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央企党校(企业大学)培训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1-01-30 06:14郭英杰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党校培训工作

郭英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校(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北京 1000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培训创新是央企党校(企业大学)推动培训创造价值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培训质量、持续改进培训工作、服务企业战略的本质要求。作为重要战略之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校(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党校”)多年持续推动培训创新工作,大力开展培训理论研究和培训创新实践,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培训创新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1 提升培训的针对性是培训创新的根本遵循

创新的目的是价值创造,培训创新的目的是服务于企业战略落地、绩效改进和人才发展。因此,培训创新的根本遵循就是通过创新,提升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服务于培训对象。这就要求培训创新工作首先要基于企业大学和党校的定位及企业人才培养战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精准需求定位,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和课程,在体系化培训上下功夫,在培训项目需求和培训方案的针对性设计上发力。

第一,坚持党校姓党、政治建校是央企党校(企业大学)培训创新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企业党校,尤其是央企党校是培训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是央企党校办学的第一位要求,坚持党校姓党、政治建校,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教学、科研等党校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模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律作为培训创新的首要要求。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教育培训最重要的位置,列为培训主课,融入教育培训全过程。为此,中国石化党校制订了《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各类培训班全覆盖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要求,明确了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采用讲授式、研讨式、体验式、原著阅读、案例式、现场教学、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创造性开展学习活动,将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集中培训与在线学习、理性认知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促进学员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确保了办学的正确方向。

第二,围绕企业人才战略构建体系化培训是培训创新工作的基本要求。

面对前所未有的VUCA时代(指变幻莫测的时代),面对“两个大局”,中国企业,尤其是央企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大学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解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培训创新,打造企业优势人才培训体系,弥补由于形势快速变化而给企业造成的人力资源缺口,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就成为央企党校(企业大学)的使命和创新工作的基本要求。

比如中国石化党校,通过多年的持续创新,不断夯实完善分层分类体系化的培训格局。管理与党建类培训,按照正职、副职、后备、战略后备四大类对象,对标国企好干部“20字”标准,按照“八项本领”“六种思维””七种能力”要求,突出政治标准,塑造企业家精神、专业精神,着力构建经营管理人员八个层级的教育培训体系。技术类培训,重点对应领军专家、专家、技术骨干人才、青年英才四类对象,围绕创新引领、复合提升、专业强化、综合塑造四类主题开展分层培训。国际化经营类培训,紧贴中央“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石化国际化战略,重点围绕油气业务、炼化业务、工程服务、国际贸易四大板块,针对国际化领军人才、国际化骨干人才、国际化储备人才、外籍员工四类对象,以“立足实务、突出实战、谋求实效”为原则,构建复合体系,开展系列培训。体系化的培训,对支撑中国石化的人才强企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提升培训方案设计的精准度是培训创新工作的着力点。

根据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康至军的“培训价值创造的4-3-3模型”,培训的有效性40%来自培训前的需求分析、目标设定与项目设计;30%来自培训现场;30%来自培训后的巩固和转化。培训方案设计的精准度是提升培训针对性的关键前提,对于通过培训创造价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精准的需求挖掘、针对性的方案设计一直是培训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根据《培训》杂志2019年中国企业培训行业报告可知,精准的需求挖掘和项目设计,仍然是培训工作面临的头等难题。这也是培训创新工作必须要攻克的难关。中国石化党校在推动培训创新工作中,一直将精准的需求挖掘和科学有效的方案设计当作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通过教学研讨会、科研攻关等一系列措施攻克这一难关,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达成了工作共识。一是提出了五项分析和三次转化理念。五项分析就是在需求分析时,要全面分析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条件。三次转化就是在方案设计时,实现从需求到目标、从目标到内容、从内容到课程的转化思路。五项分析和三次转化理念在中国石化党校系统得到广泛实践,也作为经验交流材料,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得到分享。二是提出了以学用转化理念为指导的,以终为始的全流程方案设计思路。在培训项目中实现学用转化理念,是指在准确捕捉培训需求的基础上,

通过有效设计,营造环境,引导学员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并应用于现实场景,进而实现培训效果、创造培训价值的过程。以终为始的全流程方案设计是指以培训目的和效果为起点进行全流程设计。培训目的始于真实工作的需求,按照实现层次可分为业务目标、行为目标、学习目标等;按照实现结果的类别可分为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价值观改变等。培训全流程设计涵盖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各阶段,培训终点线依据培训目的的层次和类别不同,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全流程设计是实现学用转化、推动学员行为改变进而推进企业绩效提升的重要起点。三是加强培训方案设计的源头评估,从创新培训管理上发力保证培训方案的质量水平。为此,建立了培训方案的部门、专家、院级三级评审制度。第一级评审是指项目所在部门组织人员对方案的规范性、针对性、可行性进行初评;第二级评审是指在初评基础上组织行业专家就方案的专业性、精准度进行专业评审;第三级评审是指在行业专家评审基础上,组织培训专家就方案设计是否符合培训规律、是否符合成人学习规律、是否能够有效落地进行培训专业评审。对于一些战略型技术人才培养项目,为了精准需求、精准设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行业专家进行需求论证、培训内容论证和培训课程论证等三次论证工作。上述手段和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培训方案的精准性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2 提升培训的实效性是培训模式和方式创新的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校(行政学院)应当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和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加大案例教学力度,推动案例库建设。”由此可见,培训模式和方式的创新是培训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要求,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培训方式的创新必须以增强学员的学习体验、提升学员的学习收获为前提,培训方式的选择必须基于服务培训目标、提升培训的实效性的根本要求。

第一,培训方式的创新要尊重脑科学、认知科学等的规律要求。

脑科学的发展,给了我们做好培训工作的很多启示和遵循。比如古人倡导的头悬梁、锥刺股,学习精神可赞,但并不符合脑科学的要求。根据最新的脑科学研究,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良好的环境等都对保证学习效果非常有帮助。科学家发现,大脑会在睡眠状态下学习。“研究人员费尽心思后发现,人们入睡后大脑会自动对记忆进行清理,扔掉没用的事实和数据,并将他们在白天一直试图记住的信息储存起来。”睡眠不足,一直在课堂里久坐不动,满堂灌的培训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不利于学习内容的转化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的发生,还容易让学员对培训学习产生倦怠心理,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因此培训师在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环境的营造方面,应充分运用相关科学理论持续调动学员的良好学习状态,尤其是通过有效的设计,引导学员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和多巴胺分泌,让学员对学习行为上瘾。同时,培训内容也不是越多越好,培训内容庞杂而得不到消化,实质上是一种对时间、经费和资源的浪费。所以,著名的管理大师肯·布兰佳在《知道做到》一书中强调:“学习应该少而精,而非多而浅。”又如,根据脑神经科学家约翰·梅迪纳的研究,大脑喜欢多重感觉的世界。掌握新知识、培养新技能,调动多个感官如看、听、讲、体验乃至练习等全方位多界面学习效果更佳,这也就是注重学员全方位参与感的培训方式,如体验式培训大受欢迎的原因。如果只是满堂灌的填鸭式培训,纵然课程的针对性很强,但学习效果恐怕也要大打折扣。所以培训创新就需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而非主观臆断,培训的时间安排、方式创新,要尊重科学,基于培训效果做最优选择。

第二,培训方式的创新要基于成人学习理论。

根据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马尔科姆·S.诺尔斯的研究,成人学习者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成人学习是自我指导型的学习,这就需要构建一种有利于成人学习的环境,这种环境应该使人受到尊重,感到舒适和放心;二是经验是成人学习的重要资源,学习的过程也是成人经验使用的过程;三是成人的学习是一种基于需要的有效学习,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四是成人学习是一种问题化的学习,是提高能力应对问题的一个过程。在培训中运用成人学习理论,就是要充分发挥参训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尊重学员在培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习方式的设计应突出体现以学员为中心,并重视环境的营造、氛围的构建和学习的催化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要发生重大变化。要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必须发挥好培训教学的主导作用,培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催化者、咨询顾问和教练等。

第三,培训模式的创新要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突出学用转化的设计和引导。

根据6D法则等理论可知,受训学员在知识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之间,在知道和做到之间,有着很深的鸿沟。培训模式的创新就是要通过培训的有效设计、组织引导,为学员搭建学和用之间的桥梁,营造培训学习后行为改变的环境氛围和支持,使学员能够真正从头脑中的知道变为行动上的做到,解决培训效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从而真正发挥培训的效能。

近年来,中国石化党校在推动培训创新工作中,基于学习迁移等理论,围绕学员的学习效果转化,开展了大量研究和实践探索,以培训模式和方式的创新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培训项目学用转化路径,探索实现学用转化的多种教学策略;提出了学用转化项目的三大特点、六大构建原则和学用转化培训项目的基本理论框架,形成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为导向和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培训项目学用转化的模型和多种培训模式。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认识到,在培训中实现学用转化是引导学员从知识的学习到智慧的行动的转变过程;是认知、情感、社会三维共同构建的结果;是“教师主导-学员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相得益彰的结果。学用转化理念框架下的培训模式为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论基础。

3 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是推动培训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贯穿于认识运动的全过程,实践和认识的矛盾是贯穿于整个人类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认识是一个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由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由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上升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明确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为我们开展工作、提升工作水平明确了方向,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是推动培训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大学和党校、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顶层设计和自主创新相结合,鼓励全员面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大胆实践,勇于开拓,勇于试错,勇于突破,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创新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加强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形成突破性的创新理论成果,指导创新实践,“集中起来、推广下去”,进而提高培训创新工作的整体水平,保证培训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化党校从2017年开始,在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用转化、增强培训实效为着力点,启动新一轮培训创新工作。几年来,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边推广,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形成了一批品牌项目,如中青班、党校班、外籍员工班等荣获中国企业高管培训发展联盟优秀项目奖,炼油核心装置系列培训项目成为行业内品牌项目,招生学员覆盖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和中化等各石油化工央企。炼化设备复合型人才能力提升项目获《培训》杂志2018—2019年中国人才发展菁英奖等多项嘉奖,有力支撑了中国石化人才强企工程和人才培养战略。二是固化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和方式,如三段回归式、训战结合式、跨界智库专家式等,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培训工作方法。三是以学用转化理念为核心,达成了对培训工作的广泛共识,推动了培训生态圈建设,为培训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四是形成了一批研究实践成果,为下一步推动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4 加快培训的数字化转型是培训创新的新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的应用,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数字革命推动着教育培训行业快速转型和发展,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培训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培训向数字化的快速转型和迭代。一年一度在世界培训领域享有盛名的ATD中国虚拟峰会首次在线上举行,从小学到大学,一时间纷纷在云端开课,企业大学更是打出“停产不停学”的旗号,举办涵盖从高层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各个层面的线上培训。中国石化党校从2020年初开始,及时将培训主战场转移到线上,线上开班、线上开课、线上专区学习成为常态,中国石化网络学院的学习时长从过去的年均2000万学时暴增到2020年的4200万学时,线上培训量远超往昔。这些工作对发挥党校线上学习平台作用,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胜利、支撑企业百日攻坚创效、持续攻坚创效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未来已来,加速培训的数字化转型,是下一步推进培训创新的新方向。

能够在疫情面前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以及各单位、各部门对学习平台的持续投入和迭代建设,得益于各机构长年对培训资源的持续积累,也得益于大批专业人士对“互联网+”培训的持续推动。不过,在快速而如火如荼的发展中,我们也看到一些问题,比如平台功能在宜人性和适用性等方面还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培训资源的数字化问题也远远不是把线下的资源搬挪到线上那么简单。另外,更重要的是,数字化培训带给学员和教师的不适问题。根据调研,相较于线上培训,学员更喜欢线下的集中培训,这样学习时间更有保证、相互交流更直接有效、学习也更专注,学习的体验也才更好……对培训的组织者——培训师来讲,线上的培训无疑加大了工作强度,增大了工作中的不确定性,断电、断网、设备故障、学员参与度等,都加大了培训组织的难度与工作压力。习惯了面对学员面部表情反馈的讲授,面对镜头授课说不出话的窘境等,也是培训师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心理难关。

解决这些问题,绝不是简单增加投入了事。需要党校和企业大学、培训从业者基于培训创造价值、培训效益最大化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原有思维禁锢,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以全新的视角和创新的理念推动培训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一是提升全员数字化素养和运用数字化工具开展工作的技能,加大对培训者数字化转型的培训力度,培训的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是培训者数字化素养的提升。二是加强“培训+互联网”的理论研究工作,研究“培训+互联网”的教学管理特点、学员学习特点、教师施教特点、数字化培训资源的建设特点等领域,总结规律性的认识,指导培训实践。三是继续秉承学用转化、学以致用的理念,充分运用线上平台功能,持续大胆地进行数字化培训创新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培训与数字化互动互融的最佳途径、最有效模式和最好的结合点。四是构建基于人才成长和业务需求主导的,由培训专家、学习专家和互联网平台专家精诚合作的线上平台开发队伍,对线上平台进行阶段性的迭代升级,为线上学习持续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服务系统,持续打造学习生态和培训生态,从而实现为员工赋能、为业务增值、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的。

猜你喜欢
党校培训工作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不工作,爽飞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选工作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