成了中华儿女爱国主义的大江大河,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这样的家国情怀与温暖。这些案例与事实,完全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的生动材料。
中国制度何以具有这样的优势?这与制度背后所固有的文化优势息息相关。可以说,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是中国优势的精神源流。社会主义文化优势体现在制度、体制和发展等多个层面。[4]疫情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防控,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也让世人看到了背后的中国文化优势。这样的文化优势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源于几千年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积淀,来源于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实践。疫情发生后,可以看到前线数万名医务工作者争做“最美逆行者”,用血肉筑起了生命防线;可以看到许多基层干部坚守一线,甚至超负荷工作;还可以看到全国普通群众改变了古老的过年习俗居家自律,他们做着虽然平凡而伟大的事。2020年农历鼠年的春晚临时增加抗击新冠肺炎诗朗诵节目,元宵晚会成为史上第一次没有观众的晚会,春节档期的电影《囧妈》线上首映免费开播,一时间全国各地涌现出了无数的歌曲、诗作,这场战“疫”彰显出了中国文化的磅礴力量。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无论是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还是企业工作者,他们都把战胜疫情、抗击病毒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是中国人民特有的责任与担当。这些责任与担当见于驰援湖北的42 000 多名医护工作者,见于构筑社区防线因公殉职的53 名城乡社区工作者,见于驻扎在一线奔走在一线的志愿工作者,见于人民需要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的企业工作者,还见于火神山雷神山工地上那些拼命工作的建筑工人们。大学生们成长于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也现实感受了疫情防控的实际。不难看出,结合疫情防控实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责任与担当意识,有助于帮助他们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联系在一起,帮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积极表现出追求进取和价值、敢于担当和奉献,并在今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更大更好的成就。
习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5]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同心同向,各级党委、政府都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就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尽可能地挽救生命,全国先后调派340 多支医疗队、42 000 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可见,能够把如此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防控疫情中,正是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最真实、最深刻表现,是真正在践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这场既经典又伟大的全民动员和参与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十几亿人响应国家号召居家自律,随处可见干部群众的身影,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入网入格,迅速构筑起抗击疫情的人民防线,这充分说明不仅要联系群众,还必须要依靠人民群众。
疫情大考,是对一个人理想信念的现实检验。在举国同心抗击疫情这样特殊的背景下,结合疫情防控实践适时适当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理想信念的关键一招。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党员医务人员主动请战,武汉4.45 万名党员干部下沉到防控一线成为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员”,数万名人民子弟兵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倘若没有坚定且崇高的理想信念,疫情防控就看不到这些“逆行者”的背影,更看不到迎来疫情胜利的曙光。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若其内心缺乏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那么他们或难以成为中国发展进步潮流的中流砥柱。因此,看到“人民优势”,立志“为了人民”,有必要讲好抗击疫情前沿的生动案例,利用好这些宝贵现实材料,上好这堂生动经典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大课。
一方面,结合疫情防控吸取经验教训,尽最大努力弱化疫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为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经验。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成效。首先,有关部门要加强舆论检测和预警,要善于通过网络技术及时监测舆论热点、焦点,要积极认真调查,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关切,做好充分的舆论应对准备,做好舆论的预警工作。其次,要革新舆情应对理念,提升舆情应对能力,还要积极做好谣言的应对和打击清理工作,对于谣言要坚持露头就打、从速处理,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抵制这些谣言谣传,做好媒介“把关人”。[6]再次,有关部门在作出决策的同时要进一步做好主动解读工作,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相关决策并积极配合,从而避免产生次生舆情。最后,要统筹做好国内舆情和国外舆情两个工作,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国内外舆论,要高度警惕西方负面舆论误导,特别是要警惕西方一些政客、媒体通过疫情大加炒作并试图借助疫情对大学生进行精神上的腐蚀。只有及时、科学的做好舆论应对和引导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弱化、消减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疫情期间暴露的问题与短板,进一步弱化疫情爆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一,正确认识。对于疫情期间国内出现的一些公民素质和科学素养乱象,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不能简单粗暴地将其归结于负面。第二,科学引导。要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到这些问题与短板背后相应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引导其认识到要改变当前、克服当前这些问题与短板需要长期的努力。第三,积极改变。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倡导公民素质提升和科学素养改善,鼓励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为之进行积极改变和努力奋斗,做到不要“埋三怨四”,而要“身体力行”。
最后,要及时监测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疫情期间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并给予适当援助、调节和疏导。其一,疫情期间不少学生变得焦虑、恐惧、忧郁、易怒,这些属于疫情下的“心病”,需要加强自身心理调节和疏导,不断增强心理韧性,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其二,在积极应对疫情的同时,有关各方要善于发现大学生在疫情期间表现出的心理困境,加强人文关怀,及时通过各种方式缓解其心理压力,做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心理援助工作。其三,要推动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援助和疏导长效机制,推动构建、完善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和心理服务体系。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可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实效。
开展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高校要立足生产生活实践、放眼发展未来,要从战略高度出发,自觉在办学实践的各环节、各方面不断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引领,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理论知识和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型人才,更要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中国新青年。因此,充分结合党领导人民开展疫情防控这一伟大实践,积极自觉开展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既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有利契机。
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性作用,把“四个自信”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还要有针对性地采用案例、实践等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搭建科学的育人平台,尤其是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抗击疫情中所彰显出来的中国优势,认真挖掘疫情力量、总结疫情经验、讲好疫情故事,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既丰富内在又拓宽外延,帮助大学生对“四个自信”不断深刻理解和不断内化认同,使之更为深切感受到党的领导、中国特色制度、理论、道路和文化等显著优势是战胜疫情的最根本保证。
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各类符合自身实际的形式参与疫情防控实践,主动接受实践的检验。正确的价值观是指引大学生前进的精神力量,在遭遇疫情的艰难时刻,更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但也需要在具体行动中加以理解和践行。离开社会生活空谈思想政治教育是不行的,这样的思想政教育就缺乏深厚的实践土壤,也会显得很空泛,就难以在大学生群体心中真正根植这些科学的理念,就难以走向大学生群体的认知深处。从这个意义上讲,结合抗击疫情实际开展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是增强其认同感的客观需要、必然之举。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堂精彩绝伦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大课,本身就是一部生动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材。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教育不仅需要课堂理论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新冠肺炎疫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实践形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传播正能量,动员学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参与基层村(社区)疫情防控,鼓励学生认真总结在疫情防控中涌现的经验,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在亲身经历和参与在疫情防控中提振战胜疫情的信心,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从而进一步强化其内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大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是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客观要求,那么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就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所在、题中之义。这就需要大学生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尤其是在抗击重大疫情的实践过程中,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精神食粮,不断坚定自身的社会主义政治信仰。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有机整体,需要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结合的过程中去理解和认同。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要不断强化自身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理理论方面的学习,要更加系统性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从中汲取精神营养,积极认真学习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的中国故事和彰显出的中国精神,深切体会中国制度、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主动学习典型故事、典型人物,运用好疫情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断坚定和内化“四个自信”,进一步坚定自身的社会主义信仰。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无源之水,它从实践中来,最终又会回到实践中去,尤其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伟大的实践。大学生对待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浅尝辄止、谈谈即可,而要高度认同、深入理解。这就要求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将在课堂上、书本中所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自觉践行,矢志不渝地拥护党的领导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例如,要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疫情防控实践,积极配合国家和地方的疫情防控工作,结合实际努力发挥自身所学和专业优势,在疫情防控等其他生活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
再一方面,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要善于甄别海量信息资源,提高辨识能力,尤其要在当前舆情环境下,看到西方媒体、西方政客真实目的和真实意图。要充分运用好手中的工具、平台和自身掌握的科学知识,敢于并善于同谣言作斗争。要客观理性看待我国当前阶段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积极倾听官方媒体的真实声音,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把好自己心中的“方向舵”,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和自信心,不断坚定和内化社会主义政治信仰。
新冠肺炎疫情的确是一次灾难,它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伤害、带来了损失,但也在国人和世人面前充分彰显了中国优势,充分彰显了中国力量,这些同样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现实财富、宝贵精神食粮,值得当代大学生积极学习和深入领会。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通过疫情防控不断深入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涵,牢牢理解和把握其中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只有始终如一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将“四个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在心中树立起牢固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才能毫不畏惧地面对将来国家和民族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困难和挑战,才能当好接班人、建设者,才能坚定不移发展新事业、取得新成就、创造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