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英雄,扬爱国情怀
——探寻《蜀相》精神内核

2021-01-30 17:05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
师道(教研)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敬仰壮志祠堂

文/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 陈 爽

杜甫是一位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政治抱负的诗人,一生心怀国家,国破之际,身似浮萍,四处漂泊,然而他的诗篇却给了后人无穷尽的爱国力量。在杜甫的诗中,以天下为己任为人民疾苦而哀号,为祖国兴亡忧虑,将自己的生命历程与国家民族命运同步。

一、“英雄”泪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蜀相》中较为脍炙人口的诗句,“英雄”泪出何处、为谁流、深情何在?

诗中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其中“寻”字说明了杜甫虔诚急切的向往之情,而这种突出的急切和向往是诸葛亮的精神魅力在吸引着杜甫。经历过“安史之乱”的杜甫,看尽了民不聊生,看透了唐朝的昏庸与腐败。杜甫急切的“寻”祠堂,他怀着对诸葛亮的敬仰与惋惜,来到了武侯祠凭吊诸葛亮,寻找慰藉。

紧接着,杜甫对“寻”到的祠堂进行了描述,“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柏森森”的庄严肃穆,“空好音”的萧条凄凉,写出了蜀相祠堂的威严,也表达了诗人对蜀相的敬仰。这种敬仰源自诸葛亮“万古云霄一羽毛”的睿智,源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以及七擒六出未成大业的悲壮。杜甫寻着英雄的气息,触摸英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总结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杜甫追忆英雄壮志难酬的坎坷经历,同时又有对现实的嘱托。

诗人心中的大英雄,一生鞠躬尽瘁,但功业未成终留遗恨。诸葛亮的大业未成的悲哀,不是一时,而是长期的,也即一生的、终身的。杜甫叹息他的经历、敬佩他的精神,回想自身处境何曾不是出师未捷而身先死,因而泪水洒满衣襟,留下了终身的深痛巨悲、千秋遗恨。古往今来,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有志之士壮志难酬的遭遇都会产生深深的遗憾和共鸣

二、“英雄”身

“长使英雄泪满襟”中“英雄”为何人?“诗圣”杜甫直面天宝年间人民疾苦,心怀天下,缅怀英雄诸葛亮,在追慕与惋惜中抒发了浓郁的爱国情怀。英雄对后人的激励、慰藉和共鸣,为身处乱世的杜甫重燃“致君尧舜上”的报国热情。不仅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亮,杜甫一生艰难坎坷,仍身系社稷,立志匡国,亦英雄之人也。

诗中英雄不止二人,周汝昌先生说:“心念武侯,高山仰止,也正是寄希望于当世的良相之材。他之所怀者大,所感者深,以是之故,天下后世,凡读他此篇的,无不流涕,岂偶然哉!”虽所处时代不同,面临环境各异,究其本质英雄是具有共同的爱国内核。古人云:“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英雄”二字离不开“国”与“民”。

三、“英雄”魂

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英雄,今安在?

我们拥有五千多年灿烂的历史,禁受了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总有这样一群人,如杜甫一般,不管社会怎样动荡剧变,他们总是最深情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用血与泪书写着亘古不移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理想,探究其英雄本质无不与我们最崇高、最深厚、最坚毅的爱国内核紧密相关。这便是推动中华五千年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民族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全社会都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英雄是历史的丰碑,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英雄引领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我们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不管什么身份、什么岗位、什么地位,只要我们“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我们就是英雄。不必抱怨没有脱颖之机、用武之地,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就是英雄。

英雄何在?就在今朝。

猜你喜欢
敬仰壮志祠堂
肖像画
梁家祠堂史话
互动平台
油田工人
破桩
壮士拜师
秋天的昆嵛山
祠堂,华夏山水间的独特风景
为有牺牲多壮志——重读《革命烈士诗抄》
美玉如华敬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