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台前县人民医院(457600)魏佳一
小儿呼吸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对外来刺激抵抗能力较差,易在各类细菌侵袭感染下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且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等特点[1]。及时予以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首选方案,但我国普遍存在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可导致病原菌分布随抗菌药物种类增加发生变迁,进而增加临床诊治困难度,影响患儿身体康复[2][3]。本研究将我院537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咽拭子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分析其致病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以期为临床科学抗感染治疗提供有效参考,规范临床治疗行为。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37例,其中男271例,女266例;年龄10个月~12岁,平均(6.47±2.75)岁;病程1~4d,平均(2.39±0.64)d。患儿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①咽拭子标本采集。患儿家属配合安抚患儿使其保持安静状态,由临床医师采用无菌咽拭子采集患儿咽喉部细菌标本后无菌封存,并及时送检。②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将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后,置于30℃的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对细菌实施分离提纯,行涂片染色处理后,采用以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实施菌种鉴定,并详细记录细菌种类。③药敏试验。采用相应药敏试剂条根据最小抑菌浓度以肉汤稀释法实施药敏试验,并将药敏试验结果分为耐药、中介、敏感3个等级。采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实施质量控制。
1.3 观察指标 咽拭子标本中细菌分布情况;主要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
2.1 细菌分布情况 537份咽拭子标本经培养后共分离出细菌113株,阳性率为21.04%;其中28.32%为革兰氏阳性菌,71.68%为革兰氏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细菌,构成比分别为28.32%、21.24%、19.47%,见附表1。
附表1 细菌分布情况(n=113)
附表2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情况(n=32)
附表3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情况(n=24)
附表4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情况(n=22)
2.2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情况 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耐药性较高,分别为81.25%、75.00%,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敏感性较高,分别为100.00%、68.75%,见附表2。
2.3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情况 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性较高,为50.00%,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高,分别为100.00%、91.67%,见附表3。
2.4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情况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性较高,分别为77.27%、72.73%、68.18%,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分别为10.00%、95.45%,见附表4。
本研究咽拭子标本细菌培养结果显示,537份标本共分离出细菌113株,阳性率为21.04%,且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8.32%、21.24%,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为19.47%,可能与患儿既往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体内菌群失衡有关。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耐药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性较高,可能与临床医师用药习惯有关,长期使用该类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可导致其耐药性增加,但其对亚胺培南敏感性均较高,可能与该抗生素应用频率较低有关。此外,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高。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产生主要与细菌内形成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Ⅰ型酶有关,可水解破坏β-内酰胺环,导致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活,进而产生一定耐药性,临床制定抗感染方案时需予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