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锋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财商(Financial Quotient)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罗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出。他认为,财商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其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使用金钱的能力。
一般而言,“财商”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财商”,其本意是“金融智商”,英文缩写为FQ(Financial Quotient),它是指个人或集体,认识、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包括财富观念、理财行为、金融知识三个方面。包括获取财富的目的、获取财富的方式、接受的财商教育等。广义的“财商”,是指一个人在市场经济中根据市场规律,创造财富、管理财富和运用财富的能力。财商的要素主要由市场运行知识、创造财富能力、管理财富能力三个方面构成,具体包括经济学知识、投融资能力、创造财富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广义财商和狭义财商的主要区别在于:广义的“财商”,对财富的理解不限于“金钱”,包括所有的财富,甚至国民财富;而狭义的财商,对财富的认识仅限于金融范畴。
对财商教育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中叶。有研究者梳理了这一研究最初的脉络:“1958年,英国学者旦茨格(Dancige)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对经济生活不同领域的理解与孩子们是否有相关的经验有关”。美国学者安德森(Anderson)于1982年首次科学系统地提出了理财教育的概念。他指出,“理财教育就是能够让人们学会如何设立理财目标、认识个人收入基础、制定详尽的达到目标的理财计划、应用理财计划、调整理财计划、评价理财目标和理财过程的一系列环节”[1]。此概念的提出,为财商教育在美国的进一步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美国国家经济教育理事会(NCEE)于2003年指出,公民作为消费者、生产者、工作者、投资者等多重角色,需要有充分的经济素养去更好地理解世界和对未来做出正确的决策。网络杂志《EnGauge》在同年发表的《21世纪数字化时代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中,把财商素养作为21世纪的重要素养之一。
在国外,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在财商教育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财商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与此同时,财商教育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也受到了相关专家和学者的认同及肯定。美国教育学者Maman Daniel对美国的财商教育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他认为财商教育的关键在于教育的个性化[2]。Jonathan Fox认为财商教育的主体作用在于充分发挥其社会组织性,政府要进行法律和监管等方面的配和[3]。Federieo Triol则认为“财商是指对理财及财务等方面的智力,财商与情商、智商已成为当前社会必不可少的素养和能力。财商教育侧重财富观念教育、财富知识教育、财富心理教育和财富管理行为教育”[4]。
在国内,郭建芬提出财商教育的理念应该是“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大学生的财商教育以及财富思维和财商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财富观、道德观的正确树立有着重要意义[5]。洪明认为“财富”教育是财商教育的核心,财商教育是学生认识财富、创造财富、使用财富的教育认知活动[6]。潘香君则提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有意识的对学生渗透财商教育,理解和认知关于财商教育的内涵和教育体系,实现学生财商教育模式的建构[7]。在当前的财商教育问题上,黄雯提出财商教育在社会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财商教育被单一化和边缘化[8]。陈勇在对国外的财商教育进行了有效的研究,他提出了财商教育要实现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9]。
由此可见,财商不仅为财经人士所必需,也是社会各界人士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财商教育不仅仅是金融教育,也不完全是消费者教育,它包括生活教育、生涯教育、情感教育、思想教育等。财商教育是一种财富管理能力教育,是一种财经素养教育,是财经教育领域的科普教育和通识教育。
实践证明,青年如能在早期形成良好的财经习惯,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那么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尤其是自我管理、时间管理、金钱管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挑战,他们将有能力和智慧积极应对。
财商教育的目标,就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基础财经知识、理财能力、财富道德与坚定信仰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财商教育不仅关注思想道德教育、还关注生活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教育等。青年阶段是财商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财商教育能养成学生良好生活态度、树立的正确价值观念、形成优良的品格、积淀文化素养和培养责任意识等。培育青年形成健康的财富观,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识、理财知识和理财技能,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有证据表明,在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学习成绩并不是影响个人成长的最重要因素,而个人综合素质已成为影响个人成长的最关键因素。综合素质包含很多方面,财商素质无疑是重要的构成要素。对青年进行财商教育,提升其正确获得、使用和保管金钱的能力,改变其不善于理财保值的行为,有利于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把财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财技能、丰富学生的理财知识、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坚定人生理想信念,将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总财富不断增加,青年的财富观和财商教育状况将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树立正确财富观,对于个人、家庭、社会都非常重要。在国外的财富观中有句经典名言令人深思:“尽你所能的赚钱,尽你所能的省钱,尽你所能的捐钱”。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应该学会勤奋工作,尽力赚钱。不仅能通过自食其力改善生活品质,也能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但有钱也不能浪费,应使其效益发挥最大化。人类居住的地球资源十分有限,学会节省,尽量省钱,就是为人类节省资源。我们每个人的财富都是来自于社会,也应该回报于社会。推动青年财商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稳定器。
青年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关键对象与承载者,因此,注重培养青年的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家安全观念已经日益成为青年教育的重要内容。2018年,为落实“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法定要求,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构建完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体系中包含了财商教育所涵盖的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年的经济安全意识,让青年能够认识到当前本国经济安全的内容和特点,以及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掌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知识和方法,在遇到安全威胁时,能够做到保护本国经济安全”。具体而言,在财商教育中应让青年意识到经济实力的较量是当前各国争夺的重点,意识到我国经济安全面临的各方面挑战,意识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利益的斗争从未间断。切实认识到在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以及维护海外利益安全等方面,党和政府有力地捍卫了国家的核心利益,推动实现了区域乃至全球的战略稳定。
西方国家的财商教育萌芽于20世纪初的经济危机时期,经济的衰退使人们特别关注自身财富的保值增值状况。从国际比较看,越是发达国家,越重视财商教育,并从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予以对待。
美国是较早将财商教育纳入常规教育体系的国家。据初步观察,20世纪50年代后,可称之为“试水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州政府在大学和中学试点开设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相关课程。20世纪70年代,美国财商教育逐渐形成,针对青少年成长不同阶段财商教育发展的需要摸索出了一些规律,体现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上,就是在青年不同阶段设立了不同的教育目标。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财商教育进入深化阶段,财商教育理论和实践得到长足发展。20世纪90年代,罗伯特·清崎《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出版书中最先提出“财商”概念。这之后,美国财商教育理论和实践逐步成熟,并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特别在国家教育政策层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典型的事例如:1994年通过《联邦中小学教育法案修正案》,标志着政府正式将财商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进入21世纪对财商教育的重视几乎成为美国的国策。从2001年起,美国3 000所中小学参加了美国教育部资助的“为美国而储蓄”计划,大力普及和深化财商教育。2003年颁布的《金融扫盲与教育促进条例》,正式把全民的金融教育纳入国家法案,把财商教育列为小学、中学12年学校教育必修课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财商教育已经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家战略到社会生活,得到了体系化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学校财商教育为主,社区、家庭和财商教育机构联动的多层面、全方位的教育模式。
英国财商教育也起步很早,至少在2009年议会跨党派小组(APPG)调查提出,个人财商教育应作为学生学校课程的必修内容。英国政府推动青年财商教育的进行主要是通过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地方政府来实现的。研究者指出:“苏格兰政府要求将个人财商教育融入现有课程中。课程在关键目标中指出,青年理财能力的培养包含于每个孩子的通识教育内容中,学校应把财商教育内容融入数学计算的教学中”。在这些政策影响下,多地财商教育实践几乎同步铺开。如“2007年,北爱尔兰引进了适用于7至16岁学生的修订版课程,在这课程中理财素养被定为法定素养”。“2008年,威尔士金融教育部门(WFEU)成立,WFEU 在国家学习网(NGFL)经营者提供的教学资源的支持下,引导和建设财商教育网站促进财商教育知识在社会的传播,支持青年财商教育的区域数据库也在同步开发当中”。同时,支持中小学跨学科财商教育的项目计划和相关教材的编写也在有序进行[10]。
在日本,素来就有重视财商教育的传统,从政府层面到民间社会无不如此。从实践角度说,日本政府认为学校应承担起青年财商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让孩子们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在实践中学习金融知识与技能。日本的中小学校普遍进行正确认识金钱的启蒙教育。东京证券交易所编撰的名为《股票学习游戏》的教材,已被上千所中小学采用。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更将对财商教育的重视上升到立法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来推动青年财商教育的发展。日本议会在充分肯定加强财商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了《消费者教育促进法》。要求在高校甚至中小学开展消费者教育,帮助学生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人生规划,并提高他们社会真实生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澳大利亚2005年出台的《消费者和财经素养的国家框架》中,财商教育覆盖的学段从幼儿园到十年级;俄罗斯形成了教育内容贴近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实际的财经教育特色,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经济知识的能力;加拿大、新加坡等50多个国家也都相继制定了财经素养国家战略;2012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首次评估了15岁学生的财商素养,为财商教育在全球推广掀开了新的篇章。
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财商教育,我国财商教育起步较晚。目前青年常见的理财误区有四个:守财囤积、大手大脚、炫富攀比、无欲无求。针对上述问题,应引导他们学会消费,学会节约,学会储蓄,学会记账。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重要文件,并将金融知识普惠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国民财经素养。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财商教育起步较晚,发展也很不均衡。夏义勇等人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西方理财教育思想的传入,理财理念才为人所关注。我国接触并深入研究财商教育,是从《富爸爸穷爸爸》系列书籍的引进之后开始的。但对财商教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内容及途径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广度和深度还明显不够。教育界对财商教育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对中学财商教育研究较少。2014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财商教育中心成立,表明我国财商教育迈出实质性步伐。2015年9月起,广州市36所中小学在国内首批试点开设金融理财地方课程,财商教育进入学校课堂。2016年6月,全国第一批财商教育实践基地设立,为加强青年财商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11]。2016年5月,清华大学首次发布了针对中国90后大学生的《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2018年1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首次正式发布了从幼儿园到大学阶段的《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这是国内第一份系统的、学段相对完整的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该标准框架从收入与消费、储蓄与投资、风险与保险、制度与环境和财富与人生5个维度及13个结构全面阐述了不同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素质和能力。该标准框架充分考虑了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兼顾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家庭在青年的理财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缺乏这种意识,家长关注的重点是孩子的健康和学习。从小到大,除了保证孩子身体健康以外,就是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早教班、辅导班、课外兴趣班,对于财商教育认识偏颇和理解错位。仍有部分家庭认为孩子唯一的任务就是取得优异成绩,其他都不重要。同时,部分家庭对孩子过于宠溺,缺少基本的家庭理财意识教育和人文关怀。他们甚至认为自己那一代人并没受过财商教育也自然而然学会“理财”,因而轻视理财教育。诸如此类陈旧落后的投资理财意识和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对青年管理财富能力和创造财富能力的培养。
目前,财商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还是处于一片空白。尽管素质教育不断得到加强,但受中国传统重义轻利文化的影响,财商教育一直没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理财教育内容比较缺乏。学校教育中与理财有关的内容,只是零星地散见于部分课程中。虽然在经济、教育相对发达的广州等东部沿海地区,青年财商教育已经引起重视,但还是一种碎片化的学习,缺乏系统化、全面化、科学化的财商教育。现行教育体系对财商教育的缺失,导致学校和老师对财商教育不重视,严重阻碍了财商教育的发展。同时,许多学校缺乏理财师资,不能开设面向所有学生的财商教育课程,财商教育走向教育体系的中心仍需努力。
我国传统的育人理念中对“财”持有鄙视与不屑的态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视金钱如粪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封建教育观念遗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现行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对理财教育的忽视。此外,在青年财商教育上,我国在国家战略上以及政府引导上都缺乏有指导意义的战略规划,缺乏理财教育方案等相关政策的支持。同时,我国各种社会组织开展的理财教育活动还相对较少,财商教育缺乏有效的实践平台。尽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财富观也有所转变,但社会层面对青年的财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部分青年走上社会后容易掉进“金融陷阱”,甚至出现因无力还债而走上绝路的现象,令人痛惜。
近年来,财商和智商、情商一起列入了青年“三商”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财商教育也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更好的加强青年财商教育,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打造“四位一体”财商教育模式,切实提高青年认识、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要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财商教育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学校参与、社会协同、家庭支持的合力,把财商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在政府层面予以引导和推动。教育主管部门要同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和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商教育总体规划,及相应的实施措施,如教育目标、课程内容、学习形式、教育计划、教育标准等,把加强财商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编写财商教育规划教材,作为社会公民财商教育的重要内容。政府要引导搭建网络教育平台,针对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等不同群体开放课程,鼓励分享,努力实现合作共赢的教育目标。
家庭是青年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场所,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学习、生活、工作等会产生重要影响。父母对待世界和人生的态度,尤其对待财富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成长过程中,青年会学习和模仿父母的态度与行为,从而内化成个人的素质和习惯。在关系和谐、亲密民主的家庭环境里,青年对待财富的观念和态度积极健康,并善于、乐于理财实践,效果良好。在充满溺爱、冷漠和封闭的家庭环境中,青年则对生活和学习丧失信心,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对理财实践缺乏情感认同和积极尝试,效果较差。加强青年财商教育,应弥补家庭财商教育的缺失,父母以身作则,合理消费,不让超前消费、攀比消费、享乐消费等不良消费习惯和观念影响子女。适时通过有计划地消费帮助子女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良好的消费习惯,改善其不良消费行为。同时,可让孩子知晓家庭的经济情况,并参与到家庭的理财计划中,潜移默化地加深子女对理财行为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储蓄、投资的正确认知,不断提升其财商水平和理财能力。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一系列系统知识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智商、情商和财商的重要场所。财商教育需要全面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才能体现其核心素养教育的基本职能。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学校发展情况各异,对财商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学校相关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差异很大,学生的财商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需要通过改革教育模式,制定青年财商教育总体规划,把财商教育纳入到青年教育体系中,并将其作为评定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建立培养学生财商意识的长效机制,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确定不同的财商教育目标,使学校财商教育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进行资源整合,调整现行教学大纲,针对青年的特点,认真编写财商教育教材,把财商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教授。积极培训相关师资,提高财商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提升青年的财商教育应纳入国民教育计划中,其实施有赖于社会支持系统。国家是财商教育的顶层设计者,应从宏观层面进行调控,制定国民财商教育计划及财商教育标准框架,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为财商教育指明方向、指明路径。社会各方应积极达成共识。明确职责,通力合作,在政府的宏观政策指导下,发挥各自功能和优势,为青年财商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等可组织青年参观学习,并开发针对青年的金融理财产品及服务;专家学者、专业组织如经济学会、全国各种教育组织、经济学家应对青年财商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帮助。要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途径,积极传播健康的财富观、消费观和理财观,提升社会大众对财商教育的重视程度,为财商教育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