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分析

2021-01-30 12:37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3期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红细胞

吕 静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职业病防治院检验科,辽宁 阜新 123000)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检查方式。人体血液主要由血浆、血细胞及其他细胞因子组成,通过实施血常规检查可有效观察到患者血液细胞数量、形态变化情况,对多种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如贫血、造血功能异常等。血常规检验项目较多,如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不同采血方法不仅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而且也可能对疾病诊断产生不良影响。目前临床采血方法主要为末梢血采集以及静脉血采集[1-3]。末梢血采集方法应用较多,该方法不会为患者造成明显疼痛,因此患者接受程度更高。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采血要求明显增加。为提高血常规检验的诊断准确性,减少采血环节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不良影响,选择更为合适的采血方法十分重要[4-6]。此次研究将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入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采取不同采血,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此分析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入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选择的目标对象,随机选择其中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采取静脉采血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另100例采取末梢血采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所有参与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②均无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均无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均为自愿参与,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完整者。②存在严重沟通障碍者。对照组:男性56例,女性44例。患者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为(44.32±3.91)岁。观察组:男性56例,女性44例。患者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为(44.17±4.22)岁。对比两组资料显示差异无意义(P>0.05),研究可行。此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验,严格依照相关操作流程进行检查。在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对照组采集末梢血,选择左手食指,对皮肤进行消毒,使用一次性采血针针刺采血,并将其放置于抗凝管当中。观察组采集静脉血,对肘部静脉进行采集,对局部皮肤进行清洁消毒,使用一次性采血针连接真空抗凝管实施采血,采血量为5~8 mL。将采集血液标本充分摇匀后进行检查,所有标本均在采血后2 h内完成检测。

1.3 观察指标 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表示,P<0.05证明差异显著,有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均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

3 讨 论

血常规检测是一种临床应用较多的检查方法,其对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血常规的检查项目很多,通过观察细胞数量、形态变化等来帮助患者尽早发现疾病的相关迹象。血常规检验过程中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不同采血方法对最终检测结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医师对患者病情产生误判,不利于临床治疗的有效开展。末梢血采集是通过采集患者末梢血液,如手指、耳垂等部位来进行检测,该种采血方法疼痛较轻、采血量较少,患者接受程度较高,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儿童而言,该种采血方法更利于其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7-8]。但该种采血方式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如患者若存在末梢血运不畅或四肢冰冷则可能导致采血标本温度过低,极易诱发溶血现象,这会对血常规化验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另外末梢血血管较细,出血速度相对较慢,因此采集血液标本的时间相对较长,这可能会导致组织液混入、血小板黏附等情况的出现,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9-12]。因为末梢血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对采血部位进行挤压,这会导致血液样本中白细胞破裂、导致白细胞计数减少,影响检验结果。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采血方式也明显增加,静脉采血逐渐在临床推广应用。与末梢血液采集相比,该种采血方法检测结果更为稳定,因为静脉采血血液标本纯度较高,更易准确反映血液成分、组成。静脉采血部位多为患者肘部前静脉。该部位采血不易受到环境影响,血液中成分更为稳定,可较为客观的反映出血液循环的实际情况,检验结果也更为准确[13-14]。除上述几点外,静脉采血所得标本多放置于抗凝试管内,血小板数量也不会因为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出现假性降低的情况。曾楠楠[16]的研究中也发现静脉组患者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显示为(3.7±0.2)×1012/L、血红蛋白为(112±5)g/L、血小板为(232±6)×109/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红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等也均显示差异显著。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对比则未见明显差异。其研究认为不同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会出现明显差异,临床更为推荐应用静脉采血方式。此次研究也得出与其相似结论: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为(5.81±0.22)×109L、红细胞计数为(3.78±0.24)×1012/L、血小板计数为(228.93±18.49)×109L、血红蛋白为(130.68±2.93)g/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则均未见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与末梢血采集相比,在为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时进行静脉采血效果更佳,可促使血常规检测结果更为客观准确,可为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临床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红细胞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比较