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传统文化探索节目创新
——以《上新了·故宫》为例探析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之路

2021-01-31 01:37杨雅娟
数字传媒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类节目综艺故宫

杨雅娟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监测与发展中心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一、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

文化类电视节目是以表现人文主义和现代文明意识、继承传统文化精华为诉求的格调高雅的电视节目。2000年以来,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讲说形态”传统文化类节目的萌芽。2001年开播的《百家讲坛》以名师引领大众化讲学的形态带动当时通俗化解说优秀传统文化节目的潮流,引发大众论史学史的热潮。这一时期,文化类电视节目具有明显的教学特征,播出模式多为电视讲座和电视纪录片。

第二阶段是“竞演形态”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形成。2013年以后,以竞赛展演方式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开始涌现。如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地方台的《汉字英雄》等节目。这类节目以传统文化的汉字、成语、古诗词为主要元素,以组队、竞赛、导师点评、明星闯关等新形式呈现。

第三阶段是“综艺形态”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热潮。从2016年开始,《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节目陆续出现,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和欢迎,显示出传统文化类节目表现方式的日渐成熟。“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的‘流行’可以看出,以综艺形式打通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众的隔膜,不仅可行,而且具有强大生命力。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大众文化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需要大众文化来有效传播,借由大众文化这一关键路径,让传统走出博物馆和古籍著作,活在人们心中,让人们受到滋养和浸润。”[1]

二、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

《上新了·故宫》作为近年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类节目,以传播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以综艺真人秀为外裳,以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产业链为任务目标。在节目定位上有创新性,突破传统文化类节目“讲说”“纪录”“竞赛”的框架,形成自成一体的综艺风格,自带格调高雅又趣味盎然的气质。

《上新了·故宫》是由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广播电视台出品、华传文化联合出品、春田影视制作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第一季于2018年11月9日起在北京卫视和爱奇艺播出。节目开启了传统文化节目的新模式,获得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综艺类最佳电视综艺节目的奖项。节目突破了以往传统文化类节目的模式,在节目类型定位、内容表现、传播效力、文创产业链打造等各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使得“故宫文化”突破了以往的刻板印象,“零距离”走进公众视野。

(一)节目类型的定位

1.类型突破:节目突破了以往传统文化类节目以“记录”“讲述”“竞赛展演”等为主的节目类型,而创新了“真人秀+实地游览+探索揭秘”的综艺类型。由青年演员带领观众身临其境地游览故宫、探索故宫历史故事。在嘉宾选取上,节目选取口碑较好、影响力较大的青年演员,以他们的视角为引导走访故宫,吸引广大年轻群体关注。节目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文化类节目,在摄影棚或演播大厅录制,而是在故宫实地取景拍摄,在游览性、观赏性、愉悦性方面带给了受众沉浸式体验。其中,故宫未开放的区域在节目中的展现,凸显出节目所具有的资源独特性,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使受众大开眼界,更深刻地了解故宫。“任务探索”的形式贯穿综艺叙事的主线,增强趣味性、神秘性,激发观众对故宫故事和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增添节目的悬念感和吸引力,实现引人入胜的综艺效果。

2.主题定位:节目每一期都通过对某一文化主题的挖掘,来细致呈现传统文化内核。对故宫文化的传播,以往各类纪录片按照单一线性的顺序进行展示,如按历史时间顺序进行讲述、按照空间结构布局进行展示介绍、按照历史人物进行分类叙事。不同于往常的纪录片,《上新了·故宫》糅合了时空、人物、文化等要素,每期节目围绕特定的一个文化主题或美学内涵进行表达。同一期主题可涵盖丰富的故宫文化知识和深刻的美学内蕴。畅音阁三层楼戏台的精妙设计表达了中国古代建筑美学巧思;青铜器、石雕、瓷器、壁画、四库全书等物质文化遗产渗透出中国古代人文思想内蕴;古人对建筑、服饰、文物的视觉色彩搭配表现出中国传统色彩美学;探索帝王宫殿内部布局勾起对紫禁城大事件的回顾,展现了康熙、乾隆等帝王将相的人物个性,反映了明清时期的时代风貌;穿插在每期主题中的文物修缮的过程展示出中国传统的匠心精神。

(二)节目内容的表现

1.视觉表现:节目在视觉表现上,除了运用最基本的摄影技术以外,如对代表祥瑞的神兽石雕、饱含寓意的木质亭台楼阁进行实物特写等,凸显出传统文化符号,还能突破纪录片似的拍摄手法,运用有趣的影视化效果为节目添彩。一是戏剧影视化情景再现。真人演员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小剧场的形式,演绎历史片段,再现故宫人物故事。这种呈现方法从视觉感官上,增强了受众代入感,对历史的认知更为直接。二是科技赋能,制作动画短片进行内容解说,用简短的三维立体动画弥补实物拍摄的不足,如能直观展现建筑空间布局等。

2.听觉表现:节目从嘉宾通俗的聊天式的引入主题,到旁白解说词的语用风格,再到节目配乐的选取都呈现出轻松闲趣的听觉效果。一是在语用风格方面。以往传统文化类纪录片往往使用庄严肃穆的精英词汇,而《上新了·故宫》的语用词汇常表现为轻松活泼。这样一来,原本“曲高和寡”的文化内容,经由轻松、幽默的表现语态变得更接地气,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如对御猫“鲁班”的配音用音色稚嫩的童声,配以俏皮可爱的旁白,加强了节目亲和力,消解了皇家宫殿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二是片头曲、背景配乐风格的选取。片头曲将民乐的旋律用轻快的节奏表现出来,搭配出时尚中国风的格调,仿佛将一座沉睡的宫殿与现代生活相连接,使故宫活了起来。故宫形象代言人鲁班的背景音轻巧俏皮,让鲁班的形象深入年轻人的心。节目整体在听觉上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更易于帮助节目达到“以文化人”“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节目的传播效力

1.定位于年轻受众的传播。《上新了·故宫》瞄准年轻群体,精准定位受众。从第一季到第三季,节目除邀请常驻嘉宾外,每一期分别邀请影响力大、流量多、粉丝量大的当红明星作为飞行嘉宾参与到节目中来。明星的流量带动年轻群体对节目的关注,从而让传播传统文化的这一股“清流”流入年轻人的心里,潜移默化地为年轻人上一节生动的传统文化课。年轻群体接触节目后,便喜爱上了以新颖的视听体验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这样一档节目。

2.融合网络平台的传播。一是传播力方面,《上新了·故宫》以综艺的形式在北京卫视播出,同时也在爱奇艺的综艺频道更新,抖音和快手等自媒体App会对节目进行推送,网友也会自发地对精彩片段进行剪辑传播。网络媒体、自媒体呈现出超强的传播效果,甚至比起传统媒介,网络媒介在传播上显现出更强大的引流效力。二是互动性方面,无论是爱奇艺视频平台还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受众与节目的交流具有畅通的渠道。爱奇艺视频平台上弹幕飘扬,细看文字内容大多出自年轻受众群体,表达对节目的喜爱,点赞节目的品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评论留言区可直观的看到观众对节目的想法和评价。受众与节目的互动,增进了大众对传统文化节目的表达意愿,提振节目向更精品的方向制作的信心。

(四)节目文创产业链的打造

1.品牌+文创。节目将“综艺+文创”的概念贯穿始终,并在线上和线下推广销售,创建文创产业链,这是区别于以往传统文化节目的很大的不同。节目第一季开端透露了节目初衷:用“新”的创意来延续“故”的永恒,即打造品牌营销,建立文创产业链是《上新了·故宫》的重要节目任务。节目的播出想要达到多方面的效果和影响力,不仅仅要带动大量年轻人走进故宫,实地体验历史文化,而且还要打造出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的产业链,即以实用性的实物为载体,注入设计师传统文化美学概念,通过节目进行品牌传播,拓展消费渠道,从而打造出独特的文创产业链。

2.设计师+文创。节目第一季请专业设计师在故宫角落中获取灵感,担任当期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师,开发新品。第三季则每期邀请两组高校美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以组队的形式揭秘当期文化主题内涵,发现故宫的美,开发新的文创产品。节目打造文创产业链,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节目第三季邀请更多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参与到文创产品的开发中,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更多优秀的设计师,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深对传统文化美学的理解、加入到文创设计队伍当中。

3.消费+文创。节目字幕标签带动推广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受众线下亲身游览故宫博物院,游客能从纪念品专卖店中购买到《上新了·故宫》节目展示的实物产品,线上以互联网为载体,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下设文创专栏,推出故宫出版社出版的刊物、书品,天猫平台可搜索到故宫文创旗舰店,在线销售饰品、摆件、茶具、礼盒等节目中的文创产品。另外还有非实物文创产品,如手机壁纸、故宫动漫、故宫游戏,这种概念服务产品使得传统文化符号融入观众、消费者生活的点滴,节目带动刺激文创产品消费力大大提升。

以《上新了·故宫》为例,传统文化类节目的革新,需要对综艺节目制作团队人力物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需要节目制作团队在节目定位上明确有价值有意义的目标导向,需要节目制作方在综艺形式的设计上有驾驭能力、有探索创新精神,需要将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与当代现实生活贴近,让高雅健康的文化气韵接入地气。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传统文化更有效传播的精神内核。

猜你喜欢
类节目综艺故宫
雪中故宫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的出路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故宫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省级卫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发展的困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