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丽霞,刘慧慧,胡嘉玮
(四川民族学院美术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1)
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馆新馆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榆林新区,于2016 年8 月9 日正式对外开放。近年来,随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也适时推出了自己的文创产品。目前,馆内在售的文创产品包括阿西土陶的系列延伸产品、银壶、摆件、挂饰、帽子、熏香、精油手工皂等,这些产品以生活用品、饰品为主,其产品的造型较为传统,缺少创意性与时尚感,且售价偏高,对于游客来说缺乏吸引力,销量惨淡。如何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馆设计出一系列参观者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以馆藏文物药泥藏式面具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其视觉元素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系列时尚化的文创产品,通过博物馆文创产品来宣传甘孜州的特色文化,拉近馆藏文物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进而提高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馆的知名度。
相传,药泥藏式面具起源于1300 多年前藏王松赞干布时期。当时一位老妇人去寺庙烧香时不甚引发了火灾,寺庙与佛像被烧毁。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决定重建寺庙,为避免火灾的再次发生,他们想到了一个不用点火也能供佛的方法,即在泥土中掺入藏药、香料、宝石等制成面具,供百姓膜拜求平安,药泥面具由此而生。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馆馆藏药泥藏式面具为新龙药泥藏式面具,因其遵循着古老的制作工艺,而成为了藏式药泥面具的代表。2009 年,新龙药泥藏式面具制作技艺被评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编号97 Ⅷ—26)。过去,药泥藏式面具的制作技艺有着“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藏药的配方只有药泥藏式面具的传人才可以知道。如今,药泥藏式面具的传承虽已不再拘泥于通过血缘关系进行传承,但因为其制作工艺复杂,故愿意耐心学习这项技艺的年轻人并不多,现如今药泥面具的制作技艺任面临失传。
制作药泥藏式面具要经过药材配制、高山取土、和泥、药泥发酵、塑像、着色等十多道严格的工序。其前期准备工作十分复杂,首先要进行药材配置,将名贵藏药、中草药、矿物质、宗教圣物严格按照配方比例称量后研磨成粉待用,据传承人四龙降泽介绍,药材只有严格按照比例配置才能使用,否则人闻到就会打喷嚏,反而对人体无益。高山取土也是一项前期的重要准备工作,制作面具的“雌泥”和“雄泥”需要在海拔4600 米以上的无污染高山上寻找,经过祈山神仪式后,才能将泥土取走。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将药粉与泥土混合,再装坛封缸深埋于地下发酵七天,若配方比例合适,且发酵成功,那药泥既成。药泥面具的制作过程没有模型,对于匠人的手艺要求很高。药泥藏式面具可挂在家中,小件可随身携带,有吉祥如意等寓意,因加入特殊的药材,药泥面具可散发独特的味道,具有杀菌、驱蚊、清洁空气、预防流感、解除疲劳等功效,因此在藏区药泥面具一直被奉为“圣物”。
药泥藏式面具造型夸张、形态写实,其整体形象借鉴了藏传佛教各个教派的护法神形态,在确定面具的形状后,按照比例大小用合格的药泥制作面具。人形面具的外部轮廓、内部结构均与教派的护法神的形态一致,面具的面部神态以及头饰的刻画极为细致。
药泥藏式面具有色彩绚丽,纹饰古朴的特点。其颜色借鉴了藏传佛教中各个教派的护法神的配色,在此基础上颜色的对比更强烈、更夸张、更有地域特色。在色彩的运用上十分注重色块与整体的相衬与和谐,除去藏族佛像都有的金色外,运用最多的是红、橙、黄、蓝、绿等纯度、明度较高的颜色。其色彩对比极其强烈、夸张,充满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保持了古印度、西藏藏传佛教的艺术风格。上色所用的颜料为天然矿物质制成,不易褪色、不会封闭藏药的功效以及香味。
通过对药泥藏式面具图案构成特点以及藏族的护法神的研究对比,选出几个最具有藏族特色的药泥面具进行造型、图案、颜色三个方面的提取,组建一组视觉元素,在此基础上,对药泥藏式面具进行视觉元素的对比,选择更具有藏族特色的元素结合转化,形成具有时尚感的面具图案。
造型、图案和色彩的提取以不改图案的寓意为原则,选择代表性的面具进行造型的绘制,同时借鉴该面具模仿的对应护法神的形态;在药泥面具纹样与面具所表达的寓意联系中,提取出有特殊含义的图案元素并分析其结构特点;对药泥面具进行色彩元素的提取、归类和整理,从中筛选出纹样重复使用率较高的色彩基因进行色值标注和整合,建立色彩设计基因库[1]。从而分析面具整体色彩运用手法以及面具神态细节处的色彩运用手法,再对色彩元素进行提取、归类、整理,建立新的符合现代审美的色彩元素组。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对生活用品的选择上不仅要求产品的实用性,对产品的外观也更加追求简约时尚的美。药泥藏式面具作为文创产品基本造型图案的借鉴对象,要对面具的轮廓造型、图案、色彩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赋予面具时尚、个性、简约的感情色彩。
在面具的形象上,将时尚潮流元素与其本身相结合,设计成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新形象。药泥藏式面具的改良采用平面化的画风,如图一所示,将面具中的獠牙利齿变成带大金牙的可爱大嘴,给消费者呈现出一个既拥有厚重文化底蕴,又具有趣味性的藏式面具形象。大金牙与发出闪光的大嘴使面具整个形象都生动可爱起来,为人们呈现出一种不一样的视觉冲击。打破了人们对庄严神像片面认知和对文物的距离感,把严肃的面具形象和现代化潮流结合起来,使之从神圣庄严变得丑萌可爱,给予它一种趣味性的反差(如图1)。
在面具图案上,对药泥藏式面具的原始图案进行提取,其中在面具中运用率较高的纹样作为初始图案,利用删繁就简、化曲为直、明确特征的设计手法生成新的设计图案[2]。再结合现代社会市场的消费观念可知,参观者对博物馆纪念品有着一定的兴趣,但往往止步于纪念品的设计风格和造型。改变以往的设计风格,灵活运用面具的视觉元素在纪念品上,使产品给人以时尚、个性、可爱的视觉感,并让其具有现代审美特点,将传统图案与现代潮流元素相结合,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在面具颜色上,因药泥藏式面具本身的颜色比较艳丽、厚重,对比过于夸张,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倾向,因此我们通过降低面具原来颜色的纯度和明度。在药泥藏式面具本身色彩的基础上,进行轻微的改动,不泯灭药泥藏式面具本身的色彩特点与基调,从而使之既符合现代人审美,又保持传统的特点。在调整面具颜色的同时分析研究面具色彩的运用方法,借鉴传统药泥藏式面具中的主色彩铺满整个形象,五官和头饰采用比主色彩更加引人注目的颜色上色,使设计后的面具形象在整体上与传统药泥藏式面具相似,但又有其独特的亮点。重新设计后的面具形象既保证了面具的创新性,又保留了原有面具的典型特征。
图1 藏式药泥面具图案再设计
图2 藏式药泥面具文创产品
根据现代流行元素与市场现状分析,顺应时代发展,将现代流行的时尚单品或常用的生活用品,与药泥藏式面具再设计后的形象相结合,在保证其艺术性、文化性、传承性皆具的同时,让神圣、庄严的药泥藏式面具变得更具有现代生活的趣味性和潮流性,使之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了文化共鸣。如图二所示,将再设计后平面化的面具形象印在帆布包、T 恤衫、卡套、钥匙扣、冰箱贴、小镜子、手机壳、笔记本等产品上面,既美观又拥有实用性。而来自神像上的面具造型,经过设计和融入时尚潮流元素后,特征仍较为明显,拥有独特的辩识性。药泥藏式面具可爱丑萌的形象,又让产品与消费群体之间建立了一种互动的桥梁,增加趣味性。让传统文化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更容易解读了解产品中面具图案所呈现的文化意象,产品和消费者之间也产生了文化互动。通过药泥藏式面具设计的一系列平面化的面具形象,让文创产品有了更多颜色和图案,也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让其成为消费者乐于购买的产品。让消费者感到在现代文化消费过程中的乐趣,感受艺术文化的传承和新生(如图2)。
藏式面具在藏族独特的文化空间中传承下来,是一门融合了“民族文化、民间工艺文化、宗教文化、医学文化”的古老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3]。其反映了藏族先民的精神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承载了藏族人民千年来的民族记忆。对药泥藏式面具视觉元素的提取与运用,一方面有利于药泥藏式面具的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具有药泥藏式面具视觉元素的文创产品可以拉近博物馆文物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这样以文化创新设计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能够使博物馆当中的文物更容易被大众所喜爱,可见,利用博物馆当中典型文物的视觉元素设计文创产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